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的認知裡,我們生活在一個天圓地方的世界中,甚至在更久之前,古人都認為地球只有自己國家這一塊地方有人生存。但錯誤的認知是不會長久的,它必定會被真理推翻。新航路開闢後,世界各地都被連接到了一起。古人才知道,陸地的盡頭是海洋,海洋的對面又是一塊陸地,地球原來是圓的。這時候的人們又以為地球是整個宇宙的中心,人類也是唯一的高等智慧生物。
時間來到了近代,人們終於知道宇宙是多麼的寬闊,原來的自己和井底之蛙無異。地球繞著太陽轉動,光是一個太陽系就讓科學家力不從心,更不用說銀河系了。銀河繫到底有多大,至今科學家都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銀河系的龐大超乎想像,太陽系只是它裡面的中等星系,像太陽一樣大的恆星也有幾千億顆。面對如此龐大的星系,科學家們頓時產生了強烈的探索欲望。很快他們就發現了不同尋常之處,銀河系的中心區域呈現出圓球狀,且亮度異常明亮,足以堪比天狼星,甚至猶有過之。
天狼星位於大犬座,是一顆體積和太陽差不多大的恆星,但它的亮度卻是太陽的23倍,在冬季的夜空中,幾乎一眼就能發現它。就像是一張白紙上的黑點,過分顯眼了。而通過太空望遠鏡,我們可以發現越是靠近銀河系的中心,視野就越明亮,這就意味著中心區域的亮度遠超想像。那這中心區域到底有什麼呢?難道是一顆體積和亮度都遠超太陽的巨型恆星嗎?對此,科學家提出了三種猜想。
第一種猜想是目前天文界的主流說法,該猜想認為銀河系中心區域存在一個超巨型黑洞,其質量大的無法估量。一些數據表明,銀河系中心區域存在著巨量恆星,且都是處於穩定期,年齡都超過了100億歲。在這裡,除了恆星還有龐大的等離子體群和高能粒子群。這些物質混雜到一起,發生了劇烈的星系核反應。每隔一段時間,星系核就會爆發。而星系核的中心,都存在著一個黑洞,所以銀河系中心區域也不例外。而且因為體積龐大,黑洞的質量也變得很龐大。
在這裡就要解釋一下了,銀河系中心區域的強光並不是黑洞發出來的,它本身只會吞噬光線而不會自主發光。由於它是個超巨型黑洞,所以它的吞噬能力遠遠高於一般的黑洞,對於恆星來說就是滅頂之災了。它們源源不斷地被吞噬,吞噬之前恆星會「垂死掙扎」,發出強光。中心區域的強光,就是這麼來的。
第二種猜想認為,銀河系的中心區域有著龐大的矮星群。矮星一般來說都是恆星,區別只是亮度的強弱。如果是一些數量較多的矮星匯聚到一起,且分布的較為密集,那它們發出的亮度會很客觀。所以這個猜想合情合理,不過科學家給出了不止一個理由。他們還發現銀河系的中心區域對外發出了大量的紅外線和射電,強度都超過了其他區域。一般情況下,這種強度的紅外線和射電,只有矮星才能發出來。
第三種猜想認為銀河系中心區域就是會發光,因為這裡是恆星誕生的地方。每當新恆星誕生,就會發出強光。所以當恆星接連誕生後,它們發出的光也會匯聚到一起,這才使得銀河系中心區域亮度極強。上面三種也只是猜想,並不是確定的答案。由於科學技術手段的限制,科學家還不能對銀河系中心區域做出太多的觀測。等到哪天一個新型太空望遠鏡問世,或許我們就能夠解開它的發光之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