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是會將傳感器和接近開關混淆在一起,那兩者到底是怎麼分辨的,兩者直接有什麼區別,今天就為大家簡單來介紹下。
傳感器有很多種類,和接近開關,傳感器是通用的,接近開關是一類傳感器。
傳感器:該傳感器可以根據設備或裝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轉換元件組成,感覺到測量和轉換成可用信號的規定。傳感器是檢測裝置,可以感覺的實測資料和遙感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輸出信息,為以滿足要求的的信息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要求。它是實現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的第一步。
傳感器有很多類型。而接近開關就幾種,傳感器是總稱,接近開關是傳感器裡的一個類別。
傳感器:「能感受規定的被測量並按照一定的規律轉換成可用信號的器件或裝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轉換元件組成」。傳感器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並能將檢測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實現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的首要環節。
傳感器的分類:
目前對傳感器尚無一個統一的分類方法,但比較常用的有如下三種:
1、按傳感器的物理量分類,可分為位移、力、速度、溫度、流量、氣體成份等傳感器
2、按傳感器工作原理分類,可分為電阻、電容、電感、電壓、霍爾、光電、光柵、熱電偶等傳感器。
3、按傳感器輸出信號的性質分類,可分為:輸出為開關量(「1」和「0」或「開」和「關」)的開關型傳感器;輸出為模擬型傳感器;輸出為脈衝或代碼的數字型傳感器。
關於傳感器的分類:
1.按被測物理量分:如:力,壓力,位移,溫度,角度傳感器等;
2.按照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分:如:應變式傳感器、壓電式傳感器、壓阻式傳感器、電感式傳感器、電容式傳感器、光電式傳感器等;
3.按照傳感器轉換能量的方式分:
(1)能量轉換型:如:壓電式、熱電偶、光電式傳感器等;
(2)能量控制型:如:電阻式、電感式、霍爾式等傳感器以及熱敏電阻、光敏電阻、溼敏電阻等;
4.按照傳感器工作機理分:
(1)結構型:如:電感式、電容式傳感器等;
(2)物性型:如:壓電式、光電式、各種半導體式傳感器等;
5.按照傳感器輸出信號的形式分:
(1)模擬式:傳感器輸出為模擬電壓量;
(2)數字式:傳感器輸出為數字量,如:編碼器式傳感器。
在各類傳感器中,有一種對接近它物件有「感知」能力的元件:位移傳感器。這類傳感器不需要接觸到被檢測物體,當有物體移向位移傳感器,並接近到一定距離時,位移傳感器就有「感知」,通常把這個距離叫「檢出距離」。
接近開關是一種開關型傳感器,利用位移傳感器對接近物體的敏感特性製作的開關,就是接近開關。 因為位移傳感器可以根據不同的原理和不同的方法做成,而不同的位移傳感器對物體的「感知」方法也不同,所以常見的接近開關有以下幾種:
1、渦流式接近開關(電感式接近開關)
2、電容式接近開關
3、霍爾接近開關
4、光電式接近開關
5、熱釋電式接近開關
6、其它型式的接近開關(超聲波接近開關、微波接近開關等)。
1、接近開關屬於開關量傳感器中的一種類型。
2、傳感器主要分為開關量傳感器、模擬量傳感器和數字量傳感器三大類。
3、開關量傳感器輸出的是高低電平變化的開關量信號,一般用於檢測被測物的狀態、動作或位置。模擬量傳感器輸出的信號是隨著被測物理量連續變化的電壓或電流的模擬量信號,一般用於檢測物理量的具體數值。數字量傳感器通常是將測得的模擬量信號經過數據處理而輸出數字量數據。
4、開關量傳感器一般有接近開關、光電開關磁性開關等。模擬量開關一般有溫度傳感器、電壓傳感器、壓力傳感器、流量傳感器等等。
接近傳感器,是指接近傳感類功能的器件,其中有些可以輸出模擬量信號的,有些可以通過通訊接口輸出數字量信號的,還有些可以輸出簡單的開關量信號(「1」或是「0」,「通」或是「斷」),你所說的某某開關就是輸出簡單開關量信號的一種。
因此,兩種不完全是一回事,是包含的關係。
比如你所說的壓力傳感器,有輸出模擬量信號的,可以獲取實際壓力值;也有輸出串口通訊信號的,也可以獲取實際壓力值或是判斷值;還有輸出「1」或是「0 」數字判斷信號的;更簡單的純機械式壓力開關就是兩線制的「通」或是「斷」信號。
一般接近開關或者壓力開關是利用機械或壓力等作用力來感應或驅動機械開關,而傳感器是感應上述作用力後分析處理,然後輸出信號(一般為電信號)。
大概可以這樣理解,接近開關、壓力開關等是輸出一個或幾個數字量,這些數字值是做好或者設定好的。而傳感器輸出一般是模擬量,在傳感器額定範圍內隨著你距離或壓力的變化連續輸出,比如溫度傳感器採集信號顯示可以從X℃-Y℃範圍內連續顯示,而溫度開關則是到你設定的X℃就輸出一個信號,不到設定值不管溫度是多少都沒信號輸出。
當然什麼東西也不是都絕對的,上面說的是一般性的,不排除有比較特殊的產品功能不是這樣。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