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下過大海的手錶千千萬萬,上過太空並登陸月球的手錶僅有一隻,那麼一款登月表需要經過多少輪嚴苛的選拔,才能「C」位出道。月球和地球的環境天壤之別。光是晝夜溫差就高達三百多度。到底是怎麼一塊表,才能出徵月球呢?今天斑點狗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登月表」的故事。
1964年,浪琴235T,勞力士Chronographref.6238,歐米茄Speedmaster Ret.105.003,通過了NASA(NASA是美國國家航天局)的初選。三款腕錶必需通過由NASA、史萊頓與列根所共同制定的規格聲明(Statement of Specification) 所延伸出的NASA 載人太空任務飛行認證(Flight-qualified by NASA for all Manned Space Missions),檢測標準包含高溫、低溫、溫度壓力、相對溼度、純氧環境、衝擊、加速、減壓、低壓、震動、不受聲音影響等11 道嚴格的測試。
隨後經過各種極限環境下的測試,最終勞力士的秒針,在溼度測試和高壓測試中變形,浪琴的表鏡在壓力測試中脫落,僅有歐米茄通過全部測試,但是這個「通過測試並不是說完全沒問題」,Omega 的Speedmaster在測試中發生夜光消退情形,在低壓測試中快走21 分鐘、加速測試中慢走15分鐘,然而仍以最少的失誤獲得青睞,參與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1969年,歐米茄超霸跟隨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正式出道成為實至名歸的月球表。
之後連續六次的登月計劃都有歐米茄的協助,可謂相當的風光,這段歷史也成為超霸表最成功的一次營銷手段,歐米茄之後來再也沒有再開展過登月計劃,所以這個賣點也就足夠歐米茄吹上個幾十年,老子就是獨一無二。開啟了它往後50年來被稱為「登月表」的榮光。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超霸表都叫登月表,因為超霸發展至今已經許許多多的款式,許多外觀相似款式會迷惑大家,機芯的差異是鑑別登月表是否正統的關鍵:手卷的拉馬尼亞機芯,還有從1965年開始的登月表都會在盤面印上Professional的印記,這兩點也是超霸中月球表所特有。
但總的來說,一隻表很難只靠著美麗故事就被公認為是只好表,這個部分往往只是在它原本就具備實力充分的本質內在之後,才會因為有故事而加權計分,墊高聲名。好比,OMEGA超霸專業登月表就是因為夠精準、實用、堅固,才有機會被NASA相中,進而在1969年隨著阿波羅11號升空並登月,成為一代傳奇的「登月表」。今天小編就為大家閒聊到此,對文章喜歡的朋友可以點個讚或加個關,下次小編繼續為大家分享更多有趣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