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沙縣乘車出發,經富口公社到達黃曆坑林業工區,並以此為宿營地,連續兩天早出晚歸,深人林海深處尋珍探寶,取得不少第一手資料。這個保護區全稱叫沙縣山餘蘿蔔巖楠木種源保護區。它地處武夷山脈中南段,位於沙縣、明溪兩縣交界處,地貌以兩坡_峽谷為主(北坡為夢卜巖,南坡是馬頭山,峽谷叫百丈課),主山脊是長條狀的脊梁高地,整個地段形似龍舟由西向東而去,面積有000多畝。這裡谷深坡陡,林木繁茂,是典型南方亞熱帶溼潤森林區、常綠闊葉林帶的風光。理想的楠木種源基地正我們在前往李公村的公路旁,在南坡馬頭山以及北坡蘿蔔巖,都看到了密布在雜木林中的成片楠木,而且在蘿蔔巖腹地,竟看到成片楠木純林。一畝地約有240株之多,最大者高約30多米,胸圍230多釐米,胸徑約70釐米;小的僅筷子般粗,而大多數則為碗口粗20齡左右幼木。我們在這片楠木純林中穿行了大約半個小時,其數量少說也有萬株以上吧!長期以來,人們總是認為天然楠木林從來是散生於雜木林中,呈零星或小片分布,並而像蘿蔔巖這樣大片分布是極為罕見的。據了解,這片天然楠木林的形成時間較短,解放前,這裡原是以馬尾松為主的常綠闊葉林帶,到處都是馬尾松。40年代中期,福州一家造紙廠來到這裡採伐松木,幾乎砍光所有的松木。
松木砍走之後,楠木居然越發茂盛,頂天而立了,僅僅40年不到的功夫,已經長成成片楠木純林。原因在於,這裡的地形、氣候和土壤條件非常適合楠木的生長。大家知道,楠木是一種耐陰樹種,適宜於氣候溫暖、溼潤、土壤肥沃的地方,特別是在山谷、山窪、陰坡下部及河邊臺地,土層深厚疏鬆、排水良好、中而蘿蔔巖正是這樣一一個好性或微酸性的壤質土壤上,生長尤佳。楠木散生期間地方。這裡氣溫較高,溼度較大,植物相當繁茂,腐殖質很多,養分解迅受到周圍環境的保護;這裡土壤肥沃,速,有利於楠木吸收;這裡地形東西走向,僅僅幾十年功夫,就自然形谷深坡陡,日照較短,遮蔭度大,適合楠木生長。難怪成了大片楠木林。被木在分類上屬標科、常綠喬木是珍貴的用材樹種。輔木酒常高可達0多米,胸徑可達1.5米多,樹幹通直,樹皮灰白褐色,呈不規則裂紋。小枝有毛,葉革質、披針形或倒卵狀橢圓形,全緣,具羽狀脈。4月開花、10月果熟,其果黑色呈橄欖形兩頭尖。楠木具有後期生長迅速的特性,即所謂後勁很足,故有「大器晚成」之譽。初期生長緩慢,20年僅長高5~6米,胸徑4~5釐米;60~70年後才達旺盛期,這時根深葉茂,鬱鬱蔥蔥;百年之後方成棟梁。林中佼佼者一百日青與穗花杉我們終於攀上馬頭山頂,「騎」到「馬背」上了。從這裡向東北方向望去,蘿蔔巖楠木林盡收眼底。攝影師老何在這裡拍下了保護區的全景。遠遠望去,成片茂密蔥蘢的森林,就像綿羊厚厚的絨毛一樣把山巒包得嚴嚴實實。
也有人說像燈心絨的地毯,其實如果您能仔細觀察,就能發現這裡的植被群落有著三種不同的類型:第一類是以楠木為頂層的植被群落,有楠木、青崗櫟、酸棗、五裂槭、猴歡喜等樹種;第二類是以米櫧為頂層的植被群落,有殼鬥科的黃杞、米櫧、絲慄栲以及灌木金慄蘭、百兩金、享利杜鵑等樹種:第三類是以馬尾松為頂層的植被群落,有馬尾松、山槐、楓香等,是突出的常綠針葉林帶。第一、類大多分布在斜坡和谷地,第三類主要分布在山頂和山脊沿線一帶。特蘿蔔巖楠木林保護區植物資源極為豐富,除楠木外,珍貴樹種比比皆是。我們在穿林海、攀陡坡中,就見到許多奇異樹種。如全身是寶的皂莢(又叫皂角),它是高大喬木,身上長有粗壯分枝的刺,雖然其貌不揚,但但無論木材、果實還是種子都大派用場,是珍貴的藥用植物呢!再如肉桂,皮可人藥,主治腎陽虛衰、心腹冷痛、痛經等症。還有莖上長刺的雷公刺,果如荔枝的山荔枝,其果實味甜酸的酸棗木等等,不一而足。然而最引人矚目的是珍稀樹種百日青與穗花杉,這是兩個可與楠木相媲美的珍貴樹種,我們不辭勞苦,翻山越嶺,徒步40多裡才在一條深壑旁找到了它們。
這株穗花杉樹幹筆直,高約20米,胸徑約30釐米,樹形似松、小枝對生、開張。葉革質、披針形,在小枝上形成羽毛狀,葉背中脈兩旁有2條銀色的氣孔帶,整個樹形造型美觀。它在分類上屬紫杉科,是我國特有樹種,與水杉、銀杉一樣珍貴,對研究植物分類和區系分布很有價值。其木材供細木之用,種子可榨油,還是良好的觀賞樹種。而另一棵長在崖邊的百日青,樹直挺拔,高約18米,胸徑約25釐米,樹形如南洋杉,樹葉像羅漢松,又似夾竹桃。百日青又稱「竹葉松」、「瓔洛松」等,屬羅漢松科。它木材堅韌,供建築和製造高級家具等,是不可多得的優質木材。機敏的猴子圓密密的大森林為飛禽走獸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人們在這裡看到的動物有猴子、狗熊、華南豹、山羊、野豬、麂、穿山甲以及各種鳥類和蛇類等。這裡猴子之多是出了名的,去年,江西一打獵隊在這裡一-次就捕獲猴子64隻。我們沿著公路走到離駐地約3公裡的地方,那裡有一架運木的絞盤機在運轉,突然在離絞盤機不遠的坑底,出現了十來只猴子。它們周身黃茸茸的,在那裡採食山荔枝等野果,其中有一一隻大猴不吃不動,坐在樹梢上放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