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曹立編輯 | 陳菲遐1
7月24日,海康威視(002415.SZ)披露了2020年半年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42.71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46.2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45%與9.66%。這一業績在預期之內。
但與半年報一同公布的另一則公告,卻透露著古怪。海康威視打算將熱成像事業部全部資產,轉讓給控股子公司杭州海康微影傳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康微影」) 。
熱成像事業部可以說是海康威視的「搖錢樹」,這一操作對中小股東來說並不厚道。
低價轉讓「搖錢樹」
海康威視熱成像事業部成立於2015年,是海康威視產品研發中心下屬產品業務部門,負責熱成像全系列產品的研製及優化工作。公告稱,經收益法評估,於評估基準日2019年8月31日,海康威視熱成像事業部資產組的帳面價值為273.82萬元,評估價值為8億元。
海康微影則由海康威視持股60%,杭州海康威視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跟投合夥企業」)持股40%。跟投合夥企業是海康威視實施核心員工跟投創新業務的平臺,代表公司員工出資跟投創新業務子公司。
儘管公告中並未披露海康威視熱成像事業部資產組相關財務信息,但從同行業上市公司業績中,已經可以看到該業務在新冠疫情之下的潛力。
民用熱成像儀廠商大立科技(002214.SZ)預告中報淨利潤同比增長379%到464%,軍用熱成像儀廠商高德紅外(002414.SZ)預告中報淨利潤同比增長220%到260%,熱成像傳感器廠商睿創微納(688002.SH)中報淨利潤同比增長376%。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界面新聞研究部值得注意的是,海康威視還是睿創微納的大客戶。在此情形下,預計海康威視熱成像事業部的業務在2020年上半年出現了爆發式增長。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界面新聞研究部就在這時,海康威視反而減弱了對這一「搖錢樹」的控制。
轉讓之後,海康威視總資產並不會發生影響,只是海康威視對其持股比例下降到了60%,進而會影響歸母淨利潤。此次轉讓的受益者則是海康威視員工持股平臺。
海康威視熱成像事業部的評估日期為2019年8月,彼時並未出現新冠疫情,8億元的評估價值在今天看來顯然是被大大低估了。未來也不排除海康微影會分拆獨立的可能性。
半年報有隱憂
海康威視的半年報總體中規中矩,但也不乏隱憂。
從收入地區看,公司國內業務營收為167.2億元,同比下滑1.48%,海外業務營收為75.4億元,同比增長8.63%。
國內三大事業群中,代表政府採購的公共服務事業群營收下滑5.16%,中小企業事業群營收下滑26.9%,代表大企業的企事業事業群營收同比增20.15%,勉強撐起了國內業務不至於大幅下滑。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界面新聞研究部新冠疫情對政府採購和中小企業都造成了一定影響,這種影響何時消退還有待觀察。
分產品看,海康威視前端產品即攝像頭業務同比增長6.37%,仍是中流砥柱。但中心控制產品下滑1.86%,這並不是個好兆頭。中心控制產品包含了傳輸、控制與顯示、集中存儲、應用軟體、數據中心等產品,可以理解為攝像頭的「大腦」,AI業務也被歸於這一板塊,它象徵著海康威視產品的智能化程度。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界面新聞研究部過去6年,海康威視中心控制產品營收從未出現過下滑,本次中報出現的下滑可能意味著海康威視向智能化轉型並非一帆風順。
數據來源:Wind,界面新聞研究部此外,海康威視的囤貨行動仍在延續。公司此前在投資者調研活動時表示,公司的庫存將維持在120億元的水平,短期內不會降回到以前正常狀態。
數據來源:Wind,界面新聞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