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國慶長假裡,回到家鄉的筆者,充分體會到了小鄉鎮裡的科技魅力。憶及兩三年前,筆者從一線城市回到四五線城市的鄉鎮後,多少還會覺得生活方式有些原始化。
但今年的國慶假期,故土上迅速崛起的各種科技場景,以及網際網路所帶來的便利性,讓我著實吃了一驚。原先我印象中的小鄉鎮,已經在慢慢蛻變,披上了一層強大的科技外衣。生活在本地的家人們,更是多次和我提及鎮上的變化,總之我的這次國慶假期之旅,可以說是非常有價值。
快樂地宅:網購與外賣
因為體會到了前幾年國慶出遊的擁堵和焦慮,所以筆者和家裡人商量好今年的國慶要錯峰出行,所以我們選擇避開前三天,到第四天再開車去相對偏僻的郊區景區遊玩。
本以為宅在家會很無趣,甚至不能充分體會到網購的樂趣,可家裡剛升級的百兆光纖卻讓筆者倍感欣慰。不但超高的網速上限完全滿足了筆者幫家人們買買買的願望,筆者甚至通過家裡的網絡在網購促銷中秒殺到了一臺特價的老人機,這使我第一次體會到高網速所帶來的成就感。
更讓我驚訝的是,商品從上千公裡外的地方到這座小鎮,竟然只花了三天左右的時間,而且還送貨上門。而數年前的那個國慶假期,鄉鎮上甚至還沒有幾家像樣的快遞網點。現在,密集的網點讓「最後一公裡」越來越容易實現。
如果說高網速保證了極好的網購體驗,那突如其來的外賣則完全刷新了筆者的認知。由於筆者平常工作時有點外賣的習慣,所以國慶假期宅在家時也就不自主地打開了外賣APP,驚喜地發現小鎮上已經有了外賣,店鋪大多為餐飲類,比如漢堡、茶飲等等。
於是筆者便點了幾杯茶飲料,想看看外賣配送的速度是否會和城市存在差距。結果發現,距離一公裡左右的店鋪,送達的時間只花了半個小時。
在家的幾天時間,筆者點了不下三次外賣,吃的喝的都有嘗試。總體而言,在配送速度上的體驗甚至不少時候要比在城市裡好,因為小鎮並不大,這讓筆者感到莫大的滿足,畢竟足不出戶就能嘗鮮各種以前沒吃過的東西。
就連從來沒點過外賣的長輩們,也是對此稱讚有加,並表示以後也要多多嘗試通過手機點本地的美食來吃,體驗下年輕人的生活方式。
總之,儘管宅在家數天,但筆者卻沒有感受到陌生和不安。一方面,這裡的網絡基礎設施已經足夠用,甚至超出了我的預期,另一方面,網購和外賣讓筆者的假期生活便利不減。可以說,如果沒有很快的網絡,如果沒有網購和外賣,對便捷性生活服務上癮的筆者,在小鎮上的假期一定會少掉很多樂趣,乏味不少。
科技出遊:刷臉和機器人
第四天,筆者和家人選擇去到城市郊區的一個支持微信在線購票新景區遊玩。頭頂著大太陽,我們於中午時分達到了景區,雖然是新景區,但售票窗口依然排了很長的隊伍,移動異常緩慢。我們一行人來到了安檢入口,本以為這裡的隊伍也很慢,但是結果卻恰恰相反。
景區在安檢口設置了多個人臉識別閘口,進入景區的遊客只需要面對攝像頭即可,根據筆者的觀察,每次人臉識別的時間大約只有2秒左右,極其快捷,與以往刷身份證的安檢方式完全不同。正是因為這樣的人臉識別,所以安檢的隊伍移動的特別快,不出五分鐘,我們便從隊尾來到了安檢口。
通過安檢後的檢票環節,更是讓我徹底體會到刷碼的效率。因為我們是提前用微信在線購買的電子票,所以可以走網絡購票通道檢票通過,雖然是多張票,但檢票碼只需要掃一次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在掃碼後,機器還會語音提示該二維碼所包含的門票張數。
進入景區後的最深印象,便是各種「異類」——機器人。在服務大廳,個頭一米左右的服務機器人在向遊客講解景區的相關知識,而且它還會響應部分問題指令,給出解決方式。
在景區的餐館裡,我們也第一次看到了電視上曾出現的服務員機器人,從服務員口中得知,這種機器人是今年國慶剛剛啟用的,主要是用來給固定餐桌的顧客上菜。筆者一家人共點了十個菜左右,它一共分兩次送完,運行速度和人差不多,而且特別穩,在我們端完菜後,機器人便能很靈敏地反應並離開。
此外,新景區裡也有不少巡邏機器人,筆者發現,它們的巡邏路線相對固定,在人走近時會停下,而且這種機器人也提供一鍵報警功能,因為它們的機身上有很明顯的提醒標誌。
在景區的數個小時裡,機器人幾乎時刻存在於我們的視野範圍內,這也讓家裡的長輩們紛紛驚呼:這裡的科技真先進,仿佛有種來到科幻世界的感覺。
整個過程下來,筆者的感受主要是新奇和意外,一是因為以前沒有在一個景區裡看到這麼多的機器人,二是因為這些機器人的確非常實用,科技的應用場景可以說恰到好處,遊客的體驗也很不錯。總體來說,這是一次充滿科技感的出遊。
加速中的假日科技車輪
這個國慶假期,筆者雖然離開了科技網絡縱橫的城市,但在小鎮的這一周,卻深深體會到了科技的力量,這種力量不僅讓小鎮的現代感更強烈,同時還放大了生活中若干事情的科技感。
試想下,如果不能愉快地網購,沒有快捷的外賣,以及需要花費大力氣檢票進入景區,毫無疑問筆者的國慶假日依然會千篇一律。這些科技進化的工具性產物,本質上看是憑藉科技所擁有的連接、速度等優勢,顛覆了流程和環節。
從另一個角度看,科技的日常性滲透,也讓我們的假期選擇方式多了起來。從前,沒有網際網路,沒有科技的假期,是相對原始的,打發時間的方法也相對有限,但現在,有了網際網路,有了科技,假期的使用方式被升級成一個多元化的方案制定過程,充滿了想像空間。
如果說往年的國慶假期少了一些東西,那麼今年筆者已經找到了。無論是宅在家,還是外出,科技都已經為我們規劃好了一切,我們的吃喝,我們的住行,都在網際網路和科技渠道和設備的助力下,更加有效率,但又不失溫度。
毋庸置疑,人潮湧動的假期,正在因各類科技全面且深度的滲透,變得越發有序,也讓人更為嚮往。某種程度上,假期這種較為空閒的時間段,正在科技車輪的驅動下,變得充實而精彩。
在這樣的大趨勢下,筆者相信,為科技所驅動的未來的假期,不但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瞠目結舌的科技應用,更為關鍵的一點是,還會讓我們的假期體驗和效率有質變提升。
科技的本能是服務於人,在此基礎上,不斷加速的科技車輪,會在一次又一次假期中,顛覆我們的認知,將我們推向理想的遊樂園。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本文首發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