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7日晚,某女明星公開質疑鍾南山。
發表了一段令人匪夷所思的言論,連續發出6個問題,質疑鍾院士在疫情期間做出的貢獻和犧牲。
看到這些言論,我感到很氣憤,不是鍾院士做的不夠多,而是沒有真真正正的了解關心鍾院士這一年從頭到尾為大家的付出。不是信息不夠透明,而是沒有這種心去查找發現這位84歲老人背後的勞累和辛酸。
鍾南山,男,漢族,福建廈門人,1936年10月出生於南京,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中國抗擊非典型肺炎的領軍人物,曾任廣州醫學院院長、黨委書記,廣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廣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華醫學會會長。
1月18日,星期六,84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接到趕往武漢的緊急通知。時值春節前夕,忙碌了一年的人們陸續踏上回家的路。當天去武漢的航班已無機票,火車票也非常緊張。頗費周折,鍾南山才擠上了傍晚5點多從廣州南開往武漢的高鐵。走得非常匆忙,他甚至沒有準備羽絨服,只穿了一件咖啡色格子西裝。
上車無座,他被安排在餐車一角。當天,鍾南山在餐車小憩的照片刷屏微信朋友圈:滿臉倦容,眉頭緊鎖,閉目養神,身前是一摞翻看的文件……
1月19日下午,鍾南山、袁國勇、李蘭娟、曾光、杜斌和高福進行武漢疫情研討後,立馬前往金銀潭醫院進行實地走訪。
1月20日早上7點半,到國務院匯報工作
下午1點半,全國電視電話疫情防控會議
下午5點,高級別專家組新聞發布會
1月20日晚,我相信大家都會記住這一晚。鍾南山與白巖松進行直播連線。明確提出「肯定是有人傳人現象」「大家儘量不要去武漢」重要的兩句話。
但鮮為人知的是,鍾院士在回答白巖松問題時沒有立即回答上來...
採訪結束後,鍾院士對秘書蘇越明說:「我的腦子都已經木了,我好像沒聽到白巖松老師在問什麼,我想了一下,才記起來要回答什麼問題。」這時候的鐘老,已經連續工作了52小時。
1月21日,參加了廣東首場疫情新聞發布會
1月24日,除夕夜,和醫務人員堅守抗疫一線。
1月25日,年初一,回到工作崗位,查房、座談、研討病情。
1月28日,接受新華社採訪時幾度哽咽,眼含淚光;在廣州向馳援一線戰友喊話:等你們勝利回家。
1月29日,在電梯裡接受採訪,眼鏡已覆滿霧氣。
1月30日,凌晨6時,白雲機場,與「病毒獵手」伊恩•利普金教授見面。隨後,到國家疾控中心參加會議,飛機上在研究治療方案。
2月1日晚上,廣州,為馳援武漢戰友們送行。
2月2日,接受新華社專訪。
2月4日,為武漢病毒診斷研究分中心「雲授牌」
2月7日,廣東省衛健委相關會議上,稱疫情並未達到拐點;任廣醫一院支援市八醫院醫療隊顧問。
2月11日,接受路透社採訪,估計疫情在二月現峰值;與廣東馳援武漢前方遠程視頻討論病例;晚上,接受央視專訪,回應「潛伏期最長24天」僅是個案。
2月13日,消息指出,團隊從患者的糞便樣本中分離出病毒。
2月14日,消息指出,他指導研發出了快速檢測試劑盒。
2月17日,與武漢前方團隊遠程視頻會診,
2月18日,廣東省新聞發布會,兩次提醒下水道通暢極其重要。
2月19日,聯手哈佛大學攻堅病毒。
2月21日,遠程對雲南省重症病患問題指導會診。
2月22日,廣州市新聞發布會上消息,團隊從患者尿液分離出病毒。
2月24日,接受央視專訪;與廣東支援湖北醫療隊視頻會診。
2月25日,無常為企業防疫復工提供顧問指導。
2月27日,廣州市專場新聞通氣會,預測4月底基本控制疫情。
2月28日,團隊論文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在線發表。
2月29日-3月1日,應邀向歐洲介紹中國經驗。
3月2日,為戰役一線火線發展黨員領誓。
3月是疫情的決勝期,鍾南山院士提醒:吃飯排便睡覺都要做到「兩個不」;不聚餐、不吃生食,不用公共坐便、排便不看手機,不熬夜。
這時候,正是國內疫情正在逐漸向好的方面發展,而海外疫情則迅猛的往上漲。
3月10日上午10點,鍾南山最新發聲:估計全球疫情的發展,至少要延續到6月份,新冠病毒防控的重點,會從輸出轉為輸入。
3月18日,廣州市舉行疫情通氣會,指出不能靠集體免疫解決問題。
4月1日,鍾南山院士接受了深圳衛視記者的專訪,判斷國內不會有第二次疫情高峰,預計全球疫情4月底出現拐點。從國內各個地方支援武漢的醫療人員凱旋而歸。
5月1日,這是我來到世上以來第一次這麼晚穿上過年前買好的鞋子出去玩。國內企業和商場也開始運作,這是我們全國人民在這幾個月裡共同努力奮鬥的結果,每一位醫護人員與死神的「較量」中所向披靡,奪回了一條又一條的生命...
在剩下的幾個月裡,鍾南山院士為國外的醫療團隊提供意見;在北京大學2020年的畢業典禮上發言;在發布會上發表最新消息和意見;8月11日,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榮譽勳章——共和國勳章;直到今日最新的消息,鍾院士與他的妻子李少芬在睡覺時間上「討價還價」,與妻子說「再玩5分鐘就睡」猶如可愛的小孩子...
寫到這裡,這一年所發生的事仍然歷歷在目,現在國內疫情保持穩定,每一位公民能像之前那樣自由在國內出行,學生和勞動者能安心上學和工作。是最值得讓人欣慰和愉悅的結果。但請不要忘記,每一個美好生活的背後,都是有人為之努力付出和犧牲所創造出來的。我們應該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感恩自己的國家和家人,爭做成為能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的人,向鍾院士靠攏。不詆毀他人,給予他人尊重和理解。最後,我想以鍾南山院士的一段話結尾:
「恰同學少年,願風華正茂;期投身杏林,更以行證道」——鍾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