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元俗稱銅板,是清末以來所鑄各種新式銅幣的通稱。我國銅元誕生於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是我國錢幣史上稱謂「機制幣」的開始,也是我國近代貨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的變遷,銅元逐漸退出了流通市場,其也像其他種類的歷史錢幣一樣,變成了一種可以投資的、有價值的特殊商品,具備了收藏投資價值,今天我們有幸邀請了河南收藏家協會古泉老師為大家談一談銅元鑄造材料的種類。
銅是一種過渡元素, 化學符號Cu,英文copper,原子序數29。純銅是柔軟的金屬,表面剛切開時為紅橙色帶金屬光澤,單質呈紫紅色。延展性好, 導熱性 和導電性高,因此在電纜和電氣、電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築材料,可以組成眾多種合金。銅合金機械性能優異, 電阻率 很低,其中最重要的數青銅和黃銅。此外,銅也是耐用的金屬,可以多次回收而無損其機械性能。應為奇有的性能其被用於鑄造銅元。
銅元鑄造材料的種類
一、紅銅
紅銅含銅量達到95%的銅質,顏色發紅,接近純銅。通常紅銅金屬成分為銅95%、鉛4%、錫1%。學名青銅( bronze),別稱紫銅。
二、青銅
在銅元領域中沒有古代冶金意義上的青銅,但由於氧化情況不同,有的紅銅幣的顏色會呈現青黑色。
三、黃銅
黃銅含銅量低於80%、並攙雜有鋅、錫、鉛的銅質,延展性不如紅銅,較脆。顏色青黃。通常黃銅金屬成分為銅71.4%、鋅16%、錫6.23%、鉛5.3%。
四、烏銅
烏銅一般稱呼江西「光緒元寶中某些顏色烏黑的十文銅元。這類銅元金屬成分不確定,但接近紅銅質說即紅銅,只是氧化程度不同造成表面顏色變化不同。
五、白銅
白銅含鎳量低於50%的銅鎳合金。因具有銀白色光澤,故名。因硬度高,舊時在銅元生產中偶爾用於試鑄或呈樣。俗稱「鎳幣」。
六、橙色銅
橙色銅:橙色銅紅銅中含有較多鉛錫但量不超過20%時,銅幣顏色泛黃,因與橙子的顏色接近,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