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廠商為手機貼上出廠膜了,是手機屏幕變脆弱了嗎?

2021-01-15 騰訊網

手機屏幕變脆弱了?答案可能是真的。實際上,相比手機屏幕玻璃的抗跌性,耐刮性的提升更難。在貼膜的人群中,大部分是因為追求安全感,怕手機屏幕刮花或磕碰。有人表示,「雖然我知道不貼膜,屏幕也不會出事,但就是想貼上,圖個安全感。」

手機膜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的呢?好像沒人能說的清具體的時間節點。

不過在我的印象中,似乎在電阻屏時代,就已經有貼膜生意了。比較有代表性的機型是諾基亞 5230,當時其一大賣點就是 3.2 英寸 1600 萬色 360×640 像素的觸控屏。

▲一代神機 諾基亞 5230. 圖片來自:phonesdata

而這塊在當時看起來很華麗的屏幕,是一塊電阻屏,也就是說需要用指甲蓋、觸控筆或其他尖銳物體,才能精準地點擊滑動,這就會讓人擔心把屏幕劃傷。

於是,大家想到了一個聰明的解決辦法,就是給手機貼上膜。於是大家會願意花 10 塊錢、20 塊錢,找天橋上的貼膜師傅為手機貼上一層保護膜。

▲諾基亞 5230 適配貼膜. 圖片來自:walmart

當時的手機膜還處在「原始」階段,用的材料是 PET。這種膜又厚又硬,並且非常不耐刮。因此每次貼完膜,沒出兩個星期,就發現膜已經傷痕累累了。

直到 2010 年,隨著 iPhone 4、HTC G7 等眾多屏幕又大、觀感又清晰、價格又貴的手機發布後,手機貼膜市場似乎一下子活躍了起來,走在步行街上,可能每隔 50 米就能找到一個貼膜師傅。

▲ 2010 年蘋果發布 iPhone 4. 圖片來自:Bloomberg

儘管蘋果在發布 iPhone 4 的時候,強調其使用了康寧大猩猩玻璃,硬度很高,既耐磨又耐衝擊。但因為這部手機太貴了,因此用戶還是願意貼上膜好好愛惜。

而 iPhone 4 雙面鋼化玻璃的設計,也給了貼膜廠商靈感,於是「鋼化玻璃膜」來了。其實就是一層鋼化玻璃加上一層 AB 膠,AB 膠可以起到自動吸附、防止玻璃碎裂後飛濺的功能;鋼化玻璃代替了以前的 PET 材質。好一點的玻璃膜,還會在表面加上一層疏油塗層。於是鋼化玻璃膜很快取代了 PET 貼膜的地位,成為膜界一哥。

▲ iPhone4 鋼化玻璃膜. 圖片來自:stuff enough

可以說,2010 年是手機膜的元年,隨著手機貼膜行業的大火,越來越多的貼膜師傅賺的盆滿缽滿,有的甚至靠它買了兩套房。

▲ 流下了羨慕的淚水

有意思的是,近年來一直追求手機輕薄,宣傳手機屏幕有多麼堅硬可靠、色彩多麼絢麗的廠商,也悄悄地給手機貼上了「出廠膜」。即便貼膜後影響手感、導致屏幕透光率降低、影響屏下指紋識別速度,可廠商們還是這樣做了。

出廠貼膜已司空見慣

第一款出廠自帶貼膜的手機,已經無從考證了。

不過在我印象中,似乎 vivo 和 OPPO 從很早就開始,在出廠時給手機貼上一張高清膜。之後這一做法迅速在安卓陣營中蔓延,小米、華為、榮耀、三星等廠商,也紛紛為新機貼上膜。出廠貼膜,已逐漸成為大家習以為常的事情。

▲vivo S7 上的出廠膜,邊緣十分明顯

不過廠商們的這種操作著實讓人迷惑。一邊強調自己的屏幕擁有康寧大猩猩第 x 代玻璃,耐刮抗摔、用了納米疏油塗層、2.5D 玻璃等優點,一邊悄悄地為這塊屏幕蓋上了一塊冗餘的膜。

這就像一邊說自己素顏非常美,一邊以濃妝示人一樣,顯得有些矛盾。

甚至有廠商開始把手機膜當做一個賣點了。比如小米 10 至尊版發布會上(小米十周年主題演講),雷總特地介紹了這款手機出廠自帶「抗菌」保護膜。

▲ 雷軍在介紹小米 10 至尊版的配件. 圖片來自:小米公司 bilibili

對於這些迷惑行為,我分別諮詢了 vivo、OPPO、小米、華為、榮耀、三星的工作人員。在關於為什麼要給手機貼上出廠膜的問題上,他們都統一回復稱是為了防止屏幕刮花。除了小米的工作人員建議收到新機後,主動將出廠膜撕下外,其餘品牌的工作人員都建議保留貼膜。

上述這些廠商的出廠貼膜,都不是鋼化玻璃膜,而是所謂的「高清膜」,即塑料材質。工作人員表示,如果想防刮擦,可以保留原廠貼膜,但如果想要達到防爆、防碎的效果,還是需要用戶自行購買鋼化膜。

這些回答都指向了「防刮」二字。聯想到 iPhone 11 屏幕的「刮花門」,再到近期不少網友反映華為 P40 系列手機屏幕不耐刮的事情,都讓人不免懷疑,手機屏幕是否越來越不耐颳了?

▲ iPhone 11 屏幕上的劃痕. 圖片來自:tomsguide

手機屏幕變脆弱了?

答案可能是真的。實際上,相比手機屏幕玻璃的抗跌性,耐刮性的提升更難。

參考康寧大猩猩玻璃的迭代歷程,在 2007 年推出第一代大猩猩玻璃後,其前三代都致力於把屏幕做得結實、耐磨且輕薄。

▲ 康寧大猩猩玻璃. 圖片來自:slashgear

但從第四代開始,康寧就一直埋頭致力於抗摔性的提升。第四代產品面世時,康寧稱它有 80% 的機率,從 1 米左右的高度跌落後完好無損;到第五代時,有 80% 的機率,從 1.2 米左右的高度跌落後不會損壞。到第六代,這一安全跌落高度又被提高至 1.6 米。

而在此期間,屏幕在耐磨性方面的進步則比較有限。康寧自己的測試也表明,從第三代到第六代大猩猩玻璃,抗刮性能都沒有明顯改善。康寧甚至表示,其早期玻璃具有更高的耐刮擦性。

▲在翻滾測試中,第六代大猩猩玻璃比第五代刮傷更多. 圖片來自:康寧

這就涉及到玻璃強化處理的原理了。加州理工學院材料科學教授詹森(William·L·Johnson)曾解釋稱,玻璃的強化,一般是通過加熱或者化學處理。強化後的玻璃柔韌性增加,但表面硬度可能會變差,從而導致耐刮擦性下降。

簡而言之,就是當對玻璃進行強化處理時,通常會更容易刮擦。對於曲面屏而言,柔韌性可能比直板屏更高,理論上耐刮擦性就可能相對弱一些。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每一代手機屏幕都在強調抗跌性提升了,而對耐刮擦性閉口不言。

直到第七代 Victus 的發布,康寧才驕傲的宣稱,這代玻璃同時提高了抗跌性能和抗刮擦性能。

康寧稱 Victus 從高達 2 米的高度跌落到堅硬粗糙的表面,可以保持完好。同時其抗刮擦性能比競品鋁矽玻璃高出 4 倍。

這代玻璃最早應用於三星 note 20 ultra,不過有意思的是,這款手機也被貼上了出廠膜。

那三星 Note 20 ultra 的耐刮性怎麼樣呢?據油管博主 Zack Nelson 的測試,在 6 級莫氏硬度下,三星 note 20 ultra 的屏幕開始出現刮痕,並在 7 級硬度下出現了更深的凹槽。儘管如此,Zack Nelson 依然認為這款手機相當堅固耐用,原因可能是「同行襯的」。

▲Zack Nelson在測試屏幕防刮性能. 圖片來自:Zack Nelson

這裡需要提一下什麼是莫氏硬度。它就是表示礦物硬度的一種標準,又稱摩氏硬度。簡單來說,莫氏硬度低的物體會被莫氏硬度高的物體刮花。

▲ 莫氏硬度對照表.

手機屏幕表面的玻璃,莫氏硬度一般在 5.5 左右。像指甲、鑰匙、鐵等,莫氏硬度沒有玻璃的高,因此不必擔心劃傷玻璃。

讓你的屏幕出現「皺紋」的,「元兇」反而是最不起眼的灰塵、砂石等。因為灰塵與砂石中含有石英,而石英的莫氏硬度為 7,因此毫無疑問會被刮花。

在這需要提醒一下各位,不要把兩臺 iPhone 疊放在一起,尤其是沒貼膜的情況下。因為 iPhone 採用的藍寶石鏡片,莫氏硬度達到了 9 ,很輕鬆就能把 iPhone 的屏幕刮花,下圖就是淚的教訓。

▲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學文主編的iPhone

很簡單的邏輯,只有當手機用上了莫氏硬度足夠高的玻璃,我們才能放心地「裸奔」,而不用擔心刮擦。但這一天,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到來。

▲ 華為論壇中,有用戶反映 P40 Pro 的屏幕不耐磨

除了玻璃被真正刮花,我們有時看到的劃痕,還有可能是玻璃上的塗層被刮落導致的。畢竟現在手機屏幕上都會塗上諸如防指紋、疏油等材料,而這個塗層被擦刮,也有可能會產生像玻璃劃痕一樣的印記。

所以從廠商的角度來考慮,花小成本來防止屏幕擦傷,對於用戶和企業而言,是一件雙贏的事情,畢竟現在手機屏幕越來越好的同時也越來越貴,動輒成百上千的換屏費用,普通消費者也難以承擔。

▲Note 20 ultra 屏幕上的劃痕. 圖片來自:Zack Nelson

貼,還是不貼?

拋開廠商的視角,作為消費者,你會主動給手機貼膜嗎?

在愛範兒的調查中,僅有約 16% 的人表示不貼膜。就我個人而言,從 iPhone 7 Plus 開始,我就不再給手機貼膜了。當然,屏幕劃痕、疏油層脫落這些問題肯定是逃不掉的,不過我不願意犧牲手感與觀感,去換取屏幕表面的「完美」。

在貼膜的人群中,大部分是因為追求安全感,怕手機屏幕刮花或磕碰。有人表示,「雖然我知道不貼膜,屏幕也不會出事,但就是想貼上,圖個安全感。」還有人坦言,「即便知道手機貼膜是販賣焦慮的一種形式,但還是忍不住去貼」。

一部分人是想保證屏幕的「完美」,以方便出二手。畢竟現在的手機,更新迭代的速度越來越快,一些喜歡「嘗鮮」的朋友,喜歡在新機發布後,將舊手機掛鹹魚「回血」,而一塊嶄新如初的屏幕更容易賣出去,並且價格也能堅挺一些。

還有一小部分人是受習慣影響,「從買第一臺智慧型手機,我就開始貼膜,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了,你要是不讓我貼,我就感覺手機是不完整的」。有人表示。

▲ 「裸奔黨」的手機屏幕. 圖片來自:the-gadgeteer

當然,還有朋友是因為喜歡手機膜的各種功能。「我上下班都要坐地鐵,以前碰到過幾次我在玩手機時,旁邊的人在盯著看的事情,後來我就索性買了防窺膜。」有朋友對愛範兒說。

除了某些特殊功能,還有不少朋友是奔著貼膜上的疏油層去的。畢竟膜上的疏油層掉了,換一張新的膜很方便,成本也不高。但如果屏幕上的疏油層掉了,再去補就非常麻煩。

根據調查的結果來看,超過八成的用戶是「貼膜黨」,這也讓出廠膜存在的理由多了一分。廠商以微小的成本,就可以取悅大部分用戶,何樂而不為呢?

從另一角度來看,手機膜行業在近年來也創造了可觀的就業崗位,貼膜商家靠著「脆弱」的手機屏幕,賺的盆滿缽滿。一個喜歡陰謀論的朋友對我說,「這些人可能是屏幕玻璃走向堅強的路上,最大的攔路虎了」。

相關焦點

  • 手機防窺膜 貼了真的有用嗎?
    原標題:手機防窺膜 貼了真的有用嗎?記者發現,市面上銷售的手機膜種類可真不少,不但有塑料膜、鋼化玻璃膜,還有智能膜、抗藍光膜……要說最神的,當數防窺膜。據說貼上防窺膜後,只有正在用手機的主人能看清屏幕,而別人看過去就是「黑屏」。貼了防窺膜,隱私真的就能得到保護嗎?記者進行了實測。
  • 80%的人都摔過手機:這些屏幕不易碎
    隨著智能機的不斷發展,屏幕越做越大,用戶經常會為摔碎屏幕而付出的高額費用頭疼。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手機從手中滑落飛出的那一瞬間,仿佛整個世界按下了暫停鍵。很多用戶可能懷念功能機時代那種摔不爛屏幕的手機,事實上這些年手機廠商們在屏幕的耐用性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下面為大家盤點一下。
  • 這種交智商稅的手機膜,千萬不要再貼了
    去年國內智慧型手機總共賣出4億臺多點,相當於每4臺手機就有3臺貼了膜。注意,數據僅僅算天貓,把淘寶、京東、阿里巴巴等加起來估計要破10億。所以說,貼膜早已成為國人的傳統習俗,一天不貼渾身難受。(目前使用最多最廣泛的手機膜)至於高清膜、磨砂膜等,不過是廠商根據膜的功能差異,採用不同的名字進行區分,如同奶茶,有巧克力味、抹茶味、芝士味一樣。
  • 手機屏幕這點藍光 讓廠商為你操碎了心
    各大網上購物商城也均有各種品牌的防藍光鋼化膜銷售,價格區間在10到60元不等,是一般手機膜的2~3倍,萬能的淘寶上這種防藍光的手機膜種類就更多了,更是清一色打著「三倍抗藍光」的口號。,最近一兩年各大手機廠商開始推出帶有護眼模式的手機,同樣有兩個種方式,一主要是通過特定的軟體算法,降低屏幕色溫及亮度,可以讓屏幕發出的藍光減少。
  • 你手機的防藍光膜真的有用嗎?打開手機的這個功能讓它真的防藍光
    在現在這個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裡手機是越來越普及了,我們身邊的「低頭族」也越來越多了,但是經常低頭看手機,除了會容易引起頸椎問題,還要注意屏幕發出的藍光對眼睛的危害。因此有不少的朋友們開始在手機膜上下功夫了,防藍光膜要比普通的手機膜貴上一些,那麼如果給手機貼上防藍光膜,是不是就能防藍光呢?
  • 裸奔黨慎入 貼膜如何吸附到手機屏幕上
    所以為了保護手機和保障自己的安全,給手機貼上貼膜就成了很多人的選擇,有時候多一張貼膜,手機就等於多了一條「命」,尤其是現在鋼化玻璃貼膜的出現,觸控順滑、高清、耐刮,更是成為很多人貼膜首選。觸摸下貼膜粘貼面,我們發現貼膜並不粘手,那麼大家有沒有思考過,貼膜是怎麼自動吸附到手機屏幕上的呢?為什麼貼上去之後,就不容易掉落呢?今天我們就針對這些問題探討下貼膜是如何貼到手機屏幕上的。  首先,來了解下手機貼膜的結構。目前市面上的手機貼膜可以分為兩類:PET基材塑料膜、鋼化玻璃膜,這兩種貼膜的結構有著很大的差別。
  • 手機一定要貼鋼化膜戴手機殼嗎?網友:裸機行不行?
    我們都知道,手機殼除了具有裝扮功能外,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保護自己的手機。對於剛入手新機的小夥伴來說,裸機上手,要是不小心摔了肯定心疼,修起來少則幾百塊多則上千塊,不得不說戴上手機殼能夠為我們省下不少麻煩和不少花銷。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每天都需要給手機套上手機殼再使用呢?
  • 手機貼膜真的有用嗎?哪種膜會更好一些?看完才發現這些年都錯了...
    手機貼膜真的有用嗎?哪種膜會更好一些?看完才發現這些年都錯了 放眼到整個智慧型手機市場上的手機品牌,每一款手機的屏幕都出現了非常大的變化,從鍵盤手機上的一個小小的顯示屏,變成了現在整一個手機的面板都被屏幕給佔領了,新技術的出現,新的問題自然而然的就跟著出現了,由於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尺寸變得越來越大,屏幕的尺寸也同時被放大了,手機一旦被摔下來屏幕肯定是最先受傷的地方。
  • 手機貼防藍光膜、防輻射貼能護眼?你可能想多了
    手機相關的配件也逐漸發展成一條不可忽視的產業鏈。很多人不忍新手機「裸奔」,一到手便迫不及待地將其包裝、保護起來,如今多功能的手機膜、手機貼等大有市場。然而,這些手機配件到底能有多大的作用?手機輻射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防輻射貼不用也罷每天玩手機的時間逐漸增加,人們越來越關心手機輻射會不會對身體造成損害,為此防輻射貼應運而生。
  • 哪種手機膜更值得回購?掌握這些知識,對眼睛和手機都有好處
    現在正在看手機的你,請問你的手機貼膜了嗎?貼的是哪一種膜?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和不斷的升級,現在它已經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了。那麼你知道在選擇手機膜的時候有哪些講究嗎?有哪些手機膜是值得回購的嗎?今天給大家盤點一下。
  • 那層膜真的重要嗎?談談手機膜是否能夠保護好屏幕
    這麼些年,智慧型手機行業養活了多少附屬產品企業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比方說手機保護膜。不管是線上商城店鋪還是街邊小攤,都有很多依賴這些手機貼膜生存。在拿到新手機後,多數人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該給它貼上一張膜用來保護好剛到手的愛機屏幕。
  • iPhone12開啟預約,鋼化膜廠商曝光:純平屏幕鋼化膜、鏡頭膜!
    蘋果將於北京時間9月16日舉行秋季新品發布會的消息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據網上鋼化膜、保護膜廠商曝光的諜照來看,iPhone12已經是上市在即了。雖然官方沒有透露這次秋季新品發布會的細節,但大概率是要發布iPhone12系列手機了。
  • 鋼化膜和水凝膜哪個好?手機貼膜圈真相揭秘
    鋼化膜和水凝膜哪個好?手機貼膜圈真相揭秘 關於手機應不應該貼膜這件事,已經被機友們爭論了很多年。縱使廠商不斷提升手機玻璃的耐用程度,但依然無法阻止消費者為心愛的手機貼上手機膜的決心。而一旦選擇了貼膜,那肯定就得花費時間去挑選一張滿意靠譜的手機膜。
  • 實打實告訴你:手機貼膜實用性真的不強
    但是現在全面屏手機火熱,屏幕越來越大、材質越來越好、維修越來越貴,很多人都想著「貼個膜保平安」,但是你真的以為有用嗎,其實更多的都是一種自我的心理暗示罷了,實用性?沒有!      前幾天,突然在網上發現一種名為「水凝膜」的手機貼膜,那宣傳視頻、那參數介紹,簡直就是手機貼膜中的戰鬥機啊,各種所謂的黑科技層出不窮,懷著「求知」的心理,我找到了銷量榜靠前的一家商家進行了購買。
  • 手機貼膜真的有必要嗎?曝光某寶上鋼化膜、水凝膜的謊言!
    新買來手機第一件事情想必大家一定都是貼膜,不管是手機,ipad,kindle,甚至是筆記本電腦之類的電子產品。反正只要是有屏幕的都想給他來張膜保護保護。好像只要有屏幕的不貼膜那就感覺「有隨時擦槍走火,給種上!」的感覺。現在貼膜已經成為大家的習慣,當然這種習慣也帶動了貼膜業的發展。慢慢的路邊上甚至開始出現了「祖傳貼膜」的身影。
  • 手機貼膜進化史:一臺洛克手機膜切割機引發的顛覆
    據統計,在中國約有90%以上的智慧型手機用戶,都習慣給自己的手機貼上保護膜,且在每部手機壽命周期內,可能會消耗三片以上的手機膜。中國的手機膜市場增長呈走俏趨勢,同時市場競爭也愈發激烈。手機膜產生的初衷是為了降低手機使用成本,用合適的材料製成透明的手機膜,將它貼到手機屏幕上以防止刮花、摔傷和爆屏。
  • 曲面屏手機貼什麼膜比較好 其實最後一款才是最合適的
    現今手機都主打曲面屏了,用曲面屏的人也越來越多,而給手機貼膜則是為了保護手機,不過由於曲面屏不同其他的手機,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在被曲面屏用什麼膜好?曲面屏手機貼什麼膜比較好?曲面屏手機不貼膜好嗎?而沒少折騰,那麼曲面屏手機到底適合什麼膜呢?
  • 手機貼防窺膜是否有必要?如何選擇一款合適的防窺膜
    商場裡、地鐵公交上等各種場合,大家都手機不離身。隱私信息變得越來越重要了,但是現在的小偷都別有高招了,往往在顧客打開付款碼等待付款期間,不法分子趁機在身側偷拍二維碼進行盜取錢財。以及在地鐵上經常有「好奇人士」眼睛總是放在別人的手機上,看你聊天、遊戲和刷屏等,讓人各種不舒服。
  • 三種手機膜詳解,告訴你曲面屏該如何貼膜,看看你手機適合哪種
    自從三星推出了曲面屏手機以後,各大手機廠商都紛紛跟進,就好像旗艦手機中沒有配備曲面屏就會顯得不高端。而經過了好幾代的更新改進後,三星已經開始放棄曲面屏設計,三星現在最新出的S20系列手機雖然還是曲面屏,但是曲度越來越小,趨於直屏。
  • 抗藍光膜真的有效果嗎?這些手機膜暴利只是炒概念
    抗藍光膜真的有效果嗎?   除了消費者需求轉移外,一些企業活動和手機廠商,則進一步壓縮了街邊攤的生存空間。如蘇寧曾推出免費手機貼膜服務,很多O2O地推或者企業活動,都曾一度推出免費貼膜的服務。另外,如OPPO、vivo、一加等手機廠商,手機產品在出廠時就自帶貼膜,而且OPPO體驗店還提供一年四次的免費貼膜服務。很大程度上提前化解用戶貼膜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