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澳大利亞昆士蘭旅遊局通過網絡在全球招聘大堡礁看護員,短短幾天就吸引了近百萬次的網絡訪問量,「大堡礁」也因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工作」一舉成為全球旅遊熱點。
兩年過去了,這個堪稱經典的「大堡礁」營銷事件仍被業界津津樂道,同時也不斷引發追問:下一個「大堡礁」又會是誰?在旅遊營銷事件滿天飛的當下,中國的「大堡礁」在哪裡?
近日一份名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十大旅遊營銷事件獎」揭曉,「5·19」中國旅遊日的倡議與踐行、好客山東品牌營銷、成都借力《功夫熊貓》傳播城市形象、微博徵歌唱紅紅河州等榜上有名。這些上榜案例均是近年來國內旅遊業較為成功的營銷事件。主辦方表示,這是國內首次為旅遊業營銷活動設立的大獎,旨在鼓勵和支持國內旅遊業在市場營銷領域的創新。
此用心可謂良苦,其折射出的是我國旅遊業普遍存在的營銷困惑。
伴隨著我國旅遊產業從無到有再到當前的快速發展,我國旅遊營銷也經歷了從「無營銷」到「重視營銷」繼而「亂營銷」的階段。中國旅遊協會曾做過一項統計,每年在北京舉行的旅遊營銷新聞發布會有100多個,受邀者大多象徵性地籤個到,再拿份材料、領個禮品就走人,而辦會者則少有收穫。類似的無效旅遊營銷比比皆是。據保守統計,每年我國各類旅遊營銷的費用超過千億元,而實際效果究竟如何,迄今仍無完整的評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