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讀《小王子》時,我還在上學,也並沒有留下什麼感受,對於書中內容也沒有過深的記憶,只記住了那個B612星球,還有那支玫瑰。後來得知《小王子》被改編成電影版,再看一遍,心中被激起層層漣漪。
《小王子》是法國On Entertainment2015年出品的奇幻動畫電影,由馬克·奧斯本執導,該片改編自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裡創作的同名文學作品。主要講述了一個小女孩和媽媽在都市裡相依為命,望女成鳳的媽媽期望她考進一所精英學校,小女孩則在媽媽的規劃下努力學習著。然而她們搬到新家後,住在隔壁的老人投出的紙飛機引起了小女孩的好奇。
老人的行為有些古怪,從前他曾是一位飛行員。小女孩慢慢和這位老人成為了好朋友,在他的講述中,得知年輕時的他在沙漠中迫降並遇到了很不可思議的小男孩——小王子。不久老人病倒了,為幫他實現再見到小王子的願望,小女孩駕駛著飛機去尋找小王子,開始了一段充滿未知與感動的冒險。
你所謂的「為我好」只不過是一種操控
故事中小女孩的未來似乎早被媽媽註定和規劃,即使生日禮物也是按照表格走的,找不到些許的驚奇之感。母親帶著她去參加一所很棒學校的面試,站在臺上的小女孩十分緊張,腦海中一直都在重複著媽媽告訴她的幾個問題。
面試前期似乎進展的很順利,仿佛一切都在媽媽的掌握之中,但是面試官問小女孩的最後一個問題:「長大以後你想做什麼」?小女孩的回答是媽媽給她準備好問題的答案,不過很顯然,面試官最後這個簡單的問題,被媽媽提前幫忙準備的「標準答案」桎梏住了……
01、你是不是正在被「為你好」的說辭所「操控」
也許你會經常聽到有人對你說"這是為你好",他們可能是父母、爺爺奶奶、老師或者那些"經驗老到"的人,他們以"這是為你好"為由,安排著你的生活,導演著你的人生,但是又有誰考慮過,這些所謂的「為你好」到底是不是孩子所接納和喜愛的?
讓我們來理性地拆解一下這些「為我好」,往好聽了說,就是希望我們按照他們的劇本去演繹自己的人生,往難聽了說,就是把我們當做木偶一般,去「操控」我們的人生。
02、尊重孩子的父母,更容易與孩子成為朋友
故事的最後,小女孩的母親很感謝飛行員,她陪著小女孩一起去看星星,母女關係變好之後的鏡頭,也與電影開始母女之間的相處模式,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只是因為母親學會了理解孩子,也更加懂得尊重孩子。其實母親一直很愛小女孩,只是一開始,她愛的太過用力,以至於那種方式並不被人認可,因為飛行員,她改變了愛小女孩的方式,母女兩個人也因此更加親近。
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幫助孩子更好地安排生活,無疑是父母對孩子本能的保護表現,但如果不尊重孩子的自己的意願,越俎代庖作各種人生決定,相信會得到更多適得其反的結果。家長以為孩子應該成為他們以為的樣子,而孩子偏偏不是他們主觀期望的樣子,這種期望與被期望的落差,最後只會由家長和孩子之間越來越大的隔閡來「買單」。
小王子和這支高傲的玫瑰,正是我們所憧憬的愛情
在B612那個只比小王子大一點的星球上,玫瑰是小王子唯一的陪伴者,雖然她孤傲,對小王子也過於依賴,但她卻在這裡默默地陪伴著小王子。小王子每天都會幫玫瑰澆水,還給它套上了玻璃罩。他非常愛玫瑰,但玫瑰的各種要求和做法,卻慢慢令小王子感到很痛苦。終於有一天,小王子選擇離開了這個星球,玫瑰沒有挽留。
01、兩個人共同的經歷,使彼此成為了對方的「唯一」
很顯然,他們之間是有著真摯愛情的,但是雙方礙於一些性格原因,無法真正理解對方的心意。因為小王子在別的星球期間,去了很多其他地方,但心裡還是一直愛著B612星球上的玫瑰。直到他來到了地球,看到了無數朵跟他的玫瑰長得一樣的玫瑰,那時的他迷茫,後來小狐狸告訴小王子:「你的玫瑰是唯一的,因為你為她澆過水」!
沒錯,是因為只有當你經歷的多了,看到的人多了,才會知道:或許全世界相似的人有很多,但是兩個人之間的共同經歷,卻可以在這段關係中,成為彼此的「唯一」。
02、看不見、摸不著的愛,在你眼中是怎樣的?
小王子和玫瑰的故事,其實就是《小王子》作者聖埃克蘇佩裡以他自己和他妻子康蘇羅的故事作為原型改編的。兩個人結婚後,因為彼此之間性格上出現差異,導致兩個人的矛盾衝突日益增多,還曾一度陷入婚姻危機。
其實,我覺得,對於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愛」,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可能有的人認為,愛就是需要對方和依賴對方,正如《小王子》中那支高傲的玫瑰,但其實愛遠不止如此。
03、真正的愛,是如你所是,而非如我所願
美國心理學家蓋瑞·查普曼,在他的著作《愛的五種語言》中曾提到過,愛需要五方面的內容,分別是:肯定的語言、精心的時刻、接受禮物、服務的行動和身體的接觸。
其實幾方面內容也不難理解,我們仔細總結下來,就可以歸為一句話:「愛是一種成全,對彼此的成全。」成全,不只是順從和包容,更多的還有把真實的自己呈現給對方,而不是你想給別人看到的美好一面,這其中也包括生活中的小脾氣和壞習慣,因為你就是你,他愛的就是你,而不是因為你的某一面!畢竟:「真正的愛,是如你所是,而非如我所願」。
可怕的不是成長,而是遺忘,畢竟所有的大人都曾是孩子
「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的人記得。」這是很多人看完《小王子》後都有所感悟的。
01、每個小孩都會長大,每個大人都曾是渴望世界的孩子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世界,每天也都打理著屬於自己的小星球,會有自己覺得需要的東西,也有自己覺得危險的東西;每個人的世界都住著一支高傲的玫瑰,每天小心翼翼守護;每個人的世界也都會有一顆猴麵包樹,不及時清理,可能就會撐滿整個星球,因而把自己的小星球給摧毀掉;每個人也會厭倦自己的世界,想要出去走走。
02、願你童心未泯,身若少年
被改編成電影後,故事主線中的小女孩,就是有著「上帝視角」的我們,小姑娘最後想要幫助飛行員爺爺找到小王子,此時的小王子已經長大成人,他在商人手下機械地工作著,最後也成功被小女孩喚醒,找回最初的自己,回到了自己星球,見到了他心中的玫瑰。
《小王子》,被定義為童話,卻絕不僅僅屬於小孩子。這部童話,用乾淨透明的語言,簡單的故事,給我們講了很多深刻的哲理,既表達了愛和美,同時還揭露了應試教育的弊端,揭露了人性的貪婪,每個年齡段看都會有不同的思考,也會得出不同的見解。
結語
小時候的我們,總有一些天馬行空的幻想,但長大以後,我們又何曾想起孩童時代的幻想呢?也許很多人最後都會活成自己不喜歡的樣子吧,但我想也不全然如此,只要我們不忘初心,守住自己的那份童真,牢記當時的夢想,就會活得比想像中的更出彩,更優秀!
我是阿丹,希望用有溫度的文字,來記錄我感受到的人間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