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
Get 100 種不上班的生活方式
大家好,我是林安。
上周,我在公眾號徵集了部分讀者填寫個人IP問卷,最後搜集上來了281份有效問卷。
從問卷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
那些和你一樣想做個人IP的人,身上有哪些共性?
他們為什麼想做個人IP?
他們在做個人IP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
他們正在哪些平臺進行IP搭建?
上周,我與其中幾個人聊了聊他們做個人IP過程中遇到的困境,結合問卷裡的一些數據,分享給大家。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數據樣本:
想要打造個人IP的人中,接近一半的人,是正在探索自由職業的上班族。
這一點很好理解,畢竟在工作越來越不穩定、生存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的今天,擁有一份副業拓展收入,已經成了大多數上班族正在探索的事情。
那麼這些人中,做什麼職業的居多呢?
從「運營」、「網際網路」、「媒體」、「教育」這些出現次數比較多的詞頻不難看出,網際網路傳媒、文科、教育等領域的從業者中,想做個人IP的人居多。
最後再來看看,大家的工作年限如何。
其中工作1-3年的人居多,其次是4-5年。總體來說,工作5年以下的人,打造個人IP的意願最強烈。
那麼,大家打造個人IP正處在什麼樣的階段呢?
從下圖可以看出:大多數人正在打造個人IP,佔填寫問卷人數的三分之一。
那麼在這些打造個人IP的人中,使用哪些平臺的人比較多呢?
顯而易見,最傳統的平臺微信公眾號和微信朋友圈在眾多選擇中遙遙領先。但是這些平臺的流量和曝光相對封閉,屬於私域流量。
對於大部分想做個人IP的人來說,公域流量還比較陌生,但卻是他們想在將來涉及的平臺。
下圖是問題「你想在哪些平臺打造個人IP」的數據,可以看出微信公眾號依舊遙遙領先,說明大家還是覺得應該有一個相對私域,能夠承載個人內容和服務的平臺存在。
但是其他開放平臺的佔比開始變得多且平均,比如:小紅書、b站、知乎。說明大家已經意識到了光有私域不夠,只有公域的漏鬥開口足夠大,能承載的私域流量才能更加豐富。
那麼想要打造個人IP的各位,目前在全平臺已經擁有多少粉絲了呢?
從數據來看,一半以上的人目前還處在很初級的階段,全網粉絲數在1000以內。
從上周我1對1訪談的十幾個人來看,大部分人在自己所在的專業裡,有很好的知識儲備和輸出能力,但由於對新媒體平臺和自我定位的不了解,而遲遲無法開始行動,或者嘗試輸出了一些內容,卻由於不得章法而效果慘澹,因而中途放棄,把打造IP這件事擱置了一旁。
我們來看看大家在打造個人IP的過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難?
排名前5的分別是:
找不準自己的風格定位
不知道如何開始,毫無頭緒
選題困難,常常不知道輸出什麼
缺乏督促和指導,很難堅持更新
不懂營銷策略、推廣效果差
通過和部分報名學員一對一聊過之後,我發現大部分人都卡在了第一步「定位」。
確實,萬事開頭難,IP定位是最重要也最難的第一步,也是需要花很多時間去探索和嘗試的一步。
這和我們在後面持續輸出時的選題一樣,是需要比內容輸出本身花更多時間去選擇和篩選的。
選好了,事半功倍,沒選好,就是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越努力,越吃力。
那麼,遇到困難時,大家通常通過什麼方式去解決它呢?
大部人會選擇關注自己喜歡的博主,先自己模仿研究。其次就是在網上搜索相關課程學習,再就是找公開的書籍、文章和視頻自學。
總結出來就兩條路:要麼自學模仿鑽研,要麼付費找專業的人學習。
第一種方式適合有營銷基礎和天賦的人,第二種適合營銷方面的知識儲備和基礎都比較薄弱,或者自律能力比較差的人。
很多時候隔行如隔山,學習一個新領域的知識最快的方式就是請專業人士指導,花點錢少走彎路。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這麼多人想打造個人IP,究竟想從中獲得什麼?
佔比最多的答案是:增加個人收入,其次是提高個人知名度/影響力,第三是積累更多人脈和朋友。
那麼,大家希望個人IP塑造出來後,平均每月能增加多少收入呢?
19.93%的人選擇了1萬以上,14.95%的人選擇了2000-3000元。
這兩類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訪談了部分人,發現希望通過個人IP每月增長1萬以上收入的人,自身已有的業務,平均每單帶來的收入較高,且個人IP與職業強相關,因此他們對IP變現的收入要求也較高。
希望每月增長2000-3000元的人,僅把個人IP當作一個塑造個人影響力的舉動,變現不是他們的主要目標,因此在收入增長上順其自然就好。
那麼大家希望一年增長多少粉絲呢?
總體來看,大家的目標還比較實際,對粉絲數量的要求普遍集中在5萬以下,沒有定很不切實際的目標。
我訪談了幾個人,發現大家都知道「IP的搭建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另外某些小眾垂直的領域,受眾基數本就不大,相比於粉絲數量,大家更看重粉絲質量。
從這份「個人IP」的數據簡報中,可以看出很多人有塑造個人IP的需求,希望能藉此拓寬收入來源,提高個人影響力,同時交到朋友。
但是大部分人還處在起步階段,全網粉絲數在1000以下。困住他們的一方面是相關知識技能的欠缺,另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的督促和指導。
不知看完這份數據報告的你,是否也有共鳴?關於個人IP,你還有什麼想說的呢?
1月,我會開啟第一期「個人IP孵化營」,目前第一期學員已經招募完畢,每個人都是通過1v1訪談後招募入營的,每個人也都在各自的領域有所嘗試和儲備。
期待一個月以後,他們的變化吧。到時我也會跟你們分享更多學員們的成長與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