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曾感慨: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江月年年相似,而望月的人早已更換了不知多少代人。歷史也是如此,10月26日,年復一年,周而復始,而歷史上每一個10月26日都絕不會相同!
10月26日,一個值得中國人記住的日子,因為歷史上的這一天發生了三件事,深刻的影響著中國的歷史進程!
月
第一章:慈禧棄國奔西安,人間地獄在北京
1900年的10月26日,一路狼狽奔逃2000餘裡的慈禧太后,以及光緒皇帝等一眾後宮家眷,終於抵達西安城,再度恢復了往昔清帝國的統治。
也許路上過得太寒酸了,慈禧太后在西安終於過上了昔日的奢侈生活。據史料記載:「設在西安專辦皇差的支應局開局不到一個多月,就耗費白銀29萬餘兩。行宮中也按紫禁城的規格專設了御膳房,下分葷局、素局、菜局、飯局、茶局、酷局、點心局等近十個局,每局有廚師十幾個人,共有100多人,每餐先由太監呈上菜單百餘種,由慈禧挑選,兩宮每日需花費白銀無數。
影視劇中的慈禧形象
然而此時的北京城,作為當時清帝國的首都,正在遭受著它的第二次屈辱,八國聯軍侵華,攻破北京城,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遺留下來的只有滿目瘡痍,斷壁殘垣,以及苦苦哀嚎的無辜民眾。
宮廷之中,驕奢淫逸,朝廷之上,昏庸無能,群眾之間,哀鴻遍野。
這一場戰爭,最終以《辛丑條約》的籤訂告終,標誌著整個中國已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這一場戰爭,徹底讓世人看清了滿清王朝的腐朽無能的本質,為11年之後的辛亥革命積蓄著足夠的力量!
第二章:八百壯士守四行,孤身許國奈若何
東北淪陷,華北告急!淞滬告急,上海危矣!80萬最精銳的中央軍,死傷慘重,30餘萬軍民死傷,一退再退!不可一世的日軍,在當時看似不可戰勝。
正是在這種大環境之下,竟有400餘位勇士(為壯士氣,對外宣傳800),孤身許國,甘赴國難,困守四行!四天四夜,硬生生用血肉之軀,將一場政治作秀,打出了中國的民族勇氣!
電影《八佰》
奈何!奈何!敵眾我寡,敵強我弱!終究還是無奈退向租界。
在一場戰爭中,在我們的國土之中,一河之隔,兩個世界!在我們的國土之中,外國人乘著熱氣球,堂而皇之的看起熱鬧!
奈何!奈何!國弱民疲,無力抗爭!
《八佰》海報
第三章:撤離朝鮮遠紛爭, 回國建設好家園
1958年10月26日,中國志願軍全部撤離朝鮮!
自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8軍率先從輯安(今集安市)渡鴨綠江入朝作戰,在1950年10月25日打響入朝後的第一次戰役,直到1953年7月27日板門店,朝,中,美三方籤署了《朝鮮停戰協定》及《關於停戰協定的臨時補充協議》的停火協議。
長達3年的艱苦戰鬥,我們可愛的人民志願軍,犧牲了太多英雄,湧現出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從長津湖,飛虎山,三所裡,到橫城,砥平裡,漢江,再到上甘嶺,金城(電影《金剛川》的主戰場),英勇無畏的人民志願軍,讓世界見證了中國人民軍隊的強悍武勇!讓,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一句話不再是一句空話,而是實實在在的金科玉律!
觀察敵情的彭總
而這一次的全部撤離朝鮮,體現了高超的政治決策,為我們國家的經濟建設贏得良好的外部環境,以及外交工作上良好的國際聲譽,體現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第四章 一逃一守一退,大國存亡之道
慈禧的奔逃,拋棄國民,放棄首都,置國家於生死危難,所以滿清王朝很快也就被人民所拋棄,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八佰壯士的孤守四行,此身許國赴國難,孤勇奮戰死不悔!然後,終究這一場退守只是一個弱國無力的抗爭,寄希望於列強調解,哀其不幸,嘆其可悲!無法救亡圖存,帶給中國希望的腐朽蔣家王朝,也最終被人民群眾所拋棄!
志願軍的全部撤離朝鮮,不幹預外國軍政,回國參加經濟建設,一心一意為人民福祉謀發展,這樣的國家,才值得熱愛,這樣的國家怎能不熱愛! 怎麼不會興盛!
歷史不斷向前發展,時代不斷推陳出新!但是歷史不應該被忘記,英雄應該被銘記!
聯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