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5 日,改版後的《彭博商業周刊》如期而至。
作為全球發行量最大的商業雜誌之一,《彭博商業周刊》先是在自家官網上宣布了這一消息,然後給出了幾個關於本次改版的關鍵詞:多平臺、更簡潔、更易讀。
在《彭博商業周刊》的官網上的主編致辭視頻中,它的現任主編 ,重新設計的動力是為了讓雜誌更能反映「我們所處的時代」。「彭博的編輯團隊將會更嚴肅地對待雜誌內容,希望能夠幫助新聞業大放異彩。」
Megan Murphy 稱
這本 88 歲的雜誌,距離上一次改版已經過了 7 年。2009 年,《商業周刊》因業績下滑嚴重被賣給了彭博公司,並改名為《彭博商業周刊》。2010 年開始,在創意總監 Richard Turley 的帶領下迎來了一次較大的改版, Richard Turley 的雜誌設計以用圖大膽、可視化呈現方式著稱,憑藉著古怪的審美,讓《彭博商業周刊》雜誌本身成為了一個具體爭議的事件。
這次改版前的《彭博商業周刊》
而在最近的這次改版之後,《彭博商業周刊》似乎已經拋棄了之前的藝術方向,開始以乾淨清爽的界面、俐落的線條搭配高清圖片,積極地順應當下的極簡設計潮流。
改版後
針對紙媒數位化的趨勢,彭博重塑了數位化新聞服務。另外新設立一個職位——出版主管,負責消費者的數字訂閱服務、廣告收入,增加數字內容上的銷售能力。
新版的《彭博商業周刊》提供兩種不同的會員方案:數字平臺會員,可以通過 app、Daily IQ 郵件,查看包括每年 6-8 期特刊在內的所有在線內容;全平臺會員,除了每周的期刊雜誌外,能夠訪問所有數字內容,另外還能參加季度電話會議,和彭博社專家以及商界領袖進行在線討論。至於沒有購買會員的讀者,則可以每個月免費閱讀四篇文章。
事實上,對於《彭博商業周刊》來說,這次的改版更像是一次全面的改革。它早在去年年底就公布了改版計劃,稱不僅在雜誌內容上作出調整,背後還有關於人事、編輯方針和商業模式的改變。
由於《彭博商業周刊》倚重的紙媒廣告不斷下滑,彭博的新聞業務每年要虧損數億美元。相比之下,彭博最賺錢的仍然是面向交易員的終端機業務,這項業務佔了公司總收入的 85%。
為此,彭博提出了改革,希望雜誌的內容能跟公司業務更切合,從而改變雜誌過於依賴印刷品廣告的收入模式。
具體說來,《彭博商業周刊》希望自己能顯得更專業,它的改版目標非常明確:提供更清晰、專業化的閱讀體驗,確保那些金融從業人員、彭博終端機的使用者或潛在客戶更容易找到想要的內容,在閱讀過程不會迷失方向。
「我們重新反思了那種非要把雜誌頁面上每個空隙都填滿的設計觀念」,負責新版《彭博商業周刊》的設計總監,「每個人都知道,媒體要麼變革,要麼滅亡...對於我們來說,七年,是一個很好的按下重啟鍵的時間點」。 Rob Vargas 說
圖片來自:、itsnicethatcreative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