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記者 孫雅琴
承辦市級海洋教育發展論壇,作為典型交流經驗,助力青島「海洋攻勢」;與海洋所、海大海洋與大氣學院等合作共建,為孩子們引入「高端海洋資源」;結合疫情防控開展主題學習,從小樹立孩子的海洋保護意識……十九年來,青島同安路小學始終在海洋特色教育的道路上不懈探索,精心打造了獨具特色的海洋教育名片。海洋教育,不僅讓學生收穫了知識,還讓他們更加熱愛大海故鄉,擁有了闊大的海洋情懷。
特色校齊聚同安,分享海洋育人經驗
青島同安路小學作為全省第一所少年海洋學校,其海洋特色教育早已成為青島的一張藍色名片。2019年底,島城教育家成長系列論壇:青島市中小學海洋教育發展論壇在青島同安路小學舉行,來自全市的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海洋教育主題課題組、海洋教育特色學校代表200餘人參加會議。論壇上,各區市中小學交流了在海洋教育課程、育人中的先進經驗,為推動全市海洋教育發展、助力「海洋攻勢」獻計獻策。
從「普及海洋知識」為主,到探索提升學生的各種能力;從形成「海洋文化磁場」,到構築「容納致遠」的特色文化;從設立「海洋科普」專題系列講座,到打造校園版「海洋博士班」;從海洋教育本土化,到逐步走向全國化……在本次論壇中,同安路小學校長紀玉元以《小學生 大研究 點亮藍色夢想》為題,深入交流了學校「科研興校,課題引領」的海洋教育發展歷程,展示了從學校特色走向特色學校的海洋教育發展過程。
與此同時,與會人員還跟隨同安路小學的海洋小記者們一同參觀了學校海洋館,這裡232種各類海洋生物標本和30個有孔蟲模具,是孩子們學習海洋知識的寶貴資源庫;觀摩了海洋課程,海洋小記者們用展牌形式展示了海洋教育發展的成果,顯示出了極高的海洋綜合素養,圈粉無數。
引入「高端」資源,打造「海洋小院士」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孫永根高級工程師到校為低年級學生講授海洋興趣課,通過圖片展示和視頻播放,孩子們學習了領陸、領海、公海、領海基點、領海基線、海島等基本概念;從事航運業的工程師曹瑞海給學生講解了「一帶一路」海上航運知識,帶同學們走進了神奇的海上運輸世界;青島海洋所的李彥龍教授也開設了「深海正能量-可燃冰」公開課,從海洋地質結構的特點到可燃冰的開採利用,讓孩子們見識了強大的海洋科技……這些都是同安路小學學生們寒假前剛剛開展過的「海洋博士班」活動。
「海洋博士班」是同安路小學海洋教育的名片,由學校和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黃海研究所等共同商定成立,學校定期聘請博士走進班級為學生授課。近兩年來,就有30餘位中外海洋專家講座走進學校的課堂。前不久,中國海洋大學海洋與大氣學院也掛牌成為同安路小學的實踐基地,將為孩子們提供更加豐富的「高端海洋資源」。
海洋教育不僅「請進來」,也要「走出去」。學生們曾走進中國科學院海洋生物標本館,見識了從沿岸、潮間帶到數千米深的深海海底千餘種模式的標本;開展以「小學生大研究」為主題的海島科考系列活動,學生足跡遍布青島周邊小島,圍繞海島生態環境、動植物分布、生物鏈等課題,展開實地考察和探究……「我們希望能讓『海洋文化』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發展需求,同時與德育教育相融合,引導學生更好地認識海洋、關心海洋。」紀玉元校長告訴記者。
從小樹立海洋保護意識,追求海洋精神
同安學子們在海洋教育的薰陶下,不僅學到了豐富的海洋知識,激發了對海洋領域的熱愛,更從小樹立起了保護海洋的責任和意識。學校二五中隊最近剛剛開展了「同心戰『疫』—保護海洋動物」的活動。孩子們各自居家在線上學習海洋動物,並拿起五顏六色的畫筆,畫出最喜愛的海洋動物。結合當下的疫情防控工作,孩子們還認識到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並為保護海洋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和做法。
「不要亂扔垃圾,不要把塑膠袋扔進海裡」「不要過度捕撈海洋動物,不能破壞生態平衡」「防止各種船隻漏油,避免海洋受到汙染」……孩子們彼此認真地交流著自己的建議。「我們人類是地球媽媽的孩子,海洋動物也是。所以它們是我們的兄弟姐妹,我們應該像對待朋友一樣地對待海洋動物。」趙錦衣同學說。在去年舉辦的第三屆全民淨灘公益活動(青島會場)中,同安路小學的孩子們也作為小學生志願者參與了啟動儀式,倡議保護海洋生態資源,呼籲更多人重視海洋環境,共同呵護美麗而神秘的「藍色家園」。
看著孩子們的收穫,紀玉元也真切地感受到他們在藍色教育中的成長。「給每個孩子自信而愉快的發展動力,賦予每個人包容、創新、百折不撓的海洋精神,同安人將為此一直努力著。」紀玉元表示。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