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鼠,原產地非洲西南部,廣布於亞、非、歐三大洲的乾旱與半乾旱地區,因善於跳躍而得名。種類大致有心顱跳鼠亞科、長耳跳鼠、五趾跳鼠、三趾跳鼠。體長4~15釐米,長尾巴,大眼睛,大耳朵,皮毛柔軟,多為沙黃色。後肢長於前肢,強壯有力。
看了跳鼠的「證件照」,你可能會有以下疑問:這真的是老鼠?確定不是只兔子?小博是不是熱昏頭了呀?
不不不,雖然最近的氣溫是節節攀升,但是我們有空調呀哈哈哈哈😎😎
所以小博可以非常冷靜、非常負責任地告訴大家:這,確定、一定以及肯定是一隻老鼠!
這種長著兔子耳朵,假裝自己是兔子的老鼠(跳鼠:我才沒有!)叫做跳鼠,生活在北美洲及歐亞大陸的北部。跳鼠的種類大致有心顱跳鼠亞科、長耳跳鼠、五趾跳鼠、三趾跳鼠。但無論是哪個種類的跳鼠,一般都生活在氣候比較乾旱的地區,甚至是荒漠當中。
大大的耳朵,長長的尾巴,是野生皮卡丘沒錯了!
無論是生活環境還是外表特徵、生活習性等,跳鼠和普通老鼠都大不一樣。雖然不會像皮卡丘一樣發電,但它們卻是老鼠當中的顏值擔當,還擁有多種「絕技」。明明可以靠顏值,它們卻非要靠才華!
跳鼠是沙漠裡當之無愧的跳遠健將。它們具有非常適合跳高的生理構造:長而有力的後肢以及一根富有彈性的長尾巴。在它們跳躍時,長尾巴會上下甩動,這能夠使它們的身體保持平衡狀態。
和普通老鼠不同,跳鼠的後肢要比前肢長得多,走路時只有後腳著地。整體看來,就像只「迷你袋鼠」。這種善於跳躍的構造實際上是跳鼠為了適應沙漠環境而長期演化的結果。
沙漠中危機四伏,小小的跳鼠行走江湖也得有自己的「秘密武器」:尾巴。
除了在跳鼠跳遠的時候為它保持身體平衡,尾巴還有更大的功用。
在被敵人追捕時,跳鼠能以甩尾的方式在跳躍中突然轉彎,改變前進方向,從而讓敵人撲空,逃之夭夭。
大部分跳鼠尾巴末端都有扁平的、黑白兩色組成的毛穗,跳躍時左右晃動,可以迷惑敵人,使它們無法判斷其準確落點。這為跳鼠爭取了寶貴的逃跑時間。
除此之外,跳鼠還是沙漠當中的「偽裝者」。跳鼠多為沙黃色,與沙漠的顏色相近。這能夠讓它們很好地隱蔽自己,起到保護作用。
水是沙漠中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但是沙漠中水資源稀缺,沙漠中的生物們也紛紛進化出適宜沙漠生存的特殊「體質」。我們都知道仙人掌是一種極其耐旱的植物,但是你知道嗎?跳鼠是一種極其耐旱的動物,可以說是「行走的仙人掌」,卻比仙人掌還要厲害!
跳鼠主要以植物種子及幼嫩根、莖為食,可以從這些食物當中吸收水分。用這種方式,它們甚至可以長達5年不需要喝水!
跳鼠是一種會冬眠的動物,冬眠時的體溫會下降到只稍高於冰點。一年只有12個月,可是跳鼠的冬眠期卻長達6-9個月,簡直已經不能稱之為「冬眠」了。但冬眠期間,它們每兩周就會醒來一次。
醒來的理由是:上廁所……
這就像冬天的我們,就算再不情願,也得鼓起勇氣從溫暖的被窩裡爬出來……
跳鼠看起來可愛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它大大的耳朵。不過跳鼠長大耳朵可不是為了賣萌,而是為了散熱。雖然跳鼠的身體構造都是為了適應嚴酷的沙漠環境而生,但是因為這「意外」的可愛樣貌,它們成了市場上非常受歡迎的寵物,遭到大量捕捉,直面生存危機。
如今,跳鼠已被列入瀕危物種。
小博想說,小動物們雖然可愛,但我們卻不能剝奪它們的自由和快樂,以喜歡和愛的名義傷害它們。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快來看看今天的小問答吧!
以下哪種動物對田野農作物危害最大?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