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0月7日訊 「為什麼良渚博物院的很多塑像都是左撇子?」國慶假期,全新建成開放的良渚博物院迎來了12萬人次的遊客。在展廳栩栩如生的模型區域裡,一些細心讀者發現,無論是在勞作時,還是在生活中,太多「良渚人」使用的都是左手。
「是不是博物院做錯了?」許多人向博物院提出了疑問。
「這絕不是博物院出了錯,是專家們根據考古研究,反覆討論和研究後設計的。」昨天,博物院的工作人員向記者給出了標準答案。原來,專家們根據這些年來的考古發現推測,有不少良渚人可能更習慣使用左手。就好像我們現在大多數人習慣使用右手,這僅僅是一個習慣而已,在5000年前這並不稀奇。
細心觀眾有疑問「良渚人」塑像有沒有做錯?
昨天,熱心讀者洪小迪給早報打來電話,說在新開的良渚博物院裡,有些「良渚人」塑像可能做錯了。
「就在『良渚文明』展廳裡,有很多塑像拿東西、幹活用的都是左手。這不合常理啊,怎麼會有這麼多人習慣用左手呢?」
當時,洪小迪和朋友就向附近的工作人員反映了這個問題。「他也不是很清楚,不過他說也有可能是做錯了,那要等重新做一批塑像再來更換。」
昨天,記者特地又來到良渚博物院的「良渚文明」展廳。這裡用油畫、塑像、模型等還原了一個逼真生動的「良渚人」世界。這些「良渚人」塑像,從頭到腳都是米白色的,面容、身材看上去也差不多,有的在耕田,有的在伐木,還有一些在吃飯,嬉戲……乍一看,還真注意不到左右手的問題。
帶著疑問走近一個個仔細看,果然,幾十個塑像裡,有近一半是「左撇子」。比如說,好幾個「木工」,都用左手高舉著斧頭,正在奮力砍木頭;割稻的「農民」,拿鐮刀的也是左手;還有圍著爐火吃飯的一家人,一位正喝湯的長者,也用左手拽著勺子;而在莫角山營建的場景裡,那位身穿黃袍的首領也是用左手拿著斧頭。
記者詢問一旁的保安,他一聽「左手」就來勁了:「已經有好多人問過這個問題了。」不過,他也弄不清楚究竟是不是做錯了。
專家解答說不稀奇南方人許多年前都是左撇子
「不是我們做錯了,這可是專家們研究通過的造型,是很嚴謹的。」博物院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有很多專家認為,良渚人的確有使用左手的習慣。」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工作站站長劉斌在多年的考古發掘中,就發現了許多這樣的例子。「我們發掘出一些割稻的鐮刀,從刀刃方向來看,的確有左右手之分,而且大多數適合左手使用。」
同是研究良渚的省考古所專家趙曄補充說,他們還發現了一些斧頭,裝起柄來也比較適合左手使用。不過,因為斧頭的實物發現得很少,所以專家並沒有下定論。
劉斌還告訴記者,從史書記載上看,古代南方人愛用左手是個普遍的習慣,這與北方人有著明顯差異——據《史記》記載,吳越時期,大部分南方人都習慣用左手,而北方人則反之。用右手的習慣,是到了後來才漸漸「盛行」的。
良渚博物院裡的「左手」塑像,並不是出了錯,而是專家們反覆討論後才通過的。「包括塑像的胖瘦、造型以及動作專家都研究過。而有些學術上還沒定論的問題,就要想辦法避免。比如,之所以我們的塑像整個都是米白色,就是因為目前學術上對良渚人的服裝還沒有定論。」博物院工作人員說。
工作人員還表示,以後會考慮在不影響展廳總體展示的情況下,擺放一些關於良渚人左右手使用習慣的文字,這樣觀眾就不會抱著疑問回家了。
不過專家也特別提醒,良渚人習慣用左手,是根據目前的考古發掘成果所做的推斷,「雖然大部分專家都認同,但也有小部分專家認為,這些工具的左右手之分,其實只是使用方法的不同。也許我們看起來適合左手使用的式樣,右手也可以用。」比方說,我們平時喝水拿杯子喜歡用右手,但如果是餵別人喝水,那用左手會更方便。所以,適合左手的杯子並不代表我們習慣用左手,而只是使用方法上的不同。「這必須靠第一手的實物資料來證實,不然就沒有發言權,可這樣的證據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