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時尚芭莎藝術
(ID:bazaarartchina)
李全勝《土樓記憶》,3D燈光秀,2019年
2020年跨年夜,福建永定土樓首次被藝術點亮,原本靜默的夜空在絢爛的光芒中格外璀璨。八位國際頂級藝術家共同為古老的土樓文明,呈現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先鋒藝術盛宴。由此,一同思考中華傳統文化、古建築與當代藝術如何彼此激活,為嶄新的2020年帶來了無限啟發與精彩。
▲「 土樓藝術跨年 」
幾乎每位中國人都知曉土樓,但只有極少數人曾親自到訪,並對它了解至深。極具特色的福建土樓在國際上一直享有著很高的聲望,展現了東方古建築獨有的藝術感染力。它不僅是一種建築形式,更是留存中國文化與人類居住歷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福建永定土樓,振成樓
2008年,福建土樓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隨著時代的發展,土樓已逐漸被淹沒在現代磚砌的民居之中。如今,象徵著「家」與「故土」的土樓文化正瀕臨滅絕。
帶著這樣的思考,「尋找記憶中的故鄉——藝述古建·土樓」藝術展在2020年跨年夜之際,邀請八位國際頂尖藝術家、音樂人將最新銳的藝術思考代入古老的土樓文化當中,一起開啟這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福建永定土樓,振成樓
這也是自土樓誕生以來,迎來的第一場當代藝術盛會。此次藝術展以福建省最有名的土樓——振成樓,為展覽場地。藝術家將其作為創作對象,把藝術與自然有機結合,創造出一種富有整體性且帶有當地傳統文化的視覺化藝術形式。
土樓建築藝術節紀錄片
從白天至日落時分皆為觀看藝術作品與土樓建築的絕佳時刻,另外,夜晚更是本次土樓藝術展最高潮迭起的篇章。夜幕中,土樓的外牆以時下最流行的新媒體聲光電等藝術形式重新激活,共同講述土樓故事,為世人展現它別樣的藝術風採。
▲「尋找記憶中的故鄉」
01安東尼·奧羅拉(Antoni Arola)
安東尼·奧羅拉《光之反射》,裝置,2019年
西班牙藝術家安東尼·奧羅拉本次創作了裝置藝術作品《光之反射》。他通過光賦予作品生命的寓意,反射出生動而立體的影像畫面。同時,還配合有抽象且具有催眠效果的聲音,營造出一個夢境般的場域。
奧羅拉談到,本次土樓之行給他留下了非常宏大而美麗的印象。他希望通過《光之反射》將「光與色」和中國傳統文化連接在一起。這些光影的形態還能讓人聯想起龍的圖騰,這個遠古神話中的神秘生物仿佛就在面前從容地與每位觀者進行著靈魂的交流,引導人們再次感受大自然中光的能量。
02管懷賓
管懷賓《流隙》,影像,9分25秒,2019年
藝術家管懷賓的影像作品《流隙》記錄了一座由陶土砂漿鑄造的塔,在水下不斷侵蝕坍塌的過程。其靈感與此前兩段經歷相關,其一是十年前在蘇州齊門望見孤寂於煙雲間的北寺塔,其二是記憶與時光流轉中的雷峰塔。這件作品承載了藝術家對中國快速城市化進程所引發的諸多歷史與文化記憶漸行漸遠的感懷。
在他看來,流隙是物質的侵蝕和流變,是歲月對於歷史與記憶的打磨過濾,是無數的精彩時刻被擠壓消耗的瞬間。
03李全勝
李全勝《土樓記憶》,3D燈光秀,2019年
藝術家李全勝是本次參展藝術家中唯一一位客家人。在他的印象中,土樓代表著客家人的符號,代表著客家人心中的家。本次,他以3D燈光秀的形式表達自己對於土樓的情感與文化內涵的解讀。
《土樓記憶》以燈光秀的創新表現形式讓古老的土樓文化擁有了無盡的生命力。原本堅硬的土樓外牆在光影的視覺置換下變得柔軟而優雅。整體外形更是被演繹成多種變幻的造型,不斷顛覆著觀者對其原本的感受。這件作品不但呈現了藝術家童年的土樓回憶,更令其在更廣泛的精神領域得到了一次藝術的升華。
04林俊廷
林俊廷《天池》,互動影像裝置,2019年
藝術家林俊廷創作的《天池》通過AR技術,讓九條寓意深刻的吉祥金魚遊動於土樓的祠堂當中。金魚作為「東方聖魚」帶有一種超越自然屬性的生命禪韻,更有著「金玉滿堂」的美好祈願。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九」又是至陽之數,代表著萬物演變、天地輪迴。
《天池》便擷取「九魚」的文化內涵,於廳堂之中再造廳堂。將這座原本承載族人重要核心的祖堂以新媒體藝術影像的形式重新演繹,開啟一扇時空之門,邀請觀者進入潛意識中的美好世界。
05維克託·波利亞科夫 (Victor Polyakov)
維克託·波利亞科夫《松果》,裝置,2019年
俄羅斯藝術家維克託·波利亞科夫的裝置《松果》位於土樓群的河水邊,格外引人矚目。作為一個簡約的動感雕塑,《松果》由大量凹面鏡元素組成。彎曲的表面由於被光線照射產生了絢麗的光芒,平滑有序的旋轉中,弧面折射光線產生的炫目視覺衝擊也不斷吸引著到訪的觀者。
這件以松果為靈感的裝置,來自於藝術家從松果上感受到的全球文化的關聯。哲學家認為,斐波那契螺旋纏繞在松樹芽中,是神創造世界的體現。松果憑藉其比例、形狀與結構給古往今來的創造者們諸多啟發。此外,在中國文化中,松樹象徵著長壽,而福建更是有著眾多的松樹和松果,這都令維克託·波利亞科夫感到無比有趣。
06劉旭光
劉旭光《衍場-元白》,裝置,2019年
客家人的理念、生活方式源於《易經》,並參照著陰與陽、八卦的建築格局。這與劉旭光一直以來的藝術探索關聯至深。他在本次藝術考察中曾看到過一份龐大的家譜,記載了一個家族的過往。他由此聯想到浩瀚歷史中千家萬戶的故事,它們共同記述了整個歷史的文明。
在藝術家劉旭光看來,土樓有著嚴密的、有智慧的空間布局和使用方式。他利用土樓建築的圓形以及中心的庭院,再造了一個「圓」。《衍場-元白》與太極相關,有著「放射」、「循環」的內涵。藝術家用土樓原有的概念,使用建造土樓的土,共同構建出這件作品。它與過去、現在、未來產生著虛空的連接,引發觀者進一步的思考。
07坂口寬敏(Sagkaguchi Hirotoshi)
坂口寬敏《天空之庭》,裝置,2019年
日本藝術家坂口寬敏用當地的土壤、陽光和水,創造了一個反映本土原始自然狀態的裝置作品——《天空之庭》。他在這座白色的圓錐形山脈頂部放置了一個容器,並盛滿水以反射天空。
藝術家結合圓錐形的山脈和附近的植物、景觀,為土樓創建一座「空中花園」。在他看來,能讓本地居民通過作品頂部水面看到天空的倒影,是這件作品最大的意義。
08萬曉利
萬曉利《山下樂》,裝置,2019年
音樂人萬曉利多年來在氛圍音樂領域有著深厚的造詣,他本次結合土樓的人文情懷創作了富有特色的聲音裝置。在他的作品中,聲波被轉化為水紋的韻律變化,隨音樂高低起伏的光斑映射在夜幕下的土樓天井內,讓觀者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感受到土樓文化的升華。
▲「 土樓的藝術思考 」
為何在2020年跨年之際要為世人呈現這樣一場精彩紛呈的土樓當代藝術盛會,對此,本次活動的主創團隊有著他們更為深遠的思考。時尚芭莎藝術專訪策展人劉旭光、江雨朦,為觀者呈現這場古老文明與先鋒藝術激情碰撞背後的精彩故事。
▲劉旭光
藝術家、策展人,北京電影學院教授
▲江雨朦
青年獨立策展人
BAZAAR:身為策展人,希望由此傳遞哪些具有啟發性的思考?
劉旭光:我們希望運用當代藝術的語言方式,激活傳統建築的多層內涵,以及對當地獨特的客家文化形成一種探討。
在國際上許多國家,擁有50年以上歷史的建築、家具等文化物件都會被視為古董或文化遺產得到相應保護。但中國在其悠久的歷史文明中,遺留下很多應該被更好地關注與愛護的東西,古建築就是其中之一。本次主題「尋找記憶中的故鄉」,就意在喚起人們對文化和家園的關注,珍愛前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
李全勝《土樓記憶》,3D燈光秀,2019年
BAZAAR:面對「古建築與藝術」這一主題時,為何選擇了土樓?
江雨朦:土樓在國際上具有著極高的認知度,但如今了解土樓的人卻越來越少。我們希望由此呈現對於土樓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思考,使其真正獲得更多了解。其次,土樓有一種天然的場館感,像歌劇院一樣的空間,很適合呈現多種媒介的藝術作品。
維克託·波利亞科夫《松果》,裝置,2019年
BAZAAR:當下,古建築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用藝術介入古建、介入偏遠鄉村,其關鍵在於什麼?
劉旭光:當代藝術從都市的畫廊與美術館中來到鄉村,實現了其在後現代之後所能發揮的重要作用。當這些先鋒作品被置於古建築中時,本身便造就了一種關注。此外,土樓實際上是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所以我們邀請全球的藝術家參與其中,讓更多人通過藝術看到這些被忽視已久的古老文明。
萬曉利《山下樂》,裝置,2019年
BAZAAR:本次參展的八位頂級藝術家在土樓的創作,如何與當地居民共存?
江雨朦:藝術家們從今年7月開始便陸續前往土樓親自考察、採風。福建土樓雖然都作為非遺,但其中有文物級別與非文物級別。本次藝術展所在的振成樓作為最有名的土樓之一,屬於文物級別,相對設限會多一些。藝術家們的每件作品都會首先考量是否在不影響當地居民生活的前提下,帶來更多藝術的享受與啟發。在我們看來,這是最至關重要的一點。
李全勝《土樓記憶》,3D燈光秀,2019年
BAZAAR:從7月份開始籌備策劃到現在,這半年來對於土樓有何更深入的認知與體會?
劉旭光:80年代時,最早知道土樓是在一套由勵忠發先生設計的郵票上看到的,但一直沒機會去。今年7月份是我首次來到土樓,親自感受它的建築空間和人文、自然與民俗。它獨有的文化與建築風格,為我這樣從事當代視覺藝術的人提供了很多寶貴的思考空間。
土樓不僅是一種建築形式,還有其獨特的教育以及家族產業的傳承。他們通過祠堂傳授客家文化、風俗習慣、家訓家規,共同製作菸草的切煙、制卷等工藝與產業。此外,土樓文化還不斷通過家族人員在海內外的傳遞而延續。這些都是我來到土樓後的深刻感受。它不再是從前腦海中的環形建築,而是中國人獨特的思維與文化。
安東尼·奧羅拉《光之反射》,裝置,2019年
BAZAAR:本次展覽所呈現的精彩與思考,還會有怎樣的延續?
江雨朦:該項目會在2020年3月開始世界巡迴展,分別前往義大利、摩洛哥、紐西蘭、美國與俄羅斯五個國家。我們希望通過藝術與世界不同的古建築形成一場對話,將藝術帶入古建築和大眾思考當中,讓時下最先鋒的藝術形式與古建築形成有深層意義的反差,激起藝術家全新的靈感,並讓世人將更多目光鎖定在古建築身上。
▲▲▲正在展出▲▲▲
主題:尋找記憶中的故鄉——藝述古建·土樓
展覽時間: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7日
地點: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湖坑鎮洪坑村客家土樓民俗文化村——振成樓
[編輯、採訪、文/張婧雅][圖片提供/尋找記憶中的故鄉——藝述古建·土樓]
-END-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
可以點擊「在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