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臨界複合循環爐啟動系統增加了爐水循環泵,提高了水冷壁的質量流速,熱量和介質得到回收,加快了啟動速度和效率;本文敘述了在特殊情況下,不投爐水循環泵的運行方式及注意事項。無爐水循環泵啟動時的控制策略啟動系統運行方式: 在溼態運行狀態下,給水主要通過分離器的水位和蒸汽量為依據來控制,其控制方法類同亞臨界控制循環鍋爐,貯水箱的水位需要連續地監視。為了防止啟動初期階段汽水膨脹時貯水箱水位過高,飽和水進入過熱器,除了給水控制水位外,還設置了大氣擴容式系統,在擴容器進口設置有兩個高水位調節閥(HWL-1和HWL-2),其功能與簡單疏水啟動系統相同,控制員可以通過HWL-1和HWL-2兩個調節閥配合主給水旁路調節閥共同調節貯水箱水位,只是在這種情況下,對這些閥門的精度及可靠性要求很高,另外對控制員的操作要求十分準確,同時在無爐水循環泵時,多餘的爐水全部排入疏水擴容器,工質和熱量損失較多。從水位控制到溫度控制的切換過程:在維持省煤器和蒸發器最小流量的同時,對於燃燒率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在溼態運行期間,省煤器和蒸發器中的流量保持恆定值,此時燃燒率要漸漸地增長以滿足產汽量的要求。當負荷增長時,為了維持分離器中的壓力,燃燒率也要相應增長,在整個溼態運行過程中,分離器中的壓力需要一直監視,而燃燒率的增長通過分離器的溫度來體現。 最低直流負荷是啟動系統的隔離點和鍋爐進入幹態運行的起始點,在此負荷以下,當燃燒率增長的時候,省煤器和蒸發器中的流量卻是固定不變的。在最低直流負荷點,燃燒率和給水量達到一個預先設定的點。當逼近最低直流負荷時,分離器水位消失進入幹態,此時蒸汽溫度控制投入使用。在切分期間,以分離器出口蒸汽溫度作為導前控制點,為了避免溫度控制失效重新使啟動系統投入運行,分離器出口蒸汽焓值要保持一定的過熱度是很重要的,同時鍋爐負荷應按升速率直接通過最低直流負荷點,過熱度決定於汽機衝轉時的壓力,對於我廠採用的HG-1913/25/4-PM型鍋爐,冷態啟動汽機衝轉時的壓力為8.4MPa,過熱溫度約15℃。但在無爐水循環泵的情況下,多餘的爐水排入疏水擴容器,無法回到省煤器入口,所以省煤器入口給水溫度低,要想達到規定的衝轉壓力的蒸汽參數,那將相當困難,所以我們經過論證認為只要當分離器出口溫度達到260℃、壓力達到3.5MPA時即可建立衝車參數。在直流方式運行時,通過控制煤水比來調節分離器出口溫度,我們把水位控制到溫度控制的切換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鍋爐點火以前,按照冷態、溫態、熱態及極熱態啟動方式,順序啟動鍋爐及相關的鍋爐輔機,啟動溢流系統投運;分離器水位由控制鍋爐母管給水流量來實現。 第二階段:鍋爐點火後,省煤器入口的給水流量保持在某個最小常數值;當燃料量逐漸增加時,隨之產生的蒸汽量也增加,從分離器下降管返回的水量逐漸減小,鍋爐給水流量應逐漸增加,以保證省煤器入口的給水流量保持在某個最小常數值,此時分離器入口的溼蒸汽的焓值增加。當分離器入口蒸汽幹度達到1,飽和蒸汽流入分離器,此時沒有水可分離,鍋爐給水流量等於省煤器入口的給水流量,但仍保持在某個最小常數值。 第三階段:即乾濕態切換階段,省煤器入口的給水流量仍不變,燃燒率繼續增加,在分離器中的蒸汽慢慢地過熱(此時分離器壓力不變),分離器出口實際溫度仍低於設定值,溫度控制還未起作用。所以此時增加的燃燒率不是用來產生新的蒸汽,而是用來提高直流鍋爐運行方式所需的蒸汽蓄熱。當分離器出口的蒸汽溫度達到設定值,進一步增加燃燒率,使溫度超過設定值。第四階段:進一步增加燃燒率,給水量也相應增加,鍋爐開始由定壓運行轉入滑壓運行,溫度控制系統投入運行,由「煤水比」控制分離器出口的蒸汽溫度及分隔屏出口的一級噴水減溫器的前後溫差,該溫差是鍋爐負荷的函數,當鍋爐主蒸汽流量增加至設定值,同時迅速將貯水箱溢流及衝洗管道上的所有閥門關閉,此時鍋爐正式轉入幹態運行。無爐水循環泵開機的實施過程及注意事項循環泵的系統除溢流管系統外將全部隔離,目前溢流管徑:∮324*50其中溢流閥管徑:∮219*35;衝洗閥管徑∮168*30爐水泵出口管徑:∮356*45;凝補水箱容積:300m3,凝補水泵出力:170m3 /h;疏水箱容積65 m3,擴容器容積50 m3,設計壓力1.6MPa,溫度370℃原水泵出力:90 m3/H(2);150 m3/H(2);包牆疏水管:∮108*16;由此可知,凝汽器的補水系統負荷將加大。疏水箱的負荷將加大。鍋爐最小循環流量在必要的時候短時間內會降低在400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