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回家,一進小屋我就發現屋裡有蝙蝠,當時它就躲在窗簾後,嚇我一跳。」
「上高一那會兒我就跟媽媽說有蝙蝠住在夾縫裡,當時就幾隻,到現在至少有3年時間了,蝙蝠也越來越多。」
近段時間,在青山區幸福路二號街坊11號樓樓下,常有乘涼的居民在圍觀和拍照。這裡每到傍晚天蒙蒙黑的時候,總能看到一大群蝙蝠從樓前飛過。記者日前在社區採訪時得知,大概在三年前,這些蝙蝠將巢穴築進了11號樓兩個單元間的伸縮縫裡,並且蝙蝠的數量也越來越多。
▲縫隙之內,是蝙蝠的巢穴。
蝙蝠誤入居民家
過去幾年裡,11號樓的居民也偶爾在小區裡見到有蝙蝠從眼前掠過,但當時人們沒太在意。直到前一段時間,發生了兩次蝙蝠誤入居民家的事,大家才有些警惕起來。
8月11日下午,11號樓居民閆先生向記者回憶了當時的場面:「晚上我剛進家,走進小屋一開燈,就發現有蝙蝠在屋裡撲騰。它一見光就躲到了窗簾後面。我揚手驅趕,正好碰到了蝙蝠,它就直接從窗戶口出去了。」
閆先生還告訴記者,不僅他家,六樓鄰居家裡近期也發生過一次類似的事,「聽六樓住戶說,當時蝙蝠飛進了他家的衣櫃裡,後來也被趕出去了。」
蝙蝠前後兩次回錯了「家」,這事也越來越引起鄰居們的重視。大家逐漸注意到,原來他們在11號樓二、三單元之間的伸縮縫裡安了家。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棟樓的伸縮縫原本是用鐵皮封死的,南北兩側各有一條,但是六樓位置的伸縮縫鐵皮擋板都有一段是缺失的,這就形成一個不到一米長的空隙,蝙蝠就是從這裡飛進去安了家。
為了更近距離看到蝙蝠的巢穴,記者來到緊臨伸縮縫的一戶六樓住戶家中,住戶馮女士的臥室和蝙蝠的巢穴僅一牆之隔。她告訴記者,早在三年前她就發現這裡有蝙蝠,每到夜間還能聽到蝙蝠「吱吱」的叫聲,「當時數量很少,晚上就我家能聽到聲音。後來蝙蝠數量慢慢多了,現在鄰居們也都能聽到這『吱吱』的聲音了。」
11日21時許,一陣急雨剛剛過去,空氣中不時還有零星雨滴落下。按照居民的說法,這些蝙蝠每天的活動似乎很準時,晚上8時30分到9時前後成群地飛出去,第二天5時許天剛蒙蒙亮的時候再飛回到這裡。可能是因為當日下雨,一個多小時的蹲守期間,記者並未看到有成群的蝙蝠飛過,但夜幕下,極具穿透力的「吱吱」聲不時從縫隙處傳出,距離很遠都聽得很清楚。
雖然沒親眼看到蝙蝠成群飛出的場景,但記者輾轉從居民處找到了他們先前拍攝的蝙蝠畫面。「現在每天晚上都有不少居民在樓下圍觀蝙蝠。人們聊天也總議論這事,不知道這樓裡究竟有多少只蝙蝠。」住在一樓的一名女士說。
在居民拍攝的一段畫面中記者看到,成群的蝙蝠正從伸縮縫中不斷飛出,這一畫面持續了有幾十秒。
居民不敢貿然清理
這群安家在伸縮縫的蝙蝠引起人們的注意後,居民曾向包頭市藍天救援隊求助。救援隊在現場查看後,也給出了一些建議。
「伸縮縫裡空間狹小,光線較暗,也相對潮溼,是蝙蝠理想的棲息環境。我們在夜間現場查看時,縫隙裡面的蝙蝠仍然很多,異味很大,縫隙內的保溫層幾乎都沒有了。」包頭市藍天救援隊隊長郭富田介紹。
採訪中記者得知,對於這群隱秘的「鄰居」,鄰居們已經有了「看法」。閆先生等被蝙蝠騷擾過的住戶普遍認為,蝙蝠飛進飛出帶來的噪音、排下的糞便還有臭味,以及蝙蝠身上可能攜帶的細菌,讓大家總有些擔心。而且現在蝙蝠越來越多,人們又不敢貿然去清理,這樣下去總不是辦法。也有鄰居表示,一直跟蝙蝠相安無事的共處,特別是夏天時蝙蝠還吃蚊蠅,這一片的蒼蠅、蚊子都少了。蝙蝠是有益的動物,如果要驅逐,一定不要傷害它們的性命。
居民還告訴記者,對於蝙蝠擾民的情況,它們也曾向街道反映過。「不久前街道還來人實地看過,但是至今沒有定下來怎麼解決,希望社區能儘快拿個辦法出來。」閆先生表示。
就如何處置,郭富田告訴記者,他們在現場查看後,有過初步的想法,「蝙蝠晝伏夜出,建議趁蝙蝠大量飛出覓食期間,用煙霧將縫隙內的蝙蝠全部驅趕出去,而後對縫隙進行消殺封堵,消除它的棲息環境。」郭富田說。
將用樟腦驅逐蝙蝠
曾多次前往查看蝙蝠的青山區先鋒道辦事處北佳社區黨委書記吳百峰,這兩天也一直在考慮如何解決才最穩妥。「情況特殊,我們也是第一次遇到。這段時間我們諮詢了轄區消防、農牧部門以及藍天救援隊等,希望能找到最穩妥的解決辦法。我們根據蝙蝠的習性已經準備了一些樟腦製品,儘快在晴天時布在蝙蝠巢穴內,根據效果再作進一步考慮。」吳百峰介紹。
記者了解到,近兩年,蝙蝠現身社區的情況也曾發生過,去年,昆區黃河小區曾發現大量蝙蝠,後包頭市藍天救援隊曾前往協助驅逐。幾天前,包頭市藍天救援隊又接到求助,前往青年路7號街坊幫助居民驅趕蝙蝠。對於蝙蝠在居民區「安家」這一現象,人們普遍認為這和周邊的自然環境改善有關。但郭富田也提示市民,雖然一般情況下蝙蝠不會主動飛進居民家,也不會主動攻擊居民,但是居民個人還是不要擅自靠近蝙蝠或者上手驅趕。
(記者:霍曉霞;編輯:賀怡欣)校對:張瑋
版權聲明:本文為包頭晚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你錯過的好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