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8 16: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話不同。
三月,是所有女性的時節。我們用三個字表述這個不一樣的三月,獻給不一樣的你。
戰
從歲末年初直至三月,「戰」,成為我們的關鍵字。
目光所及,是那些在「疫」線中依然選擇「戰」的女性。
每當入夜,大部分市民已進入夢鄉,此時醫護人員仍夜以繼日地奮戰在戰疫一線。「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是常掛在她們嘴邊的一句話。
在社區,一個個由「黨員+網格員+警員+醫生」組成的巾幗小組入區入格入家庭,為了與時間賽跑,她們一次次登門問候,一遍遍為居民測量體溫,拉起了基層戰疫的嚴密防線。
在企業車間內,只見機器在飛速運轉著,女工們戴著口罩,有條不紊地忙生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巾幗力量。
溼透了的防護服;臉上被口罩勒出的深深的「天使印記」;被推遲了的婚期;新婚即迎來小別離;母親去世,只能遙對家鄉方向深深鞠三個躬;孩子病了,她無暇抹去臉上的淚,對著急需她們的病人依然綻放笑容……
還有的她,已經付出了生命,在春天來臨前溘然長眠,化作了一泓清泉、一縷春風。
這世間所有的困難,從來沒有阻擋住春天的腳步、草木的蔥蘢。
從「溫良恭儉讓」、「三從四德」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勇敢做自己;從「三寸金蓮」到「仗劍天涯」,忠誠、堅韌、創新、慧雅的新時代女性們行走在各個領域;從「我行嗎」到「我可以」。
過程有多艱難,花開就有多絢爛。
在這個三月,她們、我們,依然選擇迎難而上、破難而戰。
暖
這個三月,我們逐漸抖落了寒霜,感受到了暖陽。
隔離病房裡,直面病毒與生死,她依然眼含笑意,傳遞著溫暖和希望;一個小患者隔著病房門對醫生伸出雙臂「要抱抱」,醫生掩面而泣;著名作家池莉是武漢人,作為一名曾經的流行病防治醫生,默默地參與到防疫工作中,還寫下了對防疫的六條建議;有人被封城令擋在城外,漂泊多日,武漢家裡的老母親卻很樂觀,安慰他們:等到春暖花開,我們重新吃年夜飯……
這個三月依然在奮戰的所有女性,就是這樣,或以行動、或以文字,或披戰衣、或在家裡,或動若脫兔、或靜若處子,怎樣都是最美,怎樣都給人以安寧的力量。
女性特有的溫柔、自帶的悲憫,從來都同時夾雜著堅定。正是這股溫柔而堅定的力量,匯成了溫暖的光芒,那是人性之光、女性之光。也正是這股向前向上、向善向陽的力量,促使著當風雨來臨時,更多女性主動選擇將自己與他人與時代與家國的命運交織在一起。
她們是一道道微光,卻有著鬥破蒼穹的力量。
盼
只要有等待、有盼望,就會有盼頭,希望就不滅。
盼,並非坐等,其中有堅定的信念,有積極的作為,有必勝的決心。
丈夫在家盼,盼妻子,盼一場小團圓。儘管「君問歸期未有期」,但盼望依然那麼美好。
孩子在家盼,盼母親,盼她打敗怪獸後平安回家,哪怕從此天天還是聽媽媽吼:快寫作業!快去彈琴!
方艙裡的她在盼,盼疫魔消亡,她能好好睡一個完整的覺,摘掉口罩、美美地化個淡妝,陪伴家人去踏青、慢慢看一朵花怎樣綻放。
料峭春寒在盼,盼一場杏花春雨,盼一陣和煦春風。
我們在盼,盼花開荼蘼,人間春暖。
這兩個月來,我們盼風來、盼花開;我們戰疫魔、勤奔忙。如今,三月了,風來了、花開了,你要的春天,其實已經來了。
昨日,春雷始,萬物長,繁花流水知春回。
明日,春林盛,千花放,山川含笑迎君歸。
江水正暖、春風十裡,我們一起走進人間四月天。
來源:江蘇women
排版:蚌埠市婦聯
原標題:《三月的你,如春風似陽光,節日快樂!》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