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電 (記者鄭 娜)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文化和旅遊部首次開展「雲遊非遺」線上推廣活動。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頭戲,為期7天的「雲遊非遺·影像展」於6月14日落下帷幕。
「雲遊非遺·影像展」由中國演出行業協會聯合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抖音、快手、嗶哩嗶哩、酷狗、微博在內的8大網絡平臺承辦。影像展向公眾呈現了珍貴的非遺影像,如講述七旬老人傳承瀕臨滅絕民俗舞蹈的《吳修富的肉連響》,講述老藝人數十年來堅持布袋戲傳承、研究、演出的《劉永安——木偶戲(邵陽布袋戲)》,記錄「一代跤王」義務教授孩子學習絕技的《沈少三——撂石鎖》。此外,《手造中國》《大匠之夢》《戲夢關東》《甲子漆藝》《平遙布鞋》等千餘部紀錄片都在此次影像展中得到公開展示。
本屆影像展特別推出「擁抱身邊的非遺」系列專題片,以初心、本心、匠心、仁心、恆心等5個不同的角度,呈現當下非遺傳承和保護成果。《非遺·初心》聚焦中國非遺美食,詳說傳統食物的內涵,挖掘傳承千百年的非遺美食記憶。《非遺·本心》從傳統音樂、傳統舞蹈以及傳統戲劇、傳統曲藝方面入手,通過視頻記錄反映傳統演藝的魅力。《非遺·匠心》通過非遺傳統手工藝,向人們展示民族文化基因的絢麗色彩。《非遺·仁心》從醫者仁心的角度展現傳統中醫的獨特魅力。《非遺·恆心》詳述了傳統體育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本屆影像展還結合各聯合承辦平臺的特色,設置不同的專區。騰訊視頻以「人間煙火」為主題,集納幾十部優質的風味美食紀錄片,吸引觀眾從飲食文化中感受非遺技藝傳承;優酷專區集中展示站內《穀雨中國》等幾十部文化紀錄片、高清戲曲選段以及百餘部傳承人記錄影像,同時開啟「非遺公開課第二季」公益直播,用數位化手段賦能非遺保護、傳承及推廣;愛奇藝非遺專區,藉助多部以傳統文化為特色的熱門影視劇集和與非遺有關的數百部影像作品,打造傳統美學大賞。
一群活躍在舞臺和螢屏,擁有眾多年輕粉絲的知名演藝人,紛紛在此次影像展中為非遺「打Call」。嶽雲鵬、阿雲嘎、黃明昊為家鄉的非遺代言,郭德綱、譚維維、郭麒麟、朱正廷等為傳統藝術發聲,張國立、沈騰、鄭雲龍、畢雯珺呼籲大家關注民俗、民間文學、傳統體育……正在熱播的網絡綜藝《創造營2020》學員希林娜依·高、張藝凡、王藝瑾等多位青春偶像,也積極參與「這就是非遺」系列短視頻的錄製,化身「非遺守護人」,為青少年朋友講述身邊的非遺,身體力行為弘揚傳統文化助力。
本屆影像展立足年輕人聚集的網絡平臺,以跨界的方式,讓非遺無界。酷狗音樂日前發布《酷狗非遺音樂圖鑑》,其中數據顯示,非遺相關音樂在平臺中累計播放已達574億次,時長約32億小時,而這個龐大數字的背後,是超過1億以上「90後」「00後」新生代網友的「流連忘返」。單以崑曲這一門類為例,「90後」「00後」群體在過去一年內通過酷狗收聽了27.5萬次崑曲,播放時長累計超過16萬小時。同樣,據嗶哩嗶哩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站內傳統文化愛好者人數超過8000萬人,其中83%年齡在24歲以下。
為了帶動更多年輕人擁抱非遺,酷狗以「聽見非遺·音樂留聲機」為主題設置了專區,通過音頻、視頻、直播等多種方式,推動非遺音樂的傳播與傳承。在嗶哩嗶哩建立的非遺專區中,眾多年輕人自發錄製剪輯了涵蓋傳統服飾、手工藝、武術等品類豐富的非遺視頻,以青年人的視角講述自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快手、抖音、微博、今日頭條、西瓜視頻、騰訊新聞等各網絡平臺還上線了多樣的線上參與活動。用戶可以拍攝、上傳自己身邊的非遺短視頻和圖片,分享、傳播非遺的點滴;也可以打開直播和大師一起探秘工作室、連麥學技藝,暢聽精彩的線上非遺音樂會。在「網際網路 」環境下,非遺活態傳承展現出多樣的年輕化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