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張看起來很平常的隨手照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很多人第一眼看到這張照片,都會認為它是全彩色的,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除了那些後期加上去的彩色網格外,網格背後的人和物其實都是黑白的。
這種奇異的、非常有效的視覺錯覺,會讓你的大腦被眼睛所欺騙,認為它是彩色圖像。不過,不要小看這個「雕蟲小技」,這裡的背後,其實包含了很多關於顏色的學問。
這項技術由數字媒體藝術家和軟體開發人員伊文德·科爾(Yvind Kol)創建,作為一項視覺實驗,科爾稱這種現象為「顏色同化網格錯覺」(Colour Agention Grid Illusion),它只需在原始黑白圖像上放置一些有選擇的彩色線條網格就可以達到效果。
科爾解釋說:「覆蓋在灰度圖像上的過飽和彩色網格會使灰度像素被我們大腦視為有顏色的。」
那麼,我們的大腦將這張黑白照片解讀為全彩圖像是怎麼回事呢?來自雪梨大學的視覺科學家巴特·安德森(Bart Anderson)認為,我們在這種錯覺中看到的效果並不特別令人驚訝。他說:「顏色系統就是視覺科學家所說的『低通』,也就是編碼顏色相當大的許多接收場。」當網格得到了消色差背景的「平均值」,然後我們的大腦就會將這些「平均值」視為一大塊區域的綜合色彩。
簡單來說就是,當我們觀察事物時,我們的大腦並不會把視覺信息處理得那麼精細,它會壓縮視覺信息,如果我們不花時間仔細觀察物體,它就會給我們一個全面的印象。就像你遠遠地看到一面紅旗,你首先會認為它是紅色的,即使它上面還點綴有少許的其它顏色,你也會把這些少數的顏色忽略掉。
而上面那張圖片裡面的網格的色彩過於飽和而強烈,所以大腦會壓縮視覺信息,只處理獲取到的顏色的「平均值」,而忽略背後的黑白。所以,我們才會覺得圖片是彩色的。
這種錯覺不只有有彩色網格才能造成,其他形狀的圖案同樣也能達到這種效果。雖然科爾發現網格提供了最佳效果,但他也使用其他方法來實現視覺效果,比如使用點和線等替代方法,下面是由點狀圖案創建的示例:
科爾解釋道:「點的光柵很好地模擬了印刷品中使用的半色調,在這種情況下,顏色同化有助於在視覺系統介入之前就已經發生的顏色的光學混合。」下面是一個使用線條創建相同效果的示例:
還有另一張,其實也是黑白的:
我們常說,眼見為實,如果從更科學的角度來說,眼見不一定為實。因為我們的大腦經常會為了節省能量而壓縮信息,只處理一些大概的綜合印象。
這種錯覺,用中國古代的一個成語故事來解釋最通俗易懂了,杯弓蛇影,明明是牆上的弓的倒影,卻誤以為是杯裡的蛇,被嚇個半死。
眼見為實,眼見不一定為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