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19年第一本完成閱讀的第一本書,不賴嘛。

我看的是上海譯文出版社,叫《再見,寶貝》,不過就標題而言我還是喜歡「再見,吾愛」。這套書的書封上寫著「硬漢派偵探流的一代宗師」。我喜歡錢德勒的文字風格。但對這個標籤我實在是談不上喜歡,雖然錢德勒想必很欣賞「硬漢」,也讓馬洛是個硬漢,甚至馬洛喜歡的也是這一類人。
不過我覺得,做個偵探,充其量是馬洛的個人興趣嘛。
因為他不可能是警察,鑑於他的行事作風不會討得上頭歡心(他也做過警察,最終還是出來做偵探),況且他需要自由,討厭別人對他應該怎麼做指手畫腳。他骨子裡的離經叛道讓他寧可擔著風險過朝不保夕的生活。《漫長的告別》中,馬洛坦言,「我是個浪漫派」。就是這樣:為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只因為喜歡那人身上某種氣質,他就管閒事管到底,哪怕做這件事對他自己沒半分好處,反而讓他吃盡苦頭;同樣,在對方失去了他所欣賞的品格後,也毫不留戀地離開。
他同樣不可能是個超市收銀員或是水泥工之類——氣質不對嘛——在那樣的工作環境下,可能也難以遇到他感興趣的人或事了。而作為一個任性的私家偵探則給了他很大的自由,他大可以為一己喜好接案子,要求不高,勉強度日即可。從觀察人和推理中獲得樂趣,沒有社會附加的道德負擔。恪守自己的底線,為了心中的道義赴湯蹈火。
所以我覺得,從硬漢或是偵探這兩個關鍵詞中做出的任何模仿都會顯得很拙劣。錢德勒小說的意義不在於如何硬漢或者它是偵探小說(我險些因此不看),而是馬洛這個角色的個人魅力,他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他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都經由他那有些頹的、滿不在乎的神氣渲染。由他的雙眼過濾,我們看到他眼中的世界、風景、人心,還有那份孤獨勁兒。甚至讓人覺得,馬洛就是錢德勒本人(其實我沒多少了解,除了他酗酒)——雖然由小說臆測作者可能不太明智,但我相信多少可以見得一些端倪。
不過我只看了《漫長的告別》和《再見,吾愛》兩本,可能比較片面吧。
又多一個喜歡的作家,何其有幸。
ps:錢德勒的小說看得人很饞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