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樂整理了地理考試中經常出現的10條中國地理分界線,考試前複習一遍,事半功倍,趕緊搬好小板凳開始學習!
一、我國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線
以黑龍江的黑河市和雲南省騰衝縣劃一條直線為界,該線東南部人口多,該線西北部人口少。
隨著進城務工人員的增多和西北部的人口逐漸減少,兩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和人口密度逐漸拉開距離,隨著國家近幾年實行「西部大開發」政策,使西部地區人口逐年增加。
在沿海地區人口密度一般比內陸更稠密些,尤其是三角洲、河口等如:海河、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度會更大,這些地方商業比較發達,人流量大,氣候適宜。
西部高原地區人口稀疏,大體有塔克拉瑪幹沙漠中部、崑崙山脈、青藏高原北部,這些地方有的是常年乾旱,有些是終年積雪,環境相對比較惡劣。
二、地勢階梯界線
1、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界線:西起崑崙山脈,阿爾金山脈,經祁連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
2、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界線: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三、地形區界線
1、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界線:大興安嶺。
2、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界線:太行山脈。
3、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遊平原界線:巫山。
4、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線、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界線:橫斷山脈。
5、準噶爾盆地和塔裡木盆地界線:天山山脈。
6、青藏高原和塔裡木盆地界線:崑崙山脈。
7、黃土高原和漢水谷地界線:秦嶺。
8、河西走廊和柴達木盆地界線:祁連山脈。
9、四川盆地和漢水谷地界線:大巴山脈、米倉山脈。
10、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界線:古長城。
11、長江中下遊平原和華北平原界線:淮河。
12、雲貴高原與東南丘陵界線:雪峰山
四、氣候界線
1、1月0℃等溫線(也是亞熱帶與暖溫帶及高原氣候區分界線):大體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一淮河一線。
2、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溼潤區和半溼潤區界線):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一淮河一線。
3、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溼潤區和半乾旱區界線):從大興安嶺西坡經過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脈東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乾旱區與乾旱區界線):大致通過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到岡底斯山一線。
5、溼潤區與乾旱區的分界線,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線。從大興安嶺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盤山-巴顏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連線。此分界線以東降水豐富,為溼潤區;此分界線以西,除天山、祁連山、阿爾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區都比較乾旱。
五、河流界線
1、外流區和內流區的界線:北段大體沿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比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分水嶺:
太平洋水系與印度洋水系分水嶺:岡底斯山—怒山
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巴顏喀拉山脈—秦嶺
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南嶺
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諸河流域的分水嶺:武夷山
黃河水系與海河水系分水嶺:太行山
漢水與渭河的分水嶺:秦嶺
六、季風區與非季風區
季風氣候區與非季風氣候區的分界線:從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巴顏喀拉山脈-岡底斯山脈。
此分界線以東為季風區,在季風區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壓系統控制,盛行偏北風,氣候乾冷,夏季受低壓系統控制,盛行偏南風,氣候溼潤。此分界線以西為非季風區,氣候乾旱 。
七、四大地理分區界線
1、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界線
秦嶺一淮河(氣溫與降水:1月0℃等溫線,1月0℃等溫線,暖溫帶與亞熱帶等)。
2、西北地區與北方地區。
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降水)
3、青藏地區與其他地區分界線。
地勢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分界線。(地形)
八、農業活動界線
1、牧區與農耕區的界線:大體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從東北松嫩平原西部-遼河中上遊-陰山山脈-鄂爾多斯高原東緣(除河套平原)-祁連山山脈(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東緣連線。此分界線以東為農區,種植水稻、小麥、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此分界線以西為牧區,放養牛、羊、馬等牲畜。
2、水田區與旱作區的界線:秦嶺一淮河。
3、我國天然草場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呂梁山--橫斷山。此線東南部分是我國農區畜牧業分布區,此線西北部分是我國牧區畜牧業分布區。
4、冬小麥與春小麥的界線:長城
九、行政區界線
1、南疆與北疆的界線(流動沙丘與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線):天山。
2、湖北省與重慶市的界線:巫山。
3、福建省與江西省的界線:武夷山。
4、廣東省與湖南省的界線:南嶺。
5、西藏自治區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界線:崑崙山脈。
6、甘肅省與青海省的界線:祁連山脈。
7、四川省與陝西省的界線:大巴山脈。
十、海洋的分界線
我國的四大領海從北到南:渤海,黃海,東海,南海。上圖是一張四大海域地圖。
1、渤海與黃海分界線:遼東半島南端老鐵山角與山東半島北岸蓬萊角的連線;
2、黃海與東海分界線:長江口北岸的啟東角與韓國濟州島西南角的連線;
3、東海與南海分界線:廣東南澳島與臺灣島南端的鵝鑾鼻連線 。
如果不需要這麼精確的話,也可以記個大致的位置:
1、渤海與黃海的分界線: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頂端連線為界。
2、黃海與東海的分界線:長江口北岸為界。
3、東海與南海的分界線:臺灣島南端和閩粵兩省交界處的連線為界。
其中,南海最大,渤海最小,具體如下:渤海面積約為7.7萬平方公裡;黃海面積約為38萬平方公裡;東海面積約為77萬多平方公裡;南海面積約為350萬平方千米。
特殊省級行政區分界線
1、山西省、陝西省大致以黃河為界。
2、四川省、西藏自治區大致以金沙江為界。
3、福建省、江西省大致以武夷山為界。
4、山西省、河北省大致以太行山脈為界。
5、湖南省、湖北省(兩湖)中的「湖」指的是洞庭湖。
6、河南省、河北省(兩河)中的「河」指的是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