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眾所周知,作為盆景存在的花卉、綠植通常是草本植物,而草本植物往往是根系比較淺顯修長,所以自然而然地需要更多精力來養護,如此才能夠年年正常生長和開花,否則植物的葉片就會越發的稀疏凋零,甚至不能夠開花。
那麼,我們在居家養殖草本植物的情況下,該如何照顧到它們的生長喜好,如何壯大根部,讓植株具備更高更強大的適應能力以及更好的觀賞效果?接下來就為大家來講一講如何強根護根壯根。
根部對於植物而言,就如同人類的心臟一般,根須越健壯的情況下,運輸到莖葉中的營養物質以及水分就越多,自然而然的長勢就更加的良好,所以,我們想要植物長得旺就更需要注重土壤的好壞。
特別是在盆栽的情況下,我們不能夠使用單一的粘性土壤或者是顆粒土來栽種花卉植物,否則就會造成根部因為營養物質的缺失或者是不透氣等因素,從而慢慢的腐爛或者是枯死。而且還需要定期的被植物花盆換土,根據植物的生長狀態以及生長的速度來確定換盆的間隔以及所使用的質料。
那麼,在養花期間,我們到底該如何做才能夠確保植物的根葉越長越旺盛?
第一點,土質搭配要滿足植物需求
不同品種的植物對於水澇的適應能力不一樣,就拿常見的多肉植物來說,這款植物十分喜歡乾旱一點的環境,所以在選擇植料的時候當多添加大顆粒的介質。如珍珠巖、蛭石、赤玉土等等,需要將其比重控制在30%-50%之間。
而對於喜歡偏潮溼環境的龜背竹、銅錢草等等,需要添加上更多的腐殖土來增強土壤的肥力,而且還需要減少顆粒土的比重,來避免土壤的鎖水性能太過於遜色,無法滿足無花根的需求。
第二點,添加底肥
土壤中的營養物質畢竟是有一定的限度,而且植物的成長是無限可能,而且隨著植物的成長,土壤中的營養物質會不斷的缺失或者是流失,所以,我們想要植物生長的環境相對的穩定,則需要在換盆的期間,往土壤的底部添加上一些緩釋肥或者是自製的農家肥。
選擇一些肥效持久且溫和的品種來鋪墊到花土的底部,可以有效地源源不斷地釋放出多種微量元素,作用於花根。甚至讓一些植物的根部長得如同小蘿蔔一般粗壯。
第三點,後續追肥
使用的底肥需要有一定的限度,否則存在過多的情況下就會造成肥害,直接灼傷花根,因此我們需要做到適宜就好,而且這些肥料在後續不斷減少的情況下,可以利用後期的追肥來補充。
特別是盆栽的情況下,若是花卉植物喜歡弱酸性的環境,則可以定期的澆灌淘米水加果皮混合而成的水溶肥,改善土質的同時又能夠增強土壤的肥力。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文案編輯】目海園藝老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