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熱力殺菌分類有哪幾種
熱力殺菌就是把食品密封在容器中放入殺菌設備中,加熱到一定溫度並保持一段時間,其目的是殺死食品中所汙染的致病菌、產毒菌及腐敗菌,並破壞食品中的酶,儘可能地保持食品內容物原有的風味、色澤、組織形態及營養成分等,並達到商業無菌的要求。
① 按殺菌溫度來分:有巴氏殺菌、低溫殺菌、高溫殺菌、高溫短時間殺菌;
② 按殺菌壓力來分:可分為常壓殺菌 (如以水為加熱介質,殺菌溫度≤100℃)、加壓殺菌(以蒸汽或水為加熱介質,常用的殺菌溫度為>100~135℃);
③ 按灌裝食品容器在殺菌過程中的進罐方式來分:可分為有間隙式和連續式;
④ 按加熱介質來分:可分為蒸汽殺菌、水殺菌(全水式、淋水式等)、汽/氣/水混合殺菌;
⑤ 按容器在殺菌過程中的運動狀況來分:可分為靜置式和迴轉式殺菌。
1、 巴氏殺菌
巴氏消毒法是法國人巴斯德(Pasteur)於1865年發明,經後人改進,用於殺滅啤酒、葡萄酒、生奶及奶製品等液體中病原體和有害微生物的方法,也是現世界通用的一種牛奶消毒法。目前國際上通用的巴氏消毒法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將牛奶加熱到62~65℃,保持30分鐘。採用這一方法,可殺死牛奶中各種生長型致病菌,滅菌效率可達97.3%~99.9%,經消毒後殘留的只是部分嗜熱菌及耐熱性菌以及芽孢等,但這些細菌多數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對人無害反而有益健康。
第二種方法將牛奶加熱到75~90℃,保溫15~6秒,其殺菌時間更短,工作效率更高。但殺菌的基本原則是,能將病原菌殺死即可。
溫度太高反而會有較多的營養損失。巴氏消毒的用得較廣的溫度為63-85℃,現在也有把100℃以下的溫度殺菌,在廣義上也稱作巴氏殺菌。
2、低溫殺菌法
低溫殺菌法是一種較溫和的熱力殺菌形式,殺菌的溫度通常在100℃以下進行,它可以有不同的溫度、時間組合。低溫殺菌可使食品中的酶失活,並破壞食品中熱敏性的微生物和致病菌。殺菌後的產品的貯藏期主要取決於殺菌條件、食品成分(如pH值)和包裝情況,此方法主要適用於PH<4.6酸性或酸化食品、低溫貯藏的肉製品以及以酵母、黴菌為殺菌對象菌的食品。
3、高溫殺菌
高溫殺菌是指食品經非常壓(加壓)100℃以上溫度殺菌處理。主要應用於pH>4.6的低酸性食品的殺菌。
4、常壓殺菌與高壓殺菌
通常100℃以下溫度殺菌,一般在敞開設備中,其壓力為一個大氣壓的殺菌稱作常壓殺菌,而100℃以上溫度需在密閉設備中進行,其壓力大於一個大氣壓的殺菌,習慣上稱作為高壓殺菌。一般酸性食品和酸化食品可用100℃或以下的溫度進行常壓加熱殺菌;而對於低酸性食品將用100℃以上的溫度進行高壓殺菌,食品工廠中常用的是121℃,甚至有用更高的溫度如127℃的溫度進行熱力殺菌。
5、 靜止殺菌與動態殺菌
(1)罐頭不轉動,靜止地被加熱殺菌稱之為靜止殺菌。
(2)罐頭在殺菌時被徑向或軸向轉動,內容物也隨之運動,稱之為動態殺菌。這種殺菌傳熱效果較好,殺菌溫度容易均勻,中心溫度也較容易達到要求,如八寶粥罐頭為解決不分層而採用轉動殺菌,對品質提高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6、 間歇式殺菌和連續式殺菌
(1)傳統的立式和臥式殺菌鍋都是間歇式的殺菌方法,即在一鍋次殺菌冷卻結束後,再開始另一鍋次殺菌。
(2)連續式殺菌機
① 用100℃或100℃以下溫度的常壓連續殺菌機(如普遍使用於水果罐頭的殺菌機);
② 用100℃以上溫度的高壓連續殺菌機,如大型工廠使用的水靜壓連續殺菌機,法國ACB公司製造的水封式臥式連續殺菌機等。
7、 高溫短時殺菌
目前國際上對高溫短時殺菌還沒有明確的定義,但在無菌包裝中一般都認為對於pH大於4.6的低酸性食品,殺菌溫度用135~145℃、時間為1~30秒的殺菌方式,被稱為高溫短時間殺菌,這也是大多數無菌包裝低酸食品殺菌常用的工藝規程。殺菌溫度在150~166℃,時間在0.1~0。0.01秒,稱之為超高溫瞬時殺菌。
8、 無菌灌裝食品殺菌
無菌灌裝食品是指食品先經殺菌後再進行灌裝和密封的產品,殺菌規程要指明具體的殺菌時間或者在某一溫度下停留的時間,在灌裝操作過程中整個灌裝系統必須保持無菌狀態,確保包裝材料在灌裝食品前要用高溫(如蒸汽)或用化學消毒劑(如過氧化氫)殺菌,產品密封后不需要再進行熱力殺菌。
9、殺菌的傳熱介質
(1)殺菌溫度在100℃或100℃以下,通常用水作為傳熱介質。
(2)殺菌溫度在100℃以上時,通常用蒸汽作為傳熱介質。
(3)100以上的過熱水作為傳熱介質。
(4)用蒸汽和水混合體作為傳熱介質。
(5)用蒸汽、水、空氣混合體作為傳熱介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