作者開篇即對本是養蜂專業術語之「分蜂」,做了「非常文學性的表達」。其「狀若決堤洪水」,並將「蜂擁而出」之成語鑲嵌其中。狀態如見,倍感趣味。
文章於二、三段落中,雖讀之似純是「分蜂」之「蜜蜂家事」。與「人間人事」無甚瓜葛。然細品其中諸如「逐鹿天下」、「另覓新居」、「傳宗接代」、「長途遷徙」等語,分明寓意了「人間之事」。
人事代謝,世事紛紜,蜂群亦然。且看一代新蜂王替代老蜂王;再有「青壯年蜂另覓新居,留老弱並少年蜂守護老宅」,從此看似描述「蜂事」的句子裡,和農村裡出現的「青壯年夫妻離家打拼老人在老宅看護孫孫」現狀並無二致。
賞夏兄《分蜂》文章,洞見夏兄自稱「那廝」及「顫巍巍晃悠悠,慢伸彎腿」等文字,分明是自嘲之語;又婉言自己小城之內有「百平之居,大洋接近百萬」云云,夏兄自得之狀,如在眼前。
讀夏兄《分蜂》文章發現,作者有以蜂自況之意,嗡嗡之聲盈耳,蜂飛亂舞。疑夏兄已幻化為蜂,或蜂已幻化為夏兄,真真羨煞愚弟也!
附夏兄散文力作:
分 蜂
所謂分蜂,亦稱飛蜂,是時也,壯年採集蜜蜂自巢門處爭先恐後譁譁而出,狀若決堤洪水,乃成語蜂擁而出之來由也。
分蜂常發於春末夏初百花齊放蜜源充沛之季,風和日麗氣溫適宜之時,此時蜂群壯大,工蜂將蜂王所產之卵,哺以王漿,構築王臺,新王於十一天後橫空出世,與老王逐鹿天下,為避殘殺,況新王乃老王傳人,老王隨偵察蜂共青壯年蜂另覓新居,留老弱並少年蜂守護老宅,傳宗接代。實乃生靈繁衍之本能,不足為奇,僅此而已!
飛蜂前,蜂王先節食瘦身數日,否則,孕腹臃腫,那堪遠途飛行,工蜂則飽餐戰飯,以利遠徵。嗡嗡信號急鳴,頓時蜂群遮天蔽日,且飛且舞,隨蜂王擇近處樹枝暫憩,集成團狀,蜂王居中,一時雲散雨收,風平浪靜。偵察蜂再次尋覓風水寶地,反覆溝通甄別,決策長途遷徙。
事發庚子年新曆4月27日下午3時許,地點,城西十裡,若此時未被主人察覺或被好事之鄰居舉報,雖前途未卜,遠走或許成功。不意鄰居以古稱大哥大,今稱手機之聯絡工具,大呼外出覓食之主人。
那廝輔近視眼鏡,騎木蘭電車,狂奔樹下,支方桌、墊椅子外加小板凳,顫巍巍晃悠悠,慢伸彎腿,輕舉雙臂,張一床單,將我等盡收其中。長安米貴,居之不易,竊聞小城百平之居,大洋接近百萬,就此安身也罷!
作者簡介:夏俊山,雞澤縣人,,縣毛遂文化研究會會長,縣文聯副主席,原雞澤縣工商聯主席。文章曾被《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用,多篇力作散見於省級、市級、縣級等多家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