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GZDOC,一直都走在國內紀錄片影展的前線地帶,能夠網羅每年全球最新一批的紀錄片佳作。
2019年GZDOC的金紅棉影展,將在12月2日今晚20:00準時開票。
風影電影推介,本屆GZDOC最值得看的十部紀錄片:
蜂蜜之地 Honeyland
導演:柳博米爾·斯特凡諾夫,塔馬拉·科捷夫斯卡
鮮黃衣袂點綴馬其頓偏鄉的荒蕪,與懸崖上野生蜂蜜瓊漿的金黃相輝映。喀迪絲是歐洲大地最後一位女採蜂人,與抱病半盲母親相依為命,依附野蜂為生,堅守「取一半、留一半」的黃金定律。遊牧民族一家突然欺至,打破寧靜生活的不止是七個孩子與一眾牲畜的喧鬧,還有瘋狂掏盡蜂蜜的貪婪,以及破壞生態環境的肆無忌憚。
這部紀錄片從始至終都保持著細膩而又感性的女性視角,讓拍攝對象忽視鏡頭存在,自然地呈現出他們的生活痕跡。而在編排剪輯上,卻又大膽選擇「偏劇情片」式的剪法,達成多面向的衝突捕捉與情感傳遞。這部歷時三年靜觀人與蜂和諧共處的隱世生活,以自然曦光與幽微燭照輝映大地,樸素而又美麗。
該片目前獲得眾多國際紀錄片獎項,將會是明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有力競爭者,豆瓣目前8.9分,是今年不得不看的一部紀錄片。
風中之城,喀布爾 Kabul, City in the Wind
導演:阿布扎爾阿米尼
《風中之城,喀布爾》是阿富汗導演阿布扎爾阿米尼的首部紀錄長片。它以鬆散筆觸記述了阿富汗首都喀布爾裡小巴司機與一對兄弟的日常。在過去的數十年裡,喀布爾是全世界最危險的城市之一。曠日持久的戰爭籠罩了當地居民的生活,人肉炸彈的襲擊時常發生。
剛剛12歲的阿夫興與弟弟班傑明生於戰火之中,長於戰火之中。他們父親離家去到另外的國度,二人只能相依為命,棲居於死亡邊沿。另一邊,司機阿巴斯擅於口若懸河卻又負債纍纍,在整座城市裡疲於奔命。
《風中之城,喀布爾》是一部充滿社會關懷的紀錄片,阿富汗是當今世界充滿著最多苦難和危險的地方之一,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因此充滿了張力。
時間之橋 Laika Tlilti
導演:克裡斯蒂娜·布瑞德 / 奧德裡厄斯·斯託尼斯
作為今年上海電影節的爆款紀錄片、最佳紀錄片金爵獎的獲得者,《時間之橋》同樣是本屆紀錄片節最值得看的作品之一。某種意義上,《時間之橋》就是「電影史學史版」的《生命之樹》,滌蕩著恢弘的詩意。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當法國「真實電影」的先驅們開始探索一種現實主義電影,而魁北克的「直接電影」也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時,波羅的海國家(今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卻見證了新一代紀錄影片工作者的誕生。他們以浪漫的視角觀察周圍的世界。
《時間之橋》巧妙地突破了一般史學研究的藩籬,與「波羅的海新浪潮」時期風格多樣的作品的影像片段結合,以濃厚的詩意描繪當時的電影工作者們以及他們的作品,實現了對紀錄片創作本體論的詩化。
直到時間盡頭 The Journey:A Story of Love
導演:範妮·布呂寧
Niggi和Annette是一對相愛藝術家夫婦,然而天有不測風雲,Annette突然患病而全身癱瘓,改變了二人的人生軌跡。丈夫Niggi選擇放棄自己攝影師的工作,二十年來給予妻子全天候的照顧與陪伴。
在六十多歲時,Niggi決定帶著妻子踏上跨越歐洲的房車之旅。面對重重困難和無解的生死命題,他們如何彼此支撐、找到力量和希望?主人公的女兒跟隨父母一起踏上旅途,用鏡頭記錄下他們的故事和沿途風光,以無限的溫情向生活和生命致敬。
《直到時間盡頭》讓我想起了那部《愛在記憶消逝前》,是一部溫情脈脈而又殘酷的紀錄片。目前豆瓣評分8.9分,是本屆影展最令人期待的作品之一。
誰殺了我弟弟 Cause Of Death
導演:拉米·卡茨
與恐怖分子英勇抗爭的警察薩利姆不幸身亡,人們傳頌著這位英雄的無畏精神和無私奉獻。然而,薩利姆的哥哥卻發現了當年案件中的疑點,警察聲稱薩利姆是被刀刺中,錄音中卻有槍聲,倖存者的手槍中子彈少了一枚,當年的法醫檢查報告也不翼而飛。
警方當年是否隱瞞了真相?事實又是如何?在薩利姆逝去十年之後我們還能否得知那個晚上究竟發生了什麼?
《誰殺了我弟弟》顯然從一個戲劇性強烈的案件出發,是將紀錄片本體類型化的一種嘗試。
罪惡小城 Roll Red Roll
導演:南希·施瓦茨曼
斯託本維爾是美國俄亥俄州東部的一座工業小城。在這座經濟蕭條的小城裡, 斯託本維爾中學橄欖球隊的小夥子們是全民的偶像和驕傲。
然而,一篇關於性侵案件的博客、一段段聊天記錄以及一張圖片,將其中兩名未成年隊員的黑暗一面逐漸顯現於公眾。隨著事件的發酵,更讓這座小城蒙上了一層罪惡的黑紗。
橄欖球行業發達的美國小鎮、性侵案件後的「多米諾效應」……獲得2019佛羅裡達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的這部《罪惡小城》,不免令人想起《熊鎮》系列小說以及《狩獵》等劇情片。抽絲剝繭的案情真相也許並不是關鍵,更令人咋舌的,是陷入其中的每個人,以及他們所做出的每個選擇。
午夜急救之家 Midnight Family
導演:盧克·洛倫岑
當墨西哥城的夜幕降臨,越來越多的急救車鈴也開始在城市呼嘯。有這樣一輛在半夜三更出沒的編外急救車,父子仨齊齊上陣,雖然不是官方救援人員,但也能有條不紊、專業嫻熟地去救助傷者。
然而,同行的激烈競爭、黑警的從中作梗,讓這個家庭入不敷出。他們將如何度過生活中的漫漫長夜?
曾經獲得香港電影節火鳥大獎的《午夜急救之家》,無疑是本年度最受爭議的紀錄片之一。電影打破了紀錄片與劇情片的分野,卻又做到了「100%真實紀錄」,是一部在視聽語言和人物塑造上都頗具功力的作品。
我母親的消失 The Disappearance of My Mother
導演:貝尼安米·巴雷斯
《我母親的消失》是一部激進的紀錄片,它誕生於一個渴望解放自己的母親和一個渴望利用電影媒介與她保持親密關係的兒子之間的一系列對抗之中。從個人為控制而進行的激烈鬥爭開始,它就轉變成一個深度協作的項目,一個試圖糾正幾十年來由相機壓抑的目光造成的傷害的項目。
紀錄片以貝內德塔巴茲尼為主人公,是一部「家庭私影像」,導演即主人公之子。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義大利超模,在數十年的模特生涯中,她一直致力於打破大眾對女模特的刻板印象,並公開批評時尚界根深蒂固的不良風貌。
但在她70多歲的時候,已經對鏡頭充滿了厭惡。她悄悄地收拾好行李,告訴兒子她打算永遠從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消失。於是兒子開始了一個拍攝計劃,希望母親能直面她最不信任的東西:相機,同時通過鏡頭將母親的傳奇記錄下來,矛盾一觸即發。
這部家庭私影像在國內已經有了多次放映。無論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還是在西湖紀錄片大會(IDF),這部紀錄片在放完後都收穫了兩極式的評論。但爭議越大的作品,越值得一看,不是嗎?
打烊時刻 Closing Time
導演:尼科爾·沃格勒
每座城市都有它的守夜人。凌晨3點,城市脫下疲憊漸漸進入夢鄉。在臺北外圍的街道上,卻有一陣喧囂隱隱傳來:老郭與妻子在此經營的清粥小菜店,為深夜未眠的食客提供一處熱食,菜市場商販、計程車司機、隔壁刺青師、 經營遊戲廳的情侶、等待主人歸來的流浪狗……都在此獲得漫漫長夜裡的短暫慰藉。
《打樣時刻》曾獲得第71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當代電影人單元評審團特別獎。這部影片將帶領觀眾走進「睡眠中的臺北」,透過一間普通的深夜食堂,一窺這座城市中不為人知的夾層和韻律。
時光機 Our Time Machine
導演:孫揚、江松長
《時光機》是今年在上海國際電影節和FIRST青年影展都備受好評的國產紀錄片。「十部必看」的最後一部,就推介這部作品吧。
如果你有一架時光機,你最想回到什麼時候?著名中國藝術家馬良的父親馬科,是一位作品頗豐的中國戲曲導演。當馬良意識到父親患上阿爾茨海默病時,他啟動了創作以來最具雄心的項目,一個真人大小的機械木偶演繹的自傳式奇幻舞臺劇——「爸爸的時光機」。
馬良和馬科在創作這部神奇而宏大的戲劇過程中,必須面對衰老和文革創傷的挑戰,在父親生命結束和永遠喪失記憶前調和彼此的關係。
本屆GZDOC將於12月9日在廣州開幕,而相應的金紅棉影展的放映則是從12月6日開始,持續一周的時間至12月15日,舉辦超過100場的公開放映。
影展放映影城包括:廣州UA花城匯電影城、廣州UA東方寶泰電影城、廣州CGV影城(K11)、百麗宮影城(天環店)、樹德生活館、樹德之光、廣州圖書館等。
除了以上的十部作品外,在本屆GZDOC,還有許多值得推薦的紀錄片佳作,在此不一一談及。今年,風影電影將與GZDOC展開深入合作,我將在影展前線為大家推介出色的展映紀錄片,並多面挖掘本屆節展的亮點。
喜歡紀錄片的友鄰們,一起來廣州,看今年最優秀的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