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中真正發光的只有恆星,因為其內核處發生核聚變,能量以光和熱的形式從內核處向外傳播。整個太陽系以太陽為核心,其它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柯伊伯帶天體以及奧爾特雲長周期彗星,都是在反射太陽的光。當然有些行星內核處也是高溫,也會向外輻射能量,但都不是可見光。
月亮更是如此,作為地球的唯一天然衛星,在距離地球38萬公裡之外繞地球公轉,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皎潔月光,主要是反射的太陽光。而在月球上回望地球是同樣的道理,地球也是反射的太陽光。
上個世紀美國和前蘇聯冷戰開始了太空競賽,前蘇聯率先完成了人類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和第一次載人航天,而美國靠著二戰後接收的德國專家,成功設計製造了大推力運載火箭土星五號,實現了載人登月。在1969-1972年美國共進行了7次載人登月,成功了六次,把12名太空人送上月球表面。
從太空人在月球上拍攝的照片來看,夜空中是完全黑的,即使是白天也是如此,主要原因就是月球上沒有大氣層接近於絕對真空,光線「直來直往」沒有大氣層阻礙,只有看向地球或者太陽的時候才是亮的,而看向星空就是全黑的,當然也可以看見星星,並且因為沒有大氣層看見的星星可能更亮,並且不會眨眼睛。
月球作為地球的一顆衛星繞地球公轉,由於受到潮汐力的作用,月球被潮汐鎖定導致只有一面正對著地球,月球的公轉周期和自轉周期嚴格相等為27.3天,這意味著月球上的一晝夜就是28天,而人類登陸月球大多數選擇都是正面白天,因為溫度上更有利一些。月球上的溫差可以達到300攝氏度,白天最高120攝氏度,晚上最低零下180攝氏度。
現在我國的嫦娥四號著陸器正在月面上執行任務,玉兔二號月球車也正在月面上「疾馳」,未來我國還將繼續進行探月工程。月球作為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對於我們至關重要,未來也是太空探索的主要之地,或者說太空探索的門戶,美國新的探月計劃就是載人登月驗證載人登陸火星的技術。
月球上具備著很大的優勢,沒有大氣層就不存在摩擦,同時質量小第一宇宙速度小,因此在月球上發射探測器甚至不需要單獨的建造發射架。未來對於月球的探測是太空探索最重要的一步。
文/杜若,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歡迎關注我們:科學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