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號颱風雲雀生成,將趨向日本
7月25日凌晨兩點,關島西北側的熱帶低壓(即原熱帶擾動96W)強度進一步增強,日本東京颱風中心隨即將其定編為今年第12號颱風「雲雀」。
7月25日05時,颱風「雲雀」中心位於距離日本東京偏南方向約1710公裡的海面上,也就是北緯20.5°,東經137.0°,中心附近最大風速18米/秒(8級風,熱帶風暴級),中心最低氣壓998百帕。預計,「雲雀」將向偏北方向移動,逐漸趨向於日本東部海面,很可能於本周日(29日)前後在日本東京都市圈附近登陸,因此本周末有前往日本中部的朋友需要特別注意這個「雲雀」颱風。
由於西北太平洋自六月底以來已有多個颱風生成,海域內的能量已被嚴重透支,「雲雀」未來的巔峰強度預計只能短暫達到颱風級,登陸日本時的強度可能為強熱帶風暴級。
此外,前天晚上生成今年第11號颱風「悟空」也將向日本東北部海域靠近。

2、第一個颱風活躍期進入尾聲

六月下旬以來,隨著第7號颱風「派比安」的生成,本年度第一個颱風活躍期正式拉開帷幕。在這個活躍期中,共有6個颱風生成,其中三個(8號颱風瑪莉亞、9號颱風山神、10號颱風安比)登陸我國。今年7月份的颱風數量在近十年來排在第二多的位置,比去年同期的8個少2個,遠高於多年平均數量。
今年第一個颱風活躍期的形成與熱帶地區大氣季節內振蕩(MJO)密切相關。MJO自六月中旬起開始在印度洋發展東移,於七月初移動到我國南海海域,隨後南海和菲律賓東部海域上空的西南季風便開始猛烈爆發。這期間,季風槽內連續孕育出了山神、安比、悟空、雲雀等四個颱風以及多個熱帶擾動和熱帶低壓(如7月21日生成的南海北部熱帶低壓)。

未來半個月,我國南海和西北太平洋自西向東會逐漸被熱帶季節內振蕩負位相控制,將一定程度上抑制海域上空的對流發展,颱風活動將進入相對非活躍期。這段時期內颱風生成的個數將比前期明顯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