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遊尋美拾遺錄】
【皇氏古建築大全】【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The Globetrotting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第510回:吉力馬札羅死火山,非洲屋脊上帝殿堂
原創圖文(本圖文中的照片和文字版權歸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Jumbo_Huang@126.com, 微信Jumboheritagelist, Skype: JumboHeritage。本圖志全部圖片謝絕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圖轉載!請自重,特別謝絕各種手工特意疊加商業網站水印的轉載!本人攝影照片作品保留一切權利。作品中圖片不得直接或者間接用於以營利為目的一切商業行為,違者必究。文章來源:《皇氏古建築大全》和《環遊尋美拾遺錄》及《黃劍博客圖文集》)
夢一出生,就許給了遠方
2015年10月11日,早上六點多就起床,洗漱完畢就開始整理背包,突然發現陪伴我走遍近四十多個國家的60升大背包的背負系統出現了破損(Neeko XL),而另外一個凱拉石中背包也磨損嚴重(Kailas),不過在非洲行走,使用破一點的背包反而更安全。
我們在7:10分吃早餐,遇到三個歐美少女正在辦理退房,我擔心輪到我辦理退房時酒店可能沒有美金零錢給我找兌,如是我就湊過去想提前支付房費,這時另外一對歐美夫婦也過來退房,他們也支付了美金,這樣前臺黑人小姐就有很多美金在手上了,那個黑妹說歐美夫婦住了二晚,
但歐美夫婦說他們只住了一晚,而住二晚的是剛才剛付完款的那三位少女,如是黑妹馬上把要出門坐遊獵越野車的三個歐美女孩喊回來,說她們剛才只支付了一晚的房費,三個少女忙說道歉,然後打開拉杆箱去找包裡的現金,我瞟了一眼,發現她們其實也沒有攜帶很多美金。
後來我給了黑女100美金大鈔,她給我找兌了45美金及2000先令,很快旁邊的三個少女又湊在一起支付了38美金的房費,這三個少女可能跟歐美夫婦一起拼團參加遊獵之旅了。
我們吃完早餐後就到院子裡晃了一圈,今天是陰天,烏雲密布,無法看到雪山,我們返回房間,趟在床上休息,到了8:40分左右,旅行社的老闆讚揚兄親自開車過來接我們(Praise),這個年輕人也是嚮導出生,21歲開設了自己的旅行社,雖然公司不大,但在歐美旅遊圈內好評如潮,我們把大背包等搬到他的越野車上,然後就離開農莊朝旅行社行進,約十多分鐘就抵達了旅行社,
發現門店前面已經停泊著兩部車,左側是一個麵包車,幾個背夫正往車頂安裝登山物質,地上還擺放著很多裝備和食物,包括土豆等蔬菜,還有幾箱雞蛋,肉類和麵包等,煤氣罐也很多,我們這次上山並沒有攜帶所有裝備,而是把不需要的行李裝在大背包裡,暫時寄存在旅行社的辦事處。
很快總嚮導羅伯特穿條短褲走了過來,他帶我們倆去旁邊的戶外店挑選裝備,嚮導為我們準備了四根登山杖,其中一對登山杖的品牌是北歐日耳曼滑雪杖(Nordic Walking NILS adjustable GSTUV certified),兩節合金杖又輕又硬。另一對登山杖的品牌是「去北歐滑雪」(Ski-go Nordic),疑似碳纖合金材料,非常輕便,原本是滑雪用的登山杖。
之後我們開始試穿昨天挑選好的高幫戶外登山鞋,我的男式登山鞋比較舊了,穿起來有些緊小,我想更換一雙更大的,結果嚮導開始在一堆低幫登山鞋中挑,搞了半天沒有找到合適的,我就只好勉強這樣穿舊鞋了。我鞋子的牌子是義大利登山鞋品牌阿索羅(Asolo LAT45』48』53』N Long 12』13』03E),
防水牛皮鞋面,但鞋底磨損較為嚴重。媛的那雙登山鞋非常新,鞋底沒有什麼磨損,防滑抓力能力極強,女鞋牌子是經典薩洛蒙(Salomon Goretex advanced chassis Contagrip),八成新的鞋子很適合媛的腳型,她穿好鞋子後非常滿意。
因為媛之前剛因為打羽毛球而骨裂過,所以高幫鞋能很好地保護她的傷腳。後來嚮導還給我們配備了兩個一升容量的美國生產的大水壺,這種塑料壺只能保溫幾個小時,但比我們之前的鋁壺好多了。水壺的牌子是耐潔(Nalgene Made in USA),嚮導還給了我們兩套雨衣,四套長衫,兩套秋褲,還有抓絨帽子及兩個手套,但並沒有給我們防水衝鋒褲,這是我無法理解的。
嚮導還給了我們兩個頭燈,然後他還帶我去附近一個雜貨店買了8節松下電池,花費8000先令,我們找齊裝備後就又加了兩床睡袋,然後全部塞入一個帆布大袋子裡,之後我們就坐在旅行社門口等待,旁邊是一個賣工藝品的畫室,
我們沒有等多久就跟十多個背夫和嚮導一起上了麵包車,沿途還陸續加載了一些裝備和物質,麵包車從莫西鎮出發,很快非洲最高峰,海拔5895米的吉力馬札羅峰終於出現在視野裡:龐大的山體拔地而起,在遼闊的平原上更顯得雄渾宏厚,給人一種強大的震撼力,所以非洲人敬畏地稱之為「上帝的殿堂」。
麵包車行駛了一個多小時就抵達了吉力馬札羅國家公園大門口,我們都下了車,這時總嚮導把我們兩人交給另外一名黑人嚮導,他叫喬伊(Joy),身高約173釐米,身板硬朗,就是有點感冒,相貌很黑,可能是之前接待過一些中國人,他比較謹慎。
其他背夫都卸下物質去稱重了,喬伊就領著我們兩人去公園辦事處登記,按照坦尚尼亞政府的規定,攀登吉力馬札羅峰必須要有通行證,還要僱用官方登記在冊的嚮導。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委託旅行社幫忙辦理進山手續的原因。這裡都是三角形的木頭房子,山門口有很多警告語,比如不能獨自上山,不能破壞植物等,因為我們兩人是跟另外十個來自南非和本地人組成的十人團拼在一起的,所以目前我們隊伍的嚮導和背夫都非常多。
登記完後就領了午餐盒,嚮導給我們三瓶1.5升的吉力馬札羅純淨水,要我們全部帶上,我們最終只帶了4升左右的水,因為嫌棄午餐盒太重,我們就開始吃了一部分食物,旁邊是一對疑似俄羅斯年輕夫婦,
他們的裝備很差,都是普通的沒有背負系統的逛街用的背包,鞋子就是那種室內打羽毛球的運動鞋,沒有使用登山杖,事後知曉他們並沒有成功登頂,看來裝備還是很重要的。
在大門口登記的多是歐美遊客,沒有看到任何亞洲面孔。登機完畢就跟著有些感冒的嚮導喬伊出發了。我們爬山的線路是最輕鬆的馬蘭古線路(Marangu),馬蘭古線起點的海拔約1981米,正好是媛的吉祥數字,出發時是沿著雨林行進,我們走的是專門為遊客規劃的登山小道,而背夫走的路線跟我們不同,是位於右側的專門供背夫使用的較為寬闊的大道,還可以偶爾讓救人越野車經過。
今天只有一個嚮導陪我們兩人爬山,這個有點感冒的嚮導一直埋頭看手機,我們倆就跟著他後面走,前期基本是在密林中穿越,走著天然的小徑,沿途是鳥語花香,
倒也不覺得累。期間碰到幾十個下山的登山客,中途走到背夫道和遊客道交叉的地方吃午餐,能看到很多上下山的背夫,旁邊是個小溪,有些背夫會直接去小溪打水喝,午餐的地方還有廁所和盥洗室。
這座死火山在位於赤道附近,所以植被從熱帶雨林開始,氣候分布屬於非地帶性分布。因此吉力馬札羅山多容易形成地形雨,給它帶來豐富降水。在海拔1000米以下為熱帶雨林帶,1000到2000米間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2000到3000米間為溫帶森林帶,3000到4000米為高山草甸帶,4000到5200米為高山寒漠帶,5200米以上為積雪冰川帶。
吉力馬札羅山具有順序相繼的幾個植被帶,其組成自山麓至山頂為:周圍高原的半乾旱的灌木叢、南坡水源充足的農田、茂密的雲林、開闊的沼地、高山荒漠、苔蘚和地衣的共生帶。
在2000米以上,5000米以下的山腰部分,生長著茂密的森林,樹木高大,種類繁多,其中不少是非洲乃至世界上的名貴品種,如一種名叫木布雷的樹,生長期極長,木質堅硬,抗腐力強,是做家具或者蓋房的上等材料。
2000米以下的山腰部分,氣候溫暖,雨水充沛,在肥沃的火山上灰土壤上,生長著咖啡、花生、茶葉、香蕉金合歡樹皮、棉花、除蟲菊和馬鈴薯等經濟作物,是坦尚尼亞的淡咖啡、大麥、小麥和蔗糖的主要產區之一。山腳部分,氣候炎熱,即使在樹蔭下,氣溫也常在30度以上,到處是深顏重彩的非洲熱帶風光。
山麓四周的莽原上,非洲象、斑馬、駝鳥、長頸鹿、犀牛等熱帶野生動物以及稀有的疣猴和藍猴、阿拉伯羚、大角斑羚等在那裡自由自在的生活著,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動物保護區。這裡也生長著茂盛的熱帶作物,除甘蔗、香蕉、可可外,最多的是用來納布制繩的劍麻,鋪天蓋地,一望無涯。南坡和東坡上的水流供給潘加尼河、察沃河和吉佩湖,而北坡上的水流則供給安博塞利湖和察沃河(Amboseli)。
吃完飯就繼續走後半段,陸續碰到不少歐美背包客,其中有兩個人背著跟媛同樣款式的35升藍色背包,之後就很少碰到下山的登山者了,沿途植物分布密集,我們從11:40分左右開始一直在緩慢地爬升,這條線路的特色就是上山的路是一直上升的,幾乎沒有什麼起伏的坡度,
而下山的路徑就是一直往下走,七公裡的路程,我們走了下午15:03分才抵達海拔2700米的一號營地曼達拉山莊(曼達拉小屋Mandara Hut),鬱鬱蔥蔥的第一個木屋營地,是個小平原,整齊地排列著30多個小屋子,中間有一個三角形立面的大屋子,一樓是餐廳,二樓是住宿,可以在這裡喝下茶和聊天。
這個地方的海拔比公園門口馬蘭古線大門的海拔高了近千米,氣溫也低了很多,很多歐美登山客已經在小木屋附近曬太陽了,這裡的天氣非常好,視野開闊,植物分布很多,有很大的黑鳥在附近盤旋,
可以從木屋眺望山下的平原。呆了很多,才發現今天的營地除了我們兩個中國人,其他都是歐美遊客,沒有再看到亞洲人了。
嚮導帶我們去登記,然後開始分配小木屋,因為是淡季,所以我們兩人被分配到單獨的有四個床位的木屋裡了,外面有太陽能燈照明,後面就是廁所和洗澡的地方,這個海拔還是有很多蚊蟲,廁所的蚊子更多,洗澡時還要提防蚊子的撕咬。
我們的木屋有上下鋪和左右兩張床,放下行李就感覺很冷了,忙穿上衝鋒衣,床板上有不少登山客的留言,偶爾也能看到中國人的塗鴉,可以總結出一個規律,那就是中國人一般是國慶期間過來爬吉力馬札羅山了,幾個母國人的留言都集中在國慶假期,比如偉仕物流的徐谷斌和吳維佳在2009年10月2日的留言,肖強和張燕在2007年10月6日的留言等。
後來嚮導和廚師給我們端來了兩盆熱水,是給我們洗臉擦身體的,媛拿著洗臉盆去洗手間摸澡,幾個歐美女孩也陸續拿著熱水去廁所擦澡了,歐美女人體質好,都是赤腳進廁所洗澡,媛今天流了不少汗,所以她擦完澡還換了衣服,最後把全套髒衣服拿香皂清洗了一遍,
然後把衣服拿到最大的餐廳木屋前面的欄杆那裡晾曬,後來媛又找廚師多要了兩盆熱水,然後她居然去洗頭了,因為沒有洗髮精,她其實就是把頭髮淋溼一下而已,考慮到後面幾天就沒有機會洗頭洗澡了,之後媛還用一盆熱水洗了臉,折騰了半天才搞乾爽。
過了一個多小時,廚師喊我們去餐廳喝茶,我們把木屋鎖上就去餐廳了,木餐廳二樓住著十個人的南非團友,包括四五個婦女,其中三個黑人婦女非常肥胖,有個婦女的大腿非常粗,說她的大腿比我粗兩倍是毫不誇張的,這幾個人走路都困難,不知道是否能夠登頂了。
其他桌子上的歐美人已經開始喝茶了,我們的廚師已經在桌子上鋪上了一塊布,然後擺出很多罐子,有咖啡,茶葉,奶粉,黃油,蜂蜜等,廚房拿來開水瓶,我們就衝茶喝,
一邊吃爆玉米花,旁邊幾桌人吃的零食都跟我們差不多。喝完茶後我敦促嚮導喬伊帶我們去周圍逛一下,因為他之前就跟我說會在16點半帶我們出去逛,我擔心天黑了,就催他快點出發,因為有幾個團的遊客已經出去逛了,
嚮導喬伊帶我們去熱帶雨林逛,很快我們就看到了幾隻猴子,之後繼續走,到處是參天大樹,還有野雞出沒,不久過了一個木橋,小溪另外一邊的植被就完全不同了,
嚮導喬伊說這是熱帶雨林向高山草甸過度帶,我們果然發現前方出現很多低矮的叢林和茂密的草叢,再繼續走了不久,就抵達了一個死火山口,四周已經長滿了樹,據說這裡以前是一個湖泊,再繼續走了一會,沿途到處是奇花異草,
之後嚮導喬伊帶我們去一個開闊的地方,從這裡可以眺望遠處的一個火山口,裡面有蔚藍的湖泊,然後我們還可以看到左側是肯亞的平原,右側就是坦尚尼亞山地,此時太陽漸漸西斜,我們開始加快腳步在叢林中行走,等太陽落山上,我們終於返回到熱帶雨林那裡,然後一直走回營地,此時天已經黑了,
到了18:30分,天基本黑透了,出門要用頭燈,到了19點開始吃晚飯,餐廳非常熱鬧,一對綠眼珠的德國年輕夫婦坐在我們右側,我們這桌就坐三個人,分別是我跟媛,還有嚮導喬伊,
廚房先給我們端來了土豆泥湯,之後還端來一盤土豆炒魚肉,還有蔬菜沙拉等,我們兩個人跟一個嚮導一起吃飯,而隔壁的綠眼珠夫婦卻跟兩個嚮導一起吃飯,我還在納悶,為何我們兩人只配了一個嚮導呢。後來才知道,助理嚮導還沒有出現。
餐廳裡的十人的南非團友也在吃飯,他們的嚮導有四五個人,三個非常肥胖的婦女坐我們旁邊,這個十人團就是跟我們兩人一起拼在一起的,前兩天我們會一起行動,到第三天就分開了,因為我跟媛報的是五天的行程,而南非十人團是六天的行程,他們要比我們多一天的時間調整狀態。
除了兩個團比較大之外,其他多是夫妻團,似乎每個夫妻團都請了兩個嚮導,唯獨我們兩人只配了一個嚮導。吃完飯我們就帶頭燈去廁所,然後返回房間準備睡覺。
木屋其實非常冷,木床上只有簡單的床單,我們必須拿出睡袋才能睡覺,我陸續拿出兩個睡袋,都是歐美生產的壓縮睡袋,疑似挪威的品牌,一個睡袋的牌子是ISF Jorden short Helsport X-trem Series Compression bag X-large,另一個睡袋是Ajungilak of Norway Since 1855。
我們陸續鑽進睡袋,晚上睡得比較香,半夜我跟媛陸續起來上了一次廁所,外面是滿天星光,非常安靜,我還拉了一次肚子。這次登山,我們比較倉促,沒有準備什麼裝備,幸虧旅行社提供了一些必須的歐美裝備,否則我們就很狼狽了。
這次我們還攜帶了雨衣,雖然我們是業餘登山者,但比起17年前的前輩而言,我們的裝備算是很先進了。當年爬山的人所攜帶的雨衣都是無法防水的,而且當年的攝像機還非常沉重,加上當年營地還有野獸出沒,這樣想來,我們現在算是幸福多了。
史料記載:吉力馬札羅山位於坦尚尼亞東北部及東非大裂谷以南約160公裡,奈洛比以南約225公裡,赤道與南緯三度之間,是坦尚尼亞和肯亞的分水嶺,非洲最高的山脈,
也是同時是火山和雪山。該山的主體沿東西向延伸將近80公裡,主要由基博、馬溫西和希拉三個死火山構成,面積756平方公裡,其中央火山錐呼魯峰,海拔5895米,是非洲最高點。吉力馬札羅山素有「非洲屋脊」之稱,而許多地理學家稱它為「非洲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