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騰訊一篇《美國宇航局測試曲速引擎:去月球只要四小時》的文章引起熱議,那麼曲速引擎是真的嗎?我們來看下面這張截圖。
NASA在2015年3月10發表了一篇文章,《Is Warp Drive Real?》
曲速引擎是真的嗎?自從航空器突破音障以後,廣大的科幻迷就將注意力放在如何突破光速的限制,但是星際迷航(Star Trek)中的曲速引擎和其他科幻電影中超越光速的旅行,目前仍停留在猜測的水平,大量的科學知識,特別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表明,這是不可能的。
那麼在星際旅行中,目前最靠譜的黑科技是什麼?
一個是太陽能電力推進技術(Solar Electric Propulsion ,SEP),一個是離子推進技術(Ion Propulsion)。
太陽能電力推進技術
上面這張圖片是一張的假想圖,目前太陽能推進技術已經列入NASA的研究課題,寄希望將來為NASA的小行星任務,載人登陸火星,以及深空探索服務。詳見:http://www.nasa.gov/mission_pages/tdm/sep/index.html
離子推進技術
在長達57年的航天史中,「黎明號」是首個先後圍繞兩顆天體進行考察的探測器。這要歸功於它所使用的離子發動機。 離子發動機有何特別之處?是什麼讓它顯得與眾不同?它如何幫助我們探索太陽系?在本視頻中,JPL的「黎明號」首席工程師將為你解答。(這段視頻由@中文天文視頻 製作)
傳統的發動機通過加熱氣體,使其處於高壓,並從火箭噴口噴出,氣體從噴口噴出產生的反作用力推動飛船朝著反方向運動。而離子發動機則不同,不加熱也不加壓氣體,而是向氙氣施加少量電荷,這會導致其電離,形成離子,隨後我們對其施加強大的電壓進行加速,使其通過金屬柵格,以14.5萬公裡的時速噴射出去,由於速度極快,單個離子也能對飛船產生較大的反推力。
在零重力,零摩擦的太空環境下,這種微小的推力會逐漸累積,會形成累積加速,可以使我們有能力進入一個天體的軌道,還可以從那裡離開,進入另外一個天體的軌道。正是由於採用了離子發動機,在長達57年的航天史中,「黎明號」是首個先後圍繞兩顆天體進行考察的探測器。
在NASA的NEXT上,使用的是"氙",化學火箭只能運行幾分鐘,而離子推進器可以"燃燒"數千小時,顯然這更適合在執行深空任務時所需的小推力。
看過星球大戰的朋友都會對帝國的領結式戰鬥機有印象,而領結式(TIE)這個名字就來自雙離子引擎的縮寫(Twin Ion Engine),離子發動機在科幻作品中相當常見,經常被用作小型飛船的引擎。可以預見,科幻電影裡的場景正照進現實,離子發動機,將是星際旅行的利器。
參考文章
1:http://www.nasa.gov/centers/glenn/technology/warp/warp.html
2:http://www.nasa.gov/mission_pages/tdm/sep/index.html
(關注NASA中文,請長按指紋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