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汽油彈(napalm)是幾種戰爭用可燃液體的總稱,大多以膠狀汽油為主成份,製造成炸彈彈體。準確地說,「napalm」一詞字面上指的是凝固汽油彈中用來與汽油混合以產生膠質燃劑的黏稠劑成份。此詞是由它的研發團隊──路易·菲塞領導,哈佛大學的一群化學家──所命名,是naphthene(環烷烴)的鋁鹽與palmitic acid(棕櫚酸)的混成詞,製造凝固汽油彈時會將這兩種成份加入可燃物質使其膠質化。裝有凝固汽油的炸彈叫凝固汽油彈,這種炸彈爆炸時能產生高溫火焰,內裝用汽油和其他化學品製成的膠狀物,爆炸時向四周濺射,發出一千攝氏度左右的高溫,並能粘在其他物體上長時間燃燒。
凝固汽油彈中裝填的燃燒劑即稱為凝固汽油,通常是由在汽油中加入稠化劑調製而成。通常是用用環烷酸和脂肪酸的混合鋁皂,如脂肪酸鋁皂、環烷酸鋁皂等為稠化劑調製而成的凝固汽油彈的基本裝料,使汽油進行膠凝作用而成。能粘著於可燃物質表面而持續燃燒若干分鐘。軍事上用作燃燒劑。為了攻擊水中目標,有的還在凝固汽油彈裡添加活潑鹼性金屬如:鈣、鋇等,金屬與水結合放出的氫氣又發生燃燒,提高了燃燒威力。通常以飛機進行投擲,爆炸後形成一層火焰向四周濺射,發出1000°C左右的高溫,並能粘在其他物體上長時間地燃燒。
其爆炸後的慘象很不人道,這裡引用一段在非洲的中國醫生的話:
「凝固汽油彈爆炸後飛濺到人身上的凝固汽油就像豬油膏一樣,粘稠耐燒.如果人用手去拍打越拍火越大,如果在地上滾動滅火會弄得全身是火.而且一旦在人身上著火較多,邊上的人要儘量遠離著著火者,因為著火者的奮力掙扎很容易把燃燒油塊甩到旁人身上形成二次殺傷效應。
如果出於人道主義考慮,建議最好還是用槍結束這著火者的生命.因為凝固汽油彈的受害者,可以說死是最大的解脫.被送到我們這裡的受害者都是昏迷狀態下被抬來的,即使有時只是手部的一點燒傷.因為他們都中毒了.
凝固汽油中還有許多化學助燃劑,有些還加了白磷,在人體表皮燃燒後會殘留大量劇毒的化學物質,通過燒傷創面的開放性創口進入血液,造成傷員血液中毒.燒傷面一般呈醬紫色,或者藍黑色.非洲寄生類的蚊蠅很多,送來的傷員的傷口處常常已經被這些蚊蠅下了卵,
所以傷口一定先用藥水和棉紗在傷口內搽拭清洗,光用藥水清洗,無法清除蟲卵.如果沒有洗乾淨,很快這些卵孵出的細小蛆蟲會進入人的血管,甚至到達人的眼部神經造成失明.傷員在清洗傷口時的痛苦可想而知,發出的哀號使人感覺身在地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