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邊總有一些花花草草蹦入我的眼帘。
而我,慣喜歡去草叢裡認真觀察那些特別惹眼的色彩。看似不起眼的花,叫不出名字的野草,都有可能成為某個時期整條河岸中的亮點。
我遇到了槓板歸#槓板歸#。還是粉色葉片的,少女粉。
經歷過霜寒,這葉片便如微醺的臉,粉撲撲的。
再加上它藍色的果實,看上去有些魔幻。
槓板歸,小時候常見的雜草,但是那時候我並不知道它的大名。雖然帶刺,但它是可以吃的。每到夏季,總會扯幾片把背面的刺裹在裡面丟進嘴裡,酸酸的,雖不是什麼好吃的,但是卻是兒時尤其獨特的記憶。
它還有一些其它的名字,記得最清楚的就是「蛇不過」,因為莖上密布著刺,葉片的中心葉脈上也會有刺,稍不注意就會被刺刮傷,偏這樣的植物還鋪地生長,蛇見了它都得繞道走。而它之所以叫槓板歸,和蛇也有著最直接的關係。傳說以前有人被蛇咬了,都已經躺著被人抬回家了,本以為已經不能活了,卻因為這三角形葉片的小植物給救回來了。所以它便得名「槓板歸」。年代久遠不可考證,也不知道它治療蛇毒的效果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
如今我站在雜草堆裡,看著它們變色的葉片,也眼看著它的生命就要走到盡頭。已經有不少粉紅的葉片被陽光直接曬乾了。這吸引人的粉紅色,存在的時間太短暫。
啊,有些遺憾,竟然忘記試一試它的味道了,不知道經霜之後的槓板歸,味道會不會變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