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
對於魚觀賞魚愛好者來說,觀賞魚到家的第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過溫過水了,正確的過溫過水程序,是觀賞魚能夠快速適應家中溫度和水質的首要步驟,那麼在這兩個問題上我們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問題呢?
一、過溫溫差不宜過大
這是什麼意思呢?比如說我們冬天在地攤上購買的金魚,室外溫度可能是零度,室內溫度可能在28度,中間相差了近30度,那麼這個情況下,我們絕對不可以連袋子帶魚直接丟進魚缸,因為溫差太大了,袋子又沒有打開,這樣子很容易造成金魚缺氧。
我們可以先兌出十五六度的水把魚兒泡上個十來分鐘,然後打開袋子,加上氧氣,再進入28度的魚缸中繼續過溫,這樣子魚兒就會完全能夠適應,也就是說過溫溫差如果過大,我們必須分步驟進行,謹防魚兒缺氧。
二、溫差不大,過溫時間不用太長
特別是盛夏季節,有的時候溫差不大,根本無需過溫,給魚兒過溫的主要目的,一個是為了防止家中魚缸溫度過低,造成魚兒感冒,另一個就是運輸途中溫度過低,家中溫度過高,魚兒短期內呼吸調整不過來可能缺氧。
如果說室內外溫度相差不是太大,特別是魚缸溫度高於室外兩三度的時候,我們可以適當縮短過溫時間,甚至根本沒必要過溫,並不是說過溫時間越長越好,因為大多數的觀賞魚過溫的時候,還是密封在袋中,時間越長,危險係數越高。
三、同城購買的觀賞魚可以不過水
這個道理也很簡單,因為現在都是用自來水養魚,同一城市的自來水在水質上幾乎相差無幾,我們完全可以省略掉過水這個步驟,包括了到同城魚店或者是地攤、魚友手中購買的觀賞魚,根本沒有這個必要,或者說過不過水都是一個結果。
四、遠途魚兒過水時間要長,操作要仔細
這一個和上一條正好是反向的,當然是要仔細了,而且一般來說過水時間都要比過溫時間要長,過水期間就不要去打氧了,因為即使觀賞魚的袋子裡很髒,我們很快就會把水換出來,如果打氧反而會造成袋子裡魚糞和雜質到處飛揚。
當然這個也得根據實際情況,如果魚兒已經出現了大批浮頭症狀,我們又不能迅速換水,可以適當的打氧,畢竟魚命最重要。
五、過溫、過水期間一定要看護,密切觀察
這個期間有些觀賞魚因為長途運輸,很容易出現各種不良反應,我們不能簡單地把袋子往魚缸裡一扔就不管了,一定要密切關注袋中觀賞魚的動向和狀態。
對於一些容易跳缸的觀賞魚,在過水的過程中我們更要密切注意,特別是大型龍魚,在這個期間最容易跳缸,還有錦鯉和其他卵胎生的小型魚,很多魚友在過水期間,把袋子打開,倒上一定量的原缸水,就去做別的事了,回頭一看,魚兒已經在地上遊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小心。
最後一點,如果要檢驗檢疫,一定在過溫過水之後進行。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