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詮釋著生命的絢爛繁榮。跟著楊忠岐委員的筆觸,讓我們識花、賞花、懂花,了解我們身處的「花花世界」——
楊忠岐: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中國林科院首席專家
國慶花
國慶花
欒樹是高大的喬木樹種,高10-25米,樹冠圓潤,是美麗的「花樹」。
在北京許多大街小巷、公園、寺廟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它從6月初開花一直可開到9月中旬,花期長達三個半月。
炎炎夏日,其他花兒悄無聲息不見蹤影之時,美麗的欒樹花開始怒放了,填補了京城夏天無花的缺憾。
但到了國慶之時,特別在我國南方,欒樹的一種——黃山欒,結滿了一串串的果實。紅豔豔的團團蒴果像極了春天盛開的花朵,故而又得名「國慶花」。
「金雨樹」(Golden rain tree)的由來
欒樹的花雖然小,但數量大,密密匝匝,一個花序上有上千朵小花。花瓣為嫩黃色,花心緋紅,可謂「金黃色中一點紅」。
一株樹上的花能開一個半月,先開的花兒謝了,又有新的花兒開了,一直持續不斷。
開謝後的小花掉落,宛如金粒灑落在地面,每天在地面上好像鋪了一層密密的小金粒。當徐徐微風吹來,您如果倘佯在樹下,身上會落滿這些「小金粒」。因此,歐美國家稱欒樹為「金雨樹」(Golden rain tree),大概指的就是欒樹金黃色的落花吧。
欒
樹
欒樹金黃色的花謝後迫不及待地就結果了,有些花序甚至一邊開花一邊結果,展示其美麗和傳宗接代兩不誤。一般開花後半個月左右,就可見到滿樹嫩黃色的囊泡狀果實像小燈籠似的掛滿了枝頭,又成了另外一道美麗的風景。
北京欒樹果實纍纍
「謙謙君子」品格高
欒樹不但美麗,也有「高尚的品格」。
雖然從6月初芒種節氣開始,溫度和光照等條件很適合它們開花,但這些「謙謙君子」卻並不爭先恐後地展示自己的美麗,而是禮禮相讓。
於是,有的植株花開得早,有些開得晚;即便是同一行欒樹,不同植株的開花時間也不一樣。
你看,這株欒樹開完花已結果滿樹了,那一株才開始開花,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因而在整個夏天,您都可以看到欒樹開花源源不斷。
這其實是欒樹特殊的生物學現象,恐怕是北方樹木中唯一有此習性的樹種,也希望植物學家和生物學家探討、研究,解開這個謎底。
不過,正是因為欒樹不同植株間開花時間不同,因而有人誤認為欒樹一年開兩次花。
事實是:欒樹一年只開一次花,只是各個植株之間開花時間不同,給人造成了欒樹一年能開兩次花的錯覺。
欒樹自古地位就不低
在我國古代,樹木是被分成三六九等的。
欒樹很早就被國人發現和記載了。
最早的記載見於2200多年前先秦時期的《山海經•大荒南經》中:「大荒之中,有雲雨之山,有木名曰欒。禹攻雲雨,有赤石焉生欒。」
《周禮》中規定:「天子樹松,諸侯柏,大夫欒,士楊」。意思是:松樹栽植在皇帝陵寢旁,王公貴族陵前種柏樹,士大夫陵前種欒樹,因而欒樹也被稱為大夫樹。
大(音da)夫在古代官職中是中央要職,如御史大夫,諫大夫、中大夫、光祿大夫等,素有「刑不上大夫」一說,可見欒樹的社會地位還不低呢!
唐明皇開元盛世之時的名相張說(yuè)在其詩中也寫到了:「風高大夫樹,露下將軍藥」。
欒樹在國外也是「寵兒」
美麗的欒樹不僅在中國廣為種植,在歐美、日本、韓國等地也是寵兒。
根據美國哈佛大學植物學家道斯曼(Michael S. Dosmann)研究,欒樹很早就引起了西方植物學家和園藝學家的極大興趣和關注。
1747年,法國傳教士湯執中將在北京採集的欒樹種子寄到巴黎和俄羅斯,隨後北京欒樹就在歐洲落地生根、長大開花。
歐洲人十分喜愛這種從遙遠的東方來的美麗樹種,欒樹因而很快就被引種到英國、德國、西班牙等國家。
1809年,美國植物學家傑斐遜(Thomas Jefferson)收到了法國貴婦泰塞(Madame de Tessé)從中國寄給他的欒樹種子,他隨後用這些種子育苗、移栽。從此,欒樹就風靡美國和加拿大,被廣泛栽植在公園和城市中,深受人們的喜愛。
經考證,日本和韓國原無欒樹分布。
日本的欒樹可能是鑑真高僧於公元753年第6次東渡日本時帶去的種子繁育出來的後代,首先在奈良和京都的寺廟中種植,後逐漸引種到日本全國許多地方。
韓國和朝鮮半島的欒樹很有可能是隨佛教而傳入的,據考證,是由東晉時期 (317-420年) 的高僧傳教時所帶去的,當時普遍用黑色光亮而堅硬的欒樹種子作佛珠,供僧人吃齋念佛之用。
乾隆、傳教士?這兩人與欒樹大有淵源
在北京西山臥佛寺內,現在還有幾十棵近300年的欒樹,至今枝葉繁茂,生機勃勃。這些欒樹,與乾隆皇帝和法國傳教士湯執中密切相關。
湯執中:Pierre d』Incarville(1706-1757)於1740年34歲時被法國耶穌教會派到中國,當時教會給他的任務是勸說乾隆皇帝皈依耶穌會。
但乾隆對這位傳教士的布道並不感興趣。此時,這個聰明的傳教士聽說乾隆皇帝鍾愛花草,就給乾隆獻上了一盆從法國帶來的含羞草以討好皇帝。
看到含羞草的葉片一碰就會立刻收縮、好像害羞的少女一般,乾隆龍顏大悅。從此,二人便以植物會友,交談甚歡。乾隆還把湯執中任命為他的花官,專門管理他的御花園。
此後,湯執中感到他的說教無望,於是就放棄了說服乾隆皈依耶穌教的念頭,而把精力放在研究植物上,從事植物引種和中法文化交流方面的工作。
他在採集植物標本時發現了十分美麗的欒樹,便將欒樹栽植在御花園中。
金黃色在國人的文化中為最尊貴的顏色;又因為欒樹開花期長,接連不斷,象徵著江山長盛不衰、欣欣向榮,欒樹很得乾隆喜愛。為此他下令在他常去祭拜的北京西山臥佛寺(當時叫「十方普覺寺」)及周邊大栽欒樹。
現在,朋友們去遊覽位於北京植物園中的臥佛寺時,不妨一睹那兒的百年欒樹之風採,領略當年乾隆盛世的氣息;同時,也可欣賞一下寺內大雄寶殿正門上方匾額上的乾隆御筆「雙林遂境」,以及臥佛大殿中央懸掛的乾隆御筆「得大自在」。
除了盡職盡責地管理好乾隆的御花園外,湯執中對許多中國的植物和樹種也很感興趣,將一部分標本和種子寄給他的植物學老師、當時法國著名的植物學家朱西厄(Bernard de Jussieu,1699-1777)以及俄羅斯著名植物學家克拉舍寧尼科夫(Stepan P. Krasheninnikov,1711-1755)。
據說,湯執中寄到法國的植物標本和種子共計有149種,迄今仍然完好的保存在巴黎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中。寄去的標本和種子中有我國的國槐、側柏、皂角、臭椿、枸杞、大棗等。
在此期間,他也將歐洲的一些植物和奇花異草引進到中國,培植在御花園和教堂中,如含羞草、鬱金香、花毛茛、櫻草、紫羅蘭、矢車菊、罌粟、冠狀銀蓮花等。這些美麗的歐洲花卉國人以前從未見過,因而在當時的京城轟動一時。
除此之外,湯執中還出版了中法雙語詞典以及其他一些書籍,向歐洲介紹中國人民的生活,內容涉及漆器、煙花爆竹等中國特有的工藝品、藝術品等,著有《中國的藝術、手工藝和文化》《中國漆記憶》等,並將我國明代植物著作《御製本草品匯精要》引入法國出版。
這位法國人對中國懷有深厚的感情,去世後還立遺言葬在北京。
他於1757年(乾隆22年)去世,葬於北京市海澱區彰化村正福寺,其墓碑至今仍完整地保存在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中。
花、果、葉都有特點
我國是欒樹的故鄉。但目前在欒樹的分類上五花八門,急需統一和規範。
在筆者看來,可分為北京欒(分布在我國北方,在華北地區常見)、黃山欒(分布在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現已引種到北方許多地區,在北京海澱區世紀城南區作為行道樹長勢很好)、臺灣欒(臺灣島特有的樹種,福建福州市、廈門市和海南有引種)以及斐濟欒(唯一沒有分布在我國的欒樹,和臺灣欒同屬一種而為不同的亞種)。
不同種類的欒樹在花的顏色、樹葉形態、樹皮等都有不同。由於相對專業,不做贅述。
欒樹為雌雄同株同花序,屬於蟲媒花樹種。小花的數量很大,每個花序上可有上千朵至數千朵。
小花分為雌蕊不育的「雄花」和雌蕊可育的「雌花」兩種。
為什麼這麼說?據研究,「雄花」和「雌花」的雌、雄蕊都是齊全的。區別在於,雄蕊花絲基部隱藏著1個細而短的雌蕊花柱,只是這個雌蕊後來沒有進一步發育、結果罷了。
「雄花」花絲細長,基部3/5生有密密的長柔毛,因而「雄花」顯得無比嬌豔嫵媚。
「雌花」是真正能結果實和種子的花。花柱和柱頭十分像幾維鳥的喙,長長地伸出於花瓣之上,略彎;也有8個雄蕊,但其花絲很短,只及雌蕊花柱長度的1/2(北京欒),甚至只達花瓣基部(黃山欒)。
欒樹的蒴果簇生,串狀,成熟乾燥後的串串欒樹蒴果經微風一吹,唰唰作響,似古時銅錢的響聲,因而有的地方稱欒樹為「搖錢樹」。
黃山欒紅色的蒴果很像一個個圓圓的小燈籠掛在一起,因而,有人又稱欒樹為「燈籠樹」。
黃山欒
北京欒
欒樹價值高
欒樹是集觀葉、觀花和觀果於一身的珍貴園林綠化樹種。
除此而外,欒樹渾身都是寶。
欒樹對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抗性較強,能防風、降噪、增溼、吸塵、抑菌。因此,欒樹是治理和防治大氣汙染上不可多得的好樹種。
其葉含鞣質,可提制拷膠。葉汁具有很強的抗菌作用,嫩葉可作菜餚,俗稱「樹頭菜」。
欒樹葉雖然呈綠色,但與白布一起煮染後卻呈現為黑色,俗稱「烏葉子樹」,因此,可作黑色染料,古時,南方老百姓用其染布。
欒樹木材材質細膩,色白,是作高檔家具的上乘木材。
欒樹花入藥,秦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中記載,欒樹花「主目痛,淚出傷眥,消目腫」。
欒樹花是蟲媒花,花多量大,是良好的蜜源植物。
欒樹種子富含油脂(含油量達38.6%),其油的營養價值很高,油中的二十碳烯酸含量達45%,其次為脂肪酸亞油酸,含量高於花生油;種子油不飽和脂肪酸指數為88%,穩定性好,可作為食品加工業的原料。
欒樹還有許多藥用價值等待我們去研究和開發。
讓我們多種欒樹,欣賞美麗的欒樹吧!
(文中照片系楊忠岐委員拍攝)
荷花和蓮花是一回事嗎?
您知道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會花是什麼花嗎?
高姿態的「妹妹」 ——芍藥花開了
「拜倒在石榴裙下」和石榴有啥關係?
知道麼?蜜蜂因為這種花太香都會被「累死」
「引鳳來」的「梧桐」到底啥樣?聽聽專家怎麼說
走!跟著委員去看「花花世界」 | 海棠篇
走!跟著委員去看「花花世界」 | 牡丹篇
作者:楊忠岐
編輯:王碩 魏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