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器在我們日常中非常常見,我們接觸最多的放大器就是耳機。
放大器根據電壓類型可以分為:交流放大器和直流放大器兩大類,根據頻率又可以分為:低頻放大器,中頻放大器和高頻放大器三種;按照輸出類型又可以分為:電壓放大和功率放大兩種類型。
當然,我們現在使用的都是採用集成運算放大器和特殊電晶體做為器件的放大器,放大器可以說在開關電源中屬於比較複雜的電路。
要了解放大器,那麼我們首先要讀懂放大器線路,而放大器線路我們一般是依據逐級分解的原則來讀圖的,簡單的說就是將第一級放大器輸出和後端線路斷開來進行分析,分析完第一級線路後,我們再分析第二級放大器線路,依次類推。
我們分析放大器線路前,首先要明白,放大器有靜態和動態兩種工作狀態,所以有的時候為了更加準確的分析,我們可以將直流和交流的通路分別畫出來,還有就是有些放大器存在反饋線路,這個反饋線路有的是自身攜帶,有的是與後級產生的聯繫,分析這種情況下的放大器,我們必須要將後級線路也考慮在內,這樣才能更好的分析出線路狀態。
我們日常中最常見的放大器莫過於低頻電壓放大器,這類放大器一般工作在頻率20~20K之間,這類放大器有4種比較常見的電路:
1.共發射極放大線路:
圖中C1為輸入電容,C2為輸出電容,三極體VT起放大作用,RB為基極偏置電阻,RC為集電極負載電阻。圖中標示的三極體1腳和3腳為輸入端,2腳和3腳為輸出端,因為3腳為公共腳,且處於發射極位置,一般我們都將這個腳接地處理,所以稱為共發射極放大器線路。
當線路處於靜態直流通路時,根據電容的通交隔直特性,線路可簡化為:
當線路處於動態交流時,線路可簡化為:
這個放大器線路可以將輸入信號放大十幾倍至一百倍左右,但是輸出電壓的相位和輸入電壓的相位是相反的,會導致性能不穩定,為了解決這個穩定性問題,我們可以將這個線路加工成分壓式偏置共發射極放大線路。
更改後的原理圖如下所示:
主要區別就是基極電壓改為有兩個電阻RB1和RB2分壓取得,所以我們稱為分壓偏置,然後在發射極增加RE和CE,CE主用做交流旁路電容,對交流是短路的,RE則做為直流負反饋作用。簡單來說就是將輸出的變化反饋給輸入端,由於我們圖中的基極電壓是RB2和RE之間的差值,所以RE起到的是衰減作用,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負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