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備受矚目的「金環日食」如期登場,在北京地區可見大食分日偏食。午後,不少市民帶著「長槍短炮」在故宮角樓旁駐足等待。
日偏食全過程。 本報記者 白繼開 攝
昨天14時,角樓旁的人越來越多。「開始了!能看出來虧了一點點!」14時33分,初虧如約而至,等候在此的市民們紛紛用提前調試好的設備咔嚓咔嚓拍了起來。
「看啊,一彎金鉤!」太陽的缺口越來越大,15時50分,市民們透過觀測眼鏡清晰地看到,太陽被「咬」掉了一塊。「像個月亮一樣,真漂亮,變化特別大。」幾個小朋友看到這從未見過的景象,激動得又叫又跳。16時58分,日食結束,意猶未盡的市民們收拾起自己的裝備,從角樓離去。
昨天,也有不少市民通過直播觀賞了西藏阿里、廈門、新疆烏魯木齊等地的日食景觀。17時許,微博中國天氣「太空天眼看日食」直播觀看人數達8848萬,微博央視新聞「金環日食」直播觀看人數達1449萬,騰訊視頻「最美金邊日食」觀看人數有804萬。
6月21日下午,一場天文景觀——日偏食在北京上演。圖為食甚。白繼開 攝
下午兩點,記者來到北京天文館樓頂,此時距北京地區發生初虧還有半個多小時,而天文專家們已在這裡「嚴陣以待」。據介紹,雖然站在全球的角度,幾乎每年都會有日食發生,但下次在中國境內看到同樣的日食要等到10年後的2030年。
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朱進表示,日食分為日偏食、日全食、日環食和全環食四種,它們是由於月亮對太陽的遮擋程度不同導致的。最少見的是全環食又叫混合食,是比較特殊的一種日食,在日食發生的過程中,不同的地方分別可以看到日環食和日全食。在公元前1999年到公元3000年這5000年之間,全環食發生的概率只有4.8%。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孫樂琪 實習記者師悅
流程編輯:tf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