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洪文正在進行水質檢測。
文/片 本報記者 董海蕊
自來水流進千家萬戶之前,每天都需要進行7項檢測。作為一名水質檢驗員,今年44歲的欒洪文二十多年來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水質檢測技術,水質檢測準確率達到100%,被稱為「一測準」。
水質檢測「一測準」
4月28日上午,在青島海潤自來水集團有限公司水質監測中心,記者見到了正在進行色度檢測的欒洪文。今年44歲的欒洪文是一名水質檢驗高級技師,從1987年開始從事水質檢驗工作,二十多年的磨練讓她有了一身過硬的技術。
記者看到,欒洪文面前大大小小的試管中裝有各種色度的水,她熟練地將三隻試管放在白色底架上,仔細地觀察了三個試管中的水樣後,欒洪文自信地介紹道:「這些水樣的顏色是正常的。」這些在普通人眼中顏色都一樣的水,欒洪文是怎麼判斷是否正常呢?「正常水樣的顏色,是在色度標準度5和10之間,如果水的顏色超過15度,就不符合國家標準了。」欒洪文介紹。果然,欒洪文剛才認定顏色正常的水樣標準度是8,在正常範圍內。
欒洪文不光有好眼力,還有異常靈敏的嗅覺。據介紹,欒洪文是山東省專業的聞嗅師,檢測水的顏色和味道特別準。「國家級的專家每年帶著不知道從哪兒取來的水樣來定期考核水質檢驗員,她測出來的數據很多次都跟專家的一模一樣!」欒洪文的同事對她的技術水平特別佩服,稱她為「一測準」。
每天重複進行七項檢測
據了解,水樣取回後,首先要對水樣進行編號,然後發到水質檢驗員手中。作為一名水質檢驗員,欒洪文每天面對的是枯燥的檢測試驗。「水的渾濁度、肉眼可見物、餘氯、色度、細菌、大腸菌、嗅和味這7個項目是我們每天都要重複進行的檢測。」欒洪文說,餘氯和渾濁度主要靠檢驗儀進行檢測,而肉眼可見物、自來水的嗅和味則分別要靠眼睛觀察和鼻子聞。除了這7項,還有42個項目是每月檢測一次,106個項目是每半年檢測一次,「鈹、鉬、銻、鉈等所有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也都是要進行檢測的。」
「有時候即便知道水質沒問題,也要一項一項仔細檢測,一項也不能落下。」欒洪文還說,進行水質檢測需要特別耐心,有時候一個水樣需要反覆做多次檢測才能確定是否合格。「我們的工作就是一份良心活,得為老百姓喝的水負責任。」欒洪文說,對她來說,在安靜的實驗室內分析水質,是一件有著崇高責任感的工作。
全市水質還要定期抽查
除了檢測水樣,自來水管道架設臨時管線、進行更換或維修通水後,水質檢驗員也要進行檢測。「只有檢測合格後,水才能流進市民家中。」欒洪文介紹,一旦有自來水管爆裂等突發事故,水質檢驗員都要隨時待命,隨叫隨到。
除了在檢測中心對水質進行檢測外,欒洪文還參與青島市水質公示工作,對周邊五市三區的水質每月進行抽查,對青島市的城市供水進行監督檢查,確保城市供水水質,讓市民都能喝上放心水。為了能更好地對水質進行檢測,欒洪文還攻克了以前不能自檢的化學需氧量(CODcr)、偏矽酸等項目,填補了海潤集團檢測的空白。同時欒洪文還先後完成了新項目檢測方法的技術攻關,可對氯酸鹽、亞氯酸鹽、溴酸鹽等新項目進行正式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