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千載難逢的變革 終於等到Zen的完美體
如果回到四年前,有人告訴我,AMD處理器會一舉扭轉長達十年「i3默秒全」的尷尬局面,直接把Intel摁在地上狠狠摩擦,我是打死也不會相信的,恐怕整個世界上都不會有幾個人相信,甚至連AMD自己都覺得這是在做夢。
但是,它真的就發生了,而且不止如此,「拳打Intel、腳踢NVIDIA」這樣粉絲間的玩笑話,居然都實現了!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從未有過如此完美的詮釋。「蘇媽」,硬生生在半導體史冊上書寫了這不可思議的一筆。
銳龍1000、銳龍2000、銳龍3000……回想起每一次首發評測撰寫前言的時候,內心都是滿滿的激動與感慨。
這種激動與感慨,並不單純是給AMD的,也是給這個行業的。作為一個硬體愛好者,作為一個媒體人,有生之年能見證如此波瀾壯闊的行業變革、如此峰迴路轉的逆襲,真的值了。
回到技術和產品上。如果說之前的三代銳龍還有這樣那樣的不足,無法真正徵服所有用戶的心,那麼這一次,銳龍5000系列,可以說終於做到了,各方各面都找不到真正的缺點,即便是再苛刻的玩家,也很難挑出刺來。
Zen、Zen+、Zen2、Zen3……Zen家族架構這三年多來一步步走下來,羽翼日漸豐滿,獠牙越發尖銳,有種讓人無法直視的霸氣,不免讓人對後續的Zen4浮想聯翩,AMD究竟還能玩兒到什麼程度。
如果說之前比拼核心數量還有些「投機取巧」的話,那麼這一次,Zen3、銳龍5000系列的核心使命就是補足水桶的最後一塊短板。
兩代產品之間,IPC(每時鐘周期指令數)平均拉升不可思議的19%,這是僅次於從推土機到Zen的跨越,而能在同樣的架構上一次性挖掘如此大的潛力,還保持極高的能效,當真也稱得上奇蹟。
正是得益於此,再加上頻率的繼續進步(最高加速距離5GHz只有一步之遙),銳龍5000系列徹底補足了單核心性能、遊戲性能一貫的相對弱勢,尤其是網遊表現簡直刷新三觀,銳龍9 5900X甚至敢號稱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遊戲處理器——以往這可一直是競品的專利。
與此同時,銳龍5000系列使用的製造工藝和上代一樣是臺積電7nm,除了工藝本身的不斷完善,技術層面沒有絲毫變化。換言之,銳龍5000的一切表現,都百分之百來自於Zen3架構本身的貢獻。
「AMD只會堆核」、「AMD只會靠工藝吃飯」「AMD不能玩遊戲」的說法,終於都可以畫上休止符了。
這個時候,可能會有很多人,尤其是A飯、A粉們,對於Intel更加不屑一顧,但其實大可不必。
畢竟,對於消費者來說,最需要的是大家都能提供儘可能好的產品和技術,能互相競爭、互相刺激、互相追趕,這才是行業之幸、用戶之幸。
世事輪迴,誰都有高潮有低谷。Intel是暫時遇到了一些困難,但實力也在那裡擺著,這幾年不斷努力的誠意大家也都能看到,我們也期待著王者歸來的那一天早日到來。
當一個舞臺上只剩下最後兩位對決的戰士,我們不希望任何一個輕易倒下。
關於Zen3架構的底層技術細節、具體變化與提升,我們另有專門的深度解析,這裡就不再詳細展開。關於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的規格特性,我們也已經反覆講過很多次,這裡也不再重複贅述。
畢竟,大家等到今天,想看的就是跑分!跑分!跑分!
那麼,就開始吧!
銳龍9 5900X/5950X京東購買連結:
PC端:
https://pro.jd.com/mall/active/2WEJdLjKNHBQLwFskwjqCqrv6xyM/index.html
APP端:
https://pro.m.jd.com/mall/active/2WEJdLjKNHBQLwFskwjqCqrv6xyM/index.html
銳龍9 5900X/5950X天貓購買連結:
http://amddnyj.tmall.com/campaign-11287-32.htm?wh_weex=true
二、圖賞:最後一代AM4接口處理器 盒裝不帶散熱器
首先來看銳龍9 5950X的圖賞,從包裝盒到晶片本身都是延續以往設計,並沒有太多不同,尤其接口還是AM4,500系列主板和400系列主板都可以兼容支持。
再看看銳龍9 5900X。
三、測試平臺:技嘉X570 AORUS MASTER主板 + 三星980PRO 1TB
測試平臺如下:
技嘉X570 AORUS MASTER主板採用12+2相直出式供電設計,每相供電配備一個55A的SiC620A DrMOS,因此X570 AORUS MASTER主板理論上也是能夠給CPU輸出超過600W的功率。
其他廠商的VRM散熱用一整塊散熱片,而技嘉則是用的散熱鰭片,將散熱面積提升了十倍以上。
這也是我們測試平臺為什麼採用X570 AORUS MASTER主板的原因之一,新一代Zen3處理器需要將VRM溫度控制在較低的範圍才能達成5.0GHz以上的加速頻率。
散熱鰭片,將散熱面積提升了十倍以上。
』
供電電路特寫。
芝奇皇家戟F4-4000C15D 8GBx4套裝,不僅擁有4000MHz的頻率,15-16-16-36的時序也是低的嚇人,比絕大部分3000MHz頻率的內存都要低,不過默認電壓1.5V也算是比較高的了。
長江存儲致鈦PC005 Active 512GB SSD,順序讀寫速度分別為3500MB/s,2900MB/s。不依賴模擬SLC緩存也能保持550MB/s的穩定寫入速度,同時壽命遠遠高於市面上絕大多數TLC SSD。
三星980PRO 1TB SSD,這是三星首款消費級PCIe 4.0硬碟,採用了新一代Elpis主控,讀取速度可達7000MB/s,寫入速度5000MB/s。
酷冷至尊P360 ARGB水冷散熱器,應該是市面上顏值最高也最易安裝的水冷散熱器,可以很輕鬆地壓制5.2GHz的i9-10900K處理器,搭檔高能效的銳龍5000更是輕輕鬆鬆。
XPG CORE REACTOR 850 GOLD電源,全模塊化設計,單路12V輸出電流70.8A,12V輸出功率達到了850W。
120mm FDB液體動態軸承風扇。
華碩玩家國度PG27UQ ROG 27英寸IPS電競顯示器。
4K UHD(3840*2160)解析度、4ms響應時間、144Hz刷新率、G-Sync 技術、IPS+量子點面板、10bit色彩、DisPlay HDR1000認證。依舊是目前市面上頂級的電競顯示器。
四、理論性能測試:12核戰平競品18核 單核性能更秒殺之
1、CineBench R20
銳龍9 5950X單線程分數為647cb,多線程成績則為11361cb。
銳龍9 5900X單線程分數為641cb,多線程則為8906cb。
PS:銳龍9 5900X在微星X570 GODLIKE主板上單線程最多只能到638cb,換到技嘉X570 AORUS Mater之後,測出了641cb的分數。猜測可能是技嘉BIOS自動加了0.5MHz外頻的原因。
2、CineBench R15
銳龍9 5950X單線程分數為278cb,多線程成績則為4975cb。
銳龍9 5900X單線程分數為266cb,多線程則為3843cb。
3、CPU-Z
銳龍9 5950X單線程分數為691,多線程分數為12875。
銳龍9 5900X單線程分數為680,多線程分數為9881。
4、wPrime
在wPrime 32M單線程性能測試中,銳龍9 5950X耗時30.2秒;多線程跑完wPrime 1024M則用掉了48秒。
銳龍9 5900X單線程跑完wPrime 32M耗時29秒;使用多線程在wPrime 1024M則用掉了60.5秒。
5、POV-Ray
銳龍9 5950X的多線程成績為9686PPS,單線程則為618PPS。
銳龍9 5900X的多線程成績為7832PPS,單線程則為611PPS。
7、7-zip
銳龍9 5950X的多線程成績為152406MIPS,單線程則為8602MIPS。
銳龍9 5900X的多線程成績為128743MIPS,單線程則為8454MIPS。
8、X264 FHD Benchmark
X264 FHD Benchmark最多只能支持到16個線程,不過好在可以多開,我們同時開啟2個程序並行測試,取總和作為測試成績。
銳龍9 5950X的成績為157FPS。
銳龍9 5900X的成績為121FPS。
8、X265 FHD Benchmark
X264 FHD Benchmark同樣也是最多只能支持到16個線程,我們開啟2個程序同時進行編碼測試。(現在主流的X265視頻壓縮製作軟體都支持多開並行運行處理,因此我們的測試方式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銳龍9 5950X的成績為149FPS。
銳龍9 5900X的成績為120FPS。
在X265轉碼方面,銳龍9 5950X幾乎是銳龍7 2700X 2.5倍的性能。
一般來說壓制一部X265編碼的4K電影使用銳龍7 2700X或者i9-9900K需要1~2天的時間,裝備銳龍9 5950X可以大大節省用戶的時間成本。
9、3DMark
在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中,銳龍9 5950X的物理分數為40182。
銳龍9 5900X的物理分數為35280。
10、FritzChess Benchmark
銳龍9 5950X第一次在默頻下突破了40000,達到了40876千步。
銳龍9 5900X也有36835千步。
將測試結果匯總如下:
與上一代銳龍9 3900X相比,銳龍9 5900X的單核性能提升了19.2%,多核性能提升了17%。和18核的i9-10980XE相比,銳龍9 5900X的多核性能可以持平對手,單核性能勝出22%。
另外在單核性能方面,銳龍9 5950X是超越了所有對手,比i9-10900K強了11%,比i9-10980XE強了25%。
銳龍9 5900X單核性能排在第二,僅次於銳龍9 5950X,比i9-10900K強9%。
五、網路遊戲性能測試:碾壓i9-10900K
在硬體需求方面,網路遊戲與單機遊戲最大的區別就是單機遊戲更加需求顯卡,而網路遊戲更加需求CPU性能。比如像《英雄聯盟》這樣的遊戲,基本上是CPU單核性能有多強,幀率就能跑多高。
另外,類似《魔獸世界》、《劍靈》這種MMORPG遊戲,在大規模團戰的時候,幾乎完全不需求顯卡(團戰時GTX 1080的GPU佔用率可以跌倒5%以下),此時完全是由CPU的性能來決定遊戲的幀率。
出於以上因素考慮,我們將網遊的測試放在前面。
1、劍靈
要測試劍靈的幀率並不容易,我們將測試場景選在風月館倉庫管理員處,這裡玩家數量較多。測試時選擇「戰鬥優化」畫質選項。
銳龍9 5900X的幀率是99FPS。
相同的場景,i9-10900K的幀率為90FPS。
其實銳龍9 3900X的幀率高於大部分酷睿處理器,只不過和Intel最頂級的i9-10900K相比還是有20%左右的差距。
銳龍9 5900X的幀率比i9-10900K剛好高了10%,銳龍9 5950X又比銳龍9 5900X高了一幀,不排除是測試誤差。
2、LOL
《英雄聯盟》同樣也是沒有測試程序,比較公平的測試方法就是對比開局後在出生地的幀率。我們選擇的是「召喚師峽谷」地圖,5V5人機對戰模式,開非常高畫質,解析度為1920*1080。
這是銳龍9 5950X,在出生地有620幀。
銳龍9 5900X的幀率也能達到600FPS。
i9-10900K的幀率在530~545幀之間挑戰,這裡取最大值。
和前輩相比,銳龍9 5900X的幀率直接提升了50%以上。與競爭對手最強的i9-10900K相比,銳龍9 5900X的幀率多了55幀,領先幅度為10%。
銳龍9 5950X比i9-10900K要高了76幀,領先幅度為14%。
3、坦克世界
《坦克世界》是一款經典的戰爭網遊,最新的版本對多核處理器也有著較好的優化。
銳龍9 5950X的分數為57201,換算成幀率是345FPS。
銳龍9 5900X的分數為57535,換算成幀率是347FPS。
i9-10900K分數是53788,換算成幀率則是324FPS。
在《坦克世界》中,銳龍5 5900X與銳龍9 5950X的幀率相當接近,比起i9-10900K能有7%的性能優勢。
4、CS:GO
我們直接用的「創意者工坊」總的FPS BENCHMARK地圖進行測試,選擇最高畫質。
銳龍9 5950X實測687FPS。
銳龍9 5900X測得的幀率是688FPS。
i9-10900K的幀率為641FPS。
與《坦克世界》類似,銳龍9 5950X、銳龍9 5900X的成績十分接近,二者相比i9-10900K又有7%的性能優勢。
銳龍9 5900X與銳龍9 5950X在所測試的4款網路遊戲中,幀率都要高於i9-10900K,領先的幅度在7-10%之間。
六、單機遊戲性能測試:i9-10900K的王座這麼快就丟了
1、古墓麗影:暗影
以往在《古墓麗影:暗影》中i9-10900K都有絕大的領先優勢,比如搭配RTX 3090時能比銳龍9 3900X多了將近40幀。
不過銳龍9 5900X和銳龍9 5950X的表現更好,分別達到了203FPS、205FPS,比i9-10900K快了7-9幀,這也是AMD第一次在這個遊戲中能夠強於Intel最強的處理器。
2、GTA V
以下是我們在《GTA V》中的參數設置,1080P解析度下,顯存佔用為3442MB。另外,在進階影像設定中,所有設置項都調到了最高值。
《GTA V》更不用說了,AMD從來沒有領先過Intel,這一次Zen3同樣完成了逆襲,銳龍9 5900X幀率達到了恐怖的140FPS,比i9-10900K高了6幀。
銳龍9 5950X需要關閉8個核心才能運行這個遊戲,幀率表現不如銳龍9 5900X,但依然要強於i9-10900K。
3、孤島驚魂5
這是銳龍9 5950X的成績,需要關閉8個核心才能得到這樣的幀率。如果使用16個核心進行測試,成績會更低一些。
銳龍9 5950X需要關閉8個核心才能《孤島驚魂5》獲得較好的幀率,不過依舊還是不如銳龍9 5900X。
銳龍9 5900X的幀率為179FPS,大幅度領先於銳龍9 3900X的144FPS,與i9-10900K之間只差了2幀。
4、APEX英雄
《Apex英雄》沒有提供測試程序,為了減少測試時變量的幹擾,我們選取在訓練場進行幀數測試,測試時手動調整為最高畫質。我們在訓練場錄得的幀率與實戰時的幀率較為接近,因此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APEX英雄》有300幀的幀率限制,4款處理器都輕鬆達到了這個數字,這款遊戲贏不太適合用來測試頂級處理器的遊戲性能。
5、刺客信條:奧德賽
銳龍9 5900X測得了110FPS。
銳龍9 5950X幀率達到了113FPS。
銳龍9 5950X比i9-10900K少了一幀,銳龍9 5900X則比i9-10900K少了4幀。
6、刺客信條:起源
2款Zen3處理器與i9-10900K都超過了140FPS,i9-10900K的表現要稍好一些,優勢在2~3%之間。
7、德軍總部:新血脈
以上4款處理器測出的幀率都沒有太大的區別,即便是1080P解析度,這個遊戲的瓶頸依然在顯卡。
8、地平線:零之曙光
i9-10900K比銳龍5 5900X和銳龍9 5950X快了3幀,領先幅度為2%。
9、絕地求生
A/I處理器在這個遊戲中的爭奪非常激烈,最初是8代i7擁有絕對的優勢,隨後Zen2反擊並且反超。
在5.3GHz的i9-10900K出現之後,Intel的絕對優勢看似已經不可動搖,不過新一代的Zen3構架再一次讓優勢回到了AMD這邊。
實測銳龍9 5900X與銳龍9 5950X的幀率都超過了350FPS,比i9-10900K快10幀左右。
10、微軟模擬飛行2020
微軟模擬飛行2020也是一款非常需求處理器的遊戲,銳龍9 5950X、銳龍9 5900X與i9-10900K的表現在不相伯仲。
11、奇點灰燼
銳龍9 5900X的幀率最高,達到了168FPS,銳龍9 5950X也有165FPS,而i9-10900K只有152FPS,與2款Zen3處理器有明明顯的差距。
12、全面戰爭:三國
銳龍9 5900X與銳龍9 5950X的幀率同為147FPS,比i9-10900K少了3幀。
13、使命召喚16:戰區
在《使命召喚16:戰區》中,i9-10900K以2%的優勢領先於銳龍9 5950X處理器。
14、死亡擱淺
在《死亡擱淺》中,銳龍9 5950X表現最好,比i9-10900K快了10幀,比銳龍9 5900X快了5幀。
15、巫師3
《巫師3》不太需求CPU性能,幾款處理器的幀率並沒有太大差異。
16、戰地5
《戰地5》鎖死了200幀的幀率上限,銳龍9 5900X、銳龍9 5950X、i9-10900K都輕鬆達到了200幀。
以下是遊戲測試數據匯總:
《古墓麗影:暗影》、《GTA V》、《孤島驚魂5》這3款遊戲是Intel的傳統優勢項目,以往都是i9-10900K以絕對優勢的幀率表現領先於銳龍3000系列處理器。
而現在,銳龍9 5900X在《古墓麗影:暗影》、《GTA V》中實現了反超,另外一款的表現與i9-10900K相當。
總體看來,銳龍9 5900X與銳龍9 5950X的遊戲性能基本相當,2者都能比i9-10900K快2%。
而在一些非常需求CPU性能的網路遊戲中,銳龍9 5900X能夠大幅度領先於i9-10900K。比如在《LOL》中有超過50幀的優勢,在《CS:GO》中能夠領先47幀,在《坦克世界》中優勢達到了7%,在《劍靈》中則領先了10%。
七、StoreMI測試:完美的10TB SSD達成
機械硬碟(HDD)與固態硬碟(SSD)的優缺點都非常明顯。SSD不論是速度還是響應時間都遠非HDD可比。
不過SSD最難以讓人容忍的問題就是一旦SSD出現故障,數據都會永久性的丟失,無法找回。因此重要資料最好不要保存在SSD裡面,最低限度也要做一個備份。
機械硬碟則沒有這個缺點,只要不是硬碟徹底毀滅,機械硬碟上的資料都能自行通過工具軟體找回。
除了安全方面的缺陷之外,SSD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價格昂貴,一塊8TB的SSD價格過萬,而一個10TB的HDD僅需千元。
對此,AMD推出了StoreMI技術,將SSD與HDD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目前Zen3處理器支持最新的StoreMI 2.0技術。
與Intel的傲騰加速技術類似,AMD的StoreMI 技術也是將固態硬碟與機械硬碟融合在一起,讓SSD充當HDD的緩存,以提升機械硬碟的訪問效率。
不過Intel用於加速的傲騰存儲最高只有32GB容量,老實說這麼一點容量很難對擁有大量數據的HDD進行全盤加速,還是會經常出現從HDD讀取數據的情況。
而AMD的StoreMI 技術則可以將任意容量的SSD與HDD進行搭配,現在512GB SSD都白菜價的情況下,使用512GB容量的SSD做HDD的緩存可以得到近乎完美的體驗。
1、AMD StoreMI 2.0安裝及設置
我們手上剛好有一個三星980PRO 1TB SSD,將其與希捷酷狼10TB進行融合。如果是普通玩家的話,建議用512GB SSD就好。
直接去AMD官網下載最新的StoreMI軟體,當前版本為_2.0.0.0130,能夠支持AMD X570、B550、400系列、X399 或 TRX40主板。
運行StoreMI軟體,左邊一列是機械硬碟,中間一列是SSD,勾選需要融合的HDD與SSD,點擊右列的融合按鈕即可。
有一點需要注意,只有未被初始化的SSD才能與HDD進行融合,如果SSD已經分區了需要在磁碟管理工具裡面刪除分區。
融合後的StoreMI磁碟,可以看到緩存的使用量,當這個數字達到90%之後,會清理掉裡面一些不常用的數據,以確保有足夠的空間對新安裝的遊戲以及應用程式進行加速。也就是說SSD容量越大,能夠加速的數據越多,傲騰的32GB容量是遠遠不夠用的。
2、遊戲讀圖速度測試
選擇了《劍靈》和《魔獸世界》這2款對硬碟讀取速度要求比較高的網路遊戲來測試StoreMI技術。
《劍靈》:畫面設置為3840*2160全五檔畫質;遊戲的場景為建元城都天命宮外廷營地,記錄從角色選擇畫面到完全進入遊戲所需的時間。測試的副本為12人副本螺旋寺院。
《魔獸世界》:畫面設置為3840*2160十級特效;遊戲的場景為銀月城的倉庫管理員處,記錄從角色選擇畫面到完全進入遊戲所需的時間。
在遊戲測試中,StoreMI硬碟讀圖所消耗的時間相比希捷酷狼10TB成倍縮短,在《魔獸世界》中表現出的優勢更是明顯(21秒縮短到4秒)。
由於是用的三星980PRO 1TB充當緩存,StoreMI磁碟的速度速度基本上就等同於三星980PRO 1TB,也就是說我們相當於擁有了一塊10TB的三星980PRO SSD。
這裡要說明一點StoreMI硬碟需要將數據從機械硬碟轉移到SSD,第一次讀圖速度與HDD相當,但是完成這一步後,以後的讀圖速度都會非常快。
3、測試小結
1)、512GB SSD充當10TB HDD的緩存夠用嗎?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StoreMI技術能將用戶經常使用的數據遷移到SSD上面!那麼什麼是經常訪問的數據?
比如《星際爭霸2》,如果您只玩對戰,不玩劇情戰役,那麼StoreMI只會將你對戰部分的數據遷移到SSD上面,用不到的戰役、CG動畫這些數據永遠也不會遷移到SSD。
再比如《魔獸世界》擁有龐大的世界,但是90%的地圖或者老副本你從來都不去,那麼這90%的數據都不會被遷移到SSD上面。
這2個例子應該就能讓您知道StoreMI的作用,它只將用戶常用的數據遷移到SSD,以極小的容量代價讓整個機械硬碟獲得SSD一樣的速度。
因此512GB SSD充當緩存是絕對夠用的。
2)、SSD做緩存的壽命如何?
在StoreMI磁碟中,SSD只是充當讀取緩存,也就是說你10TB的機械硬碟存放了10TB的數據,在使用期間,SSD的寫入量最多也就是10TB(但實際情況是遠遠小於這個數字)。對於目前動輒300TBW寫入壽命的SSD來說,猶如滄海一粟。
比如我們在1周的高負荷測試過程中,SSD緩存的寫入量只是增加了不到100GB,而且通常只是第一次加載遊戲時會增加SSD寫入量。
總的來說,SSD做StoreMI磁碟的緩存寫入負載是非常低的,基本上不用考慮SSD的寫入壽命問題。
3)、如果SSD緩存損壞,會不會影響機械硬碟上的數據?
不會!
所有的資料都保存在機械硬碟上面。即便SSD損壞,機械硬碟還是能像往常一樣正常使用,數據也不會丟失。
八、內存性能測試:延遲改善 最佳頻率是4000MHz
初代Zen處理器對於內存的支持存在著一些欠缺,Zen2構架的銳龍3000處理器重新設計了內存控制器,可以輕易支持5000MHz+的高頻內存。
但是存在著一個問題就是當內存頻率超過3600MHz,北橋頻率就無法與內存頻率保持1:1的比例,而是降低一半運行,從而導致延遲大大增加,性能反而會降低。
此後通過AMD與主板廠商的不懈努力,部分主板可以完美支持3800MHz內存頻率而北橋不降頻。
那麼新一代Zen3構架的銳龍5000處理器能否有更好的表現呢!我們分別在微星X570 GODLIKE超神板、ROG Crosshair VIII Dark Hero主板上進行了測試,內存為影馳HOF OC Lab皚鑽DDR4-4400。
微星X570 GODLIKE超神板依然只能在3800MHz時保持北橋同頻,我們儘量壓低時序到16-16-16-38 CR1,最終測得的讀取、寫入、複製速度分別為58551MB/s、56261MB/s、52901MB/s,延遲只有58.2ms,遠遠低於銳龍9 3900X的65ns。
直接開啟XMP之後,直接到了4400MHz 18-22-22-42 CR1,北橋頻率降低到了1099MHz,讀寫帶寬大幅度提升到了64894MB/s、55933MB/s、57083MB/s,延遲則大幅度提升到了71.7ns,較Zen2處理器的77ns依舊有不小的提升。
影馳HOF OC Lab皚鑽DDR4-4400內存在ROG Crosshair VIII Dark Hero主板上終於完美達成了4000MHz頻率,北橋頻率同步在2000MHz,沒有降頻,這是AMD平臺第一次完美支持4000MHz內存頻率。
實測內存讀取、寫入、複製帶寬分別為59532MB/s、58884MB/s、48273MB/s,延遲為56.6ns,相較3800MHz時又有了明顯的進步。
下面將測試結果匯總如下:
在內存延遲控制方面,從Zen2到Zen3的進步非常明顯,在相同內存頻率和FLCK頻率下,內存的延遲都降低了10%左右。而銳龍9 5900X處理器在搭配4000MHz頻率的內存時,延遲低到了56.6ns,比起銳龍9 3900X最低的65.6ns足足降低了9ns之多。
對於遊戲性能方面,延遲比頻率更重要,4000MHz內存頻率搭配2000MHz北橋頻率能夠達到最高的遊戲幀率。
稍微可惜的是,ROG Crosshair VIII Dark Hero的BIOS對Zen3處理器的性能還沒有優化到最佳水平,在整體性能上不如X570 GODLIKE和技嘉X570 AORUS MASTER。
九、全核頻率與溫度之間的關係:溫度越低全核頻率越高 90度溫度牆
以下測試是在默頻下進行,使用的是技嘉X570 AORUS MASTER
1、烤機溫度73度時,全核頻率4.45GHz
2、烤機76度時,全核頻率4.4GHz
3、烤機82度時,全核頻率4.3GHz
4、烤機90度時,全核頻率4.15GHz
此時的電壓是1.24V,處理器功耗161W
5、烤機90度時,全核頻率3.9GHz(已撞溫度牆)
當溫度達到90度撞上溫度牆之後,系統會降低電壓降低頻率以減少發熱量。我們可以看到此時的電壓只有1.18V了,功耗為148W,較剛撞牆的時候低了13W,烤機頻率也降到了3.9GHz。
如果散熱不給力,或者環境溫度過高,銳龍9 5900X會一直降壓降頻,以確保溫度不超過90度。
十、4GHz同頻性能測試:理論性能提升10% 遊戲性能提升16%
限於篇幅,這裡只放匯總的成績。
1、理論性能測試
原本以為L3容量翻倍對於理論性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最終銳龍9 5900X在相同的4GHz頻率下不論是單核性能和多核性能都比銳龍9 3900X快了10%左右,這也說明了Zen3構架的改進並不僅僅只限於L3緩存。
2、遊戲測試
剔除一些不需求CPU性能以及有幀率限制的遊戲,我們選了以下12款進行對比。
在默認頻率下,銳龍9 5900X比銳龍9 3900X快了20%,比i9-10900K快了2%。
將3款處理器頻率都現在4GHz的時候,銳龍9 3900X的幀率損失最小,畢竟他的默頻就沒有多高。i9-10900K損失了超過10%的性能,銳龍9 5900X還好,只損失了7%的幀率。
在相同的頻率下,銳龍9 5900X的幀率能比i9-10900K多4%,比起銳龍9 3900X快16%,這16%就是純粹的Zen3相對於Zen2構架在IPC性能上的提升。
十一、總結:最強單核性能、最強遊戲性能桂冠屬於AMD處理器
StoreMI!
StoreMI!
StoreMI!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最新的StoreMI 2.0技術融合了SSD的速度和機械硬碟的高可靠性,不用再擔心SSD損壞之後數據丟失的問題,同時也以極低的成本獲取了可以媲美SSD性能的10TB甚至更高容量的StreoMI磁碟。
StoreMI 2.0技術堪稱黑科技般的存在,而卻一直被玩家所忽視,真的是非常的令人感到惋惜。
先將測試結果以及一些注意事項列出來:
1、主板的選擇
目前只有ROG Crosshair VIII Dark Hero能夠完美支持4000MHz頻率的內存,搭載銳龍9 5950X時,默認全核頻率竟然輕鬆超過4.6GHz。不過目前的BIOS在性能釋放方面存在著一些BUG,總體性能表現比不上微星和技嘉對位的型號。
PS:我們在BIOS中設置+0.05V的Offset電壓之後,ROG Crosshair VIII Dark Hero在R20總單線程分數從600分提升到了640分,遊戲幀率也有非常明顯地方提升,但依舊不如技嘉X570 AORUS MASTER主板,這方面還需要華碩繼續優化BIOS。
技嘉X570 AORUS MASTER主板性能表現最好,銳龍9 5900X在R20總641cb的單線程分數就是在這塊主板中跑出來的,唯一的缺憾就是BIOS不能手動設置FLCK頻率,導致內存頻率超過3600MHz之後,北橋就無法同頻。
微星X570 GODLIKE超神板相對平衡一些,可以支持3800MHz頻率的內存,性能表現也沒比技嘉X570 AORUS MASTER差多少。
2、4000MHz頻率內存的支持
AMD已經明確說明了Zen3處理器可以完美支持4000MHz頻率的內存,目前只有華碩ROG Crosshair VIII Dark Hero主板可以做到4000MHz內存頻率保持北橋同頻。
技嘉和微星已經向我們透漏了正在新版本的BIOS,能夠完美支持4000MHz頻率的內存,希望能儘早放出來。
3、Zen3處理器的溫度策略
默認頻率下,Zen3處理器設置了90度的溫度牆,當處理器溫度達到這個數字的時候,會一直降頻,全核頻率甚至能從4.5GHz降到3.9GHz。因此使用過程中需要確保處理器溫度低於90。
Zen3處理器的溫度越低,能夠達到的運行頻率越高。我們的測試環境是20度室溫,同時
4、散熱器的選擇
如果機箱允許360mm水冷散熱器優先,風冷在效率上不如水冷還不是最要命的,關鍵是風冷排出的熱量會留在機箱內,增加了機箱內部的溫度,而高溫會讓銳龍9 5900X/5950X無法運行到更高的頻率,非常影響性能的發揮。
5、主板如何調節BIOS參數以獲取更好的性能
主板給的默認電壓通常都是偏高,我們需要降低一些電壓來降低Zen3處理器的溫度,更低的溫度能然Zen3處理器運行在更高的頻率上。
不過微星和技嘉主板設置Offset電壓之後,銳龍9 5900X/5950X的頻率會鎖死3.7GHz,只能通過調節防掉壓等級來降低高負載下的電壓。
微星主板用戶可以將防掉壓的等級設置為Level8(最高等級是Level 1),技嘉主板可以將防掉壓設置為「standard」。
華碩的主板有點不同,在BIOS還沒有做好優化的情況下,ROG Crosshair VIII Dark Hero和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目前都需要加壓才能發揮更好的性能。具體的做法就是提升防掉壓等級,設置更高的Offset電壓(華碩主板手動調整電壓之後,處理器不會鎖頻)。
6、超頻
普通用戶不建議超頻,因為最新的PBO技術已經能夠將Zen3處理器的頻率發揮到極致。
如果能夠控制好溫度,開啟PBO之後,銳龍9 5950X單核頻率可以很穩定的運行在5.05GHz,銳龍9 5900X能非常接近5GHz,全核頻率則能維持在4.6GHz。
我們也做了超頻測試,銳龍9 5950X和銳龍9 5900X都可以在全核4.75GHz頻率下通過AIDA64烤機測試,但是需要1.3V以上的電壓,高負載下溫度會難以控制。
如果不追求極致的超頻,這2款處理器都能在1.18V的電壓下穩定運行在4.6GHz頻率,溫度和功耗表現都非常不錯,只不過這時候單核性能比起默頻時的5.05GHz會有一些的差距。
7、怎麼讓默頻就達到5GHz以上的單核頻率
Precision Boost 2技術受以下條件的限制:CPU溫度、主板供電模塊的功率、主板VRM溫度、VRM電流。
也就是說除了保證低溫之外,還需要一塊採用低內阻DRMOS供電電路的主板,同時還需要有足夠數量的供電相數以分攤電流降低VRM溫度。
以上條件都達成了,銳龍9 5950X可以經常達到5GHz的頻率。相比之下銳龍9 3900X雖然加速頻率也有4.7GHz,但是使用中幾乎沒人見過這樣的頻率。
售價8999元的i9-10980XE目前是Intel發燒平臺的旗艦級產品,但是Zen3要打敗他甚至不需要用到銳龍9 5950X,只需要12核心的銳龍9 5900X即可輕鬆滅之。
在多線程性能方面,憑藉著多出一半的核心數,i9-10980XE可以與銳龍9 5900X持平。但是在單核性能方面,銳龍9 5900X足足超越i9-10980XE 22%之多。至於遊戲性能,i9-10980XE遠遠不如主流平臺的i9-10900K,而銳龍9 5900X的遊戲性能卻比i9-10900K還強。
然而銳龍9 5900X的售價僅為4099元,不到i9-10980XE的一半!已經有多少年沒有見到過像銳龍9 5900X這樣令人為之而動容的處理器了。
現在,最強單核性能、最強遊戲性能的稱號都歸屬於AMD新一代的銳龍9 5900X/5950X處理器了。
銳龍9 5950X與銳龍9 5900X霸佔了天梯榜單核性能的前2個位置。更多的i9-10900K處理器性能對比信息,請參考我們快科技處理器天梯榜:http://rank.kkj.cn/dcpu.shtml
銳龍9 5900X/5950X京東購買連結:
PC端:
https://pro.jd.com/mall/active/2WEJdLjKNHBQLwFskwjqCqrv6xyM/index.html
APP端:
https://pro.m.jd.com/mall/active/2WEJdLjKNHBQLwFskwjqCqrv6xyM/index.html
銳龍9 5900X/5950X天貓購買連結:
http://amddnyj.tmall.com/campaign-11287-32.htm?wh_weex=true
PS:由於時間關係,評測內容並不完整,我們會在稍後時間進行補全。
相關閱讀: Intel酷睿處理器可「白嫖」AMD神技:免費性能提升銳龍筆記本能超頻了:頻率、溫度、功耗可以自己調生產不出來 明年處理器、內存缺貨到無法想像蘋果M1為何比Intel/AMD高端CPU都快!這真相無法被超越修復性能過低bug RX 6000顯卡光追也完美了聯想遊戲本日臻完美!大聲喊出AMD YES
- THE END -
轉載請註明出處:快科技
#AMD#處理器#銳龍9 5950X
責任編輯:流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