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6 12:05 |浙江新聞客戶端 |見習記者 李嬌儼
10月5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
美國病毒學家哈維·奧爾特(Harvey James Alter)、英國生物化學家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及美國病毒學家查爾斯·萊斯(Charles M. Rice),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在對抗血源性肝炎、減少肝硬化和肝癌上做出的重大貢獻,分享了今年的獎項。
同時,三名科學家也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60萬人民幣)的獎金。
C肝病毒被發現前的世界
肝炎的發生可追溯到公元前,但人們對於肝炎的研究和治療,卻直到20世紀才有所進展。
最早,肝炎被稱為 「流行性黃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通過輸血和黃熱病疫苗的注射等途徑,肝炎在軍隊中大規模爆發,引起了極大關注。
1947年,一名英國肝臟病專家通過分析得出結論:至少存在兩類肝炎。一類經由糞便傳播,稱為A型肝炎(A肝);另一類通過血液傳播,稱為B型肝炎(B肝)。
20 世紀 60 代,布倫博格通過「澳抗」發現了B肝病毒,促進了診斷技術和疫苗的研發。他也分享了當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隨後,1973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科學家,從囚犯的糞便中,鑑定出了A肝病毒。至此,已知的兩類肝炎病毒均已被發現。
這兩種病毒的成功鑑定,使正確的檢測方法得以建立,大大減少了病毒的汙染。其次,疫苗也被開發成功。80年代前後,美國微生物學家先後研製出A肝和B肝疫苗,進一步強化了肝炎的預防成果。
此時,全世界都認為,肝炎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
哈維·奧爾特(Harvey James Alter),1935年生於美國紐約。美國病毒學家、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輸血醫學家。
哈維·奧爾特:問題的發現者
當時,同樣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工作的奧爾特,正在研究輸血病人的肝炎發病率。
儘管,對新發現的B肝病毒的血液檢測,降低了輸血相關的肝炎發病率,但奧爾特和他的同事們,依然發現大量肝炎病例的存在。通過測試,A型肝炎也非造成這些不明病例的原因。
隨後,奧爾特與他人合作,通過實驗發現,這些肝炎患者的血液可以將不明原因的疾病,傳染給黑猩猩,而黑猩猩是除了人類之外唯一易感的宿主。
1975年,奧爾特通過系統的研究,定義了一種全新的、獨特的慢性病毒性肝炎。這種神秘的疾病後來被稱為非甲非B型肝炎。
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英國生物化學家,任教於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2013年,他成為第一個拒絕領取蓋爾德納國際獎的獲獎者。
麥可·霍頓:問題的證實者
新型肝炎的發現,促使全世界的科學家開始尋找病原體。這一找,就是十幾年。
1987年,美國凱龍公司的霍頓領導自己的小組,與疾控中心合作,採用分子克隆的方法,發現了一種新型病毒。1988年,奧爾特團隊證實這種新型病毒,存在於非甲非B型肝炎患者的血樣品中。1989年,霍頓小組正式鑑定出這種新型病毒,並更名為C肝病毒(HCV)。
C肝病毒的發現,是C肝研究史上的第一次突破。不久就建立了HCV病毒的檢測方法,最大程度地避免了疾病的傳染。
1990年,血庫開啟常規C肝測試,1992年進一步啟用高靈敏檢測方法,從而使HCV基本從血庫中消除,減少了C肝通過輸血傳播。
查爾斯·萊斯(Charles M. Rice),生於1952年,美國病毒學家,洛克菲勒大學病毒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C型肝炎病毒。
查爾斯·萊斯:C肝病毒的追究者
C型肝炎病毒的發現具有決定性意義。但是,難題中的一個基本要素還未解決:僅病毒本身就能引起肝炎嗎?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科學家們開始研究克隆病毒是否能夠複製,並引起疾病。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員查爾斯·萊斯和其他研究 RNA 病毒的小組一起指出,他們懷疑,C型肝炎病毒基因組末端的一個先前未知區域,可能對病毒複製起重要作用。
萊斯在分離的病毒樣本中觀察到遺傳變異,並假設其中一些可能會妨礙病毒複製。通過基因工程,萊斯製造了C型肝炎病毒的 RNA 變異體,這其中包括病毒基因組的新發現片段,以及沒有失活的遺傳變異。
他將這種RNA注射到黑猩猩的肝臟中後,在血液中檢測到了病毒,並觀察到與慢性肝炎患者相似的病理變化。
這也最終證明,C肝病毒自身就足以導致輸血引起的不明肝炎。
意義與希望
在與病毒性疾病的鬥爭中,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發現,具有裡程碑式意義。
由於他們的發現,現在可以對C肝病毒進行高敏感性的血液檢查。這些檢查,基本上已經消除全世界許多地方的輸血性肝炎,大大改善了全球的衛生健康狀況。
此外,他們的發現,也使得針對C型肝炎的抗病毒藥物得以快速發展。C肝的治癒在人類歷史上堪稱首次,也為在全世界人口中根除C型肝炎病毒帶來了希望。
16019571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