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崩光電二極體的暗電流存在的原因及測試方法

2020-11-25 電子發燒友

雪崩光電二極體的暗電流存在的原因及測試方法

工程師譚軍 發表於 2018-08-20 10:50:25

本文主要是關於雪崩光電二極體的相關介紹,依據雪崩光電二極體的特性,淺析了暗電流的相關探討。

雪崩光電二極體

雪崩光電二極體是一種p-n結型的光檢測二極體,其中利用了載流子的雪崩倍增效應來放大光電信號以提高檢測的靈敏度。其基本結構常常採用容易產生雪崩倍增效應的Read二極體結構(即N+PIP+型結構,P+一面接收光),工作時加較大的反向偏壓,使得其達到雪崩倍增狀態;它的光吸收區與倍增區基本一致(是存在有高電場的P區和I區)。

P-N結加合適的高反向偏壓,使耗盡層中光生載流子受到強電場的加速作用獲得足夠高的動能,它們與晶格碰撞電離產生新的電子一空穴對,這些載流子又不斷引起新的碰撞電離,造成載流子的雪崩倍增,得到電流增益。在0.6~0.9μm波段,矽APD具有接近理想的性能。InGaAs(銦鎵砷)/InP(銦磷)APD是長波長(1.3μn,1.55μm)波段光纖通信比較理想的光檢測器。其優化結構如圖所示,光的吸收層用InGaAs材料,它對1.3μm和1.55μn的光具有高的吸收係數,為了避免InGaAs同質結隧道擊穿先於雪崩擊穿,把雪崩區與吸收區分開,即P-N結做在InP窗口層內。鑑於InP材料中空穴離化係數大於電子離化係數,雪崩區選用n型InP,n-InP與n-InGaAs異質界面存在較大價帶勢壘,易造成光生空穴的陷落,在其間夾入帶隙漸變的InGaAsP(銦鎵砷磷)過渡區,形成SAGM(分別吸收、分級和倍增)結構。

在APD製造上,需要在器件表面加設保護環,以提高反向耐壓性能;半導體材料以Si為優(廣泛用於檢測0.9um以下的光),但在檢測1um以上的長波長光時則常用Ge和InGaAs(噪音和暗電流較大)。這種APD的缺點就是存在有隧道電流倍增的過程,這將產生較大的散粒噪音(降低p區摻雜,可減小隧道電流,但雪崩電壓將要提高)。一種改進的結構是所謂SAM-APD:倍增區用較寬禁帶寬度的材料(使得不吸收光),光吸收區用較窄禁帶寬度的材料;這裡由於採用了異質結,即可在不影響光吸收區的情況下來降低倍增區的摻雜濃度,使得其隧道電流得以減小(如果是突變異質結,因為ΔEv的存在,將使光生空穴有所積累而影響到器件的響應速度,這時可在突變異質結的中間插入一層緩變層來減小ΔEv的影響)。

主要特性

①雪崩增益係數M(也叫倍增因子),對突變結

式中V為反向偏壓,VB為體雪崩擊穿電壓;n與材料、

器件結構及入射波長等有關,為常數,其值為1~3。②增益帶寬積,增益較大且頻率很高時,

M(ω)·ω 

式中ω為角頻率;N為常數,它隨離化係數比緩慢變化;W為耗盡區厚度;Vs為飽和速度;αn及αp分別為電子及空穴的離化係數,增益帶寬積是個常數。要想得到高乘積,應選擇大Vs,小W及小αn/αp(即電子、空穴離化係數差別要大,並使具有較高離化係數的載流子注入到雪崩區)。③過剩噪聲因子F,在倍增過程中,噪聲電流比信號電流增長快,用F表示雪崩過程引起的噪聲附加F≈Mx。式中x稱過剩噪聲指數。要選擇合適的M值,才能獲得最佳信噪比,使系統達到最高靈敏度。④溫度特性,載流子離化係數隨溫度升高而下降,導致倍增因子減小、擊穿電壓升高。用擊穿電壓的溫度係數盧描述APD的溫度特性。

β= 

式中VB及VB0分別是溫度為T及T0時的擊穿電壓。

使用時要對工作點進行溫控,要製造均勻的P-N結,以防局部結面被擊穿。

雪崩光電二極體的暗電流存在的原因及測試方法

圖3給出暗電流特性,實線為模擬結果,「*」為其他文獻報導的實驗結果,圖中可見二者符合較好。對於小的

偏壓,暗電流以擴散電流和寄生漏電流為主,對大的偏壓,暗電流表現為隧穿電流)該器件的擊穿電壓為80.5 V。 

圖4給出脈衝響應特性。輸入信號寬度為10ps峰值功率1mW的Gauss形脈衝,偏壓為50V,取樣電阻為5 0 SZ,光由P區人射。由圖可見,模擬結果與實驗結果比較符合。這個器件本身的電容比較小,寄生電容對波形的影響比較大。圖中給出1sCpF和1.5pF兩條模擬曲線,對應的半峰全寬(FWHM)分別為150 ps和175 ps,其他文獻給出的結果為140ps.由以上比較結果可見,這裡給出的PIN-APD電路模型能比較好的預測器件的性能.此外,這裡還給出了對這個器件的其它模擬結果。見圖5--7.圖5給出對應不同光功率的光電流曲線。在很大的偏壓範圍內,曲線都比較平坦,只有在接近擊穿電壓時,光電流才隨偏壓的提高而增大,這主要是隧穿電流造成的。圖6給出1W輸入光功率情況下的量子效率隨偏壓的變化關係。這裡量子效率定義為光生電子一空穴對數與人射光子數之比。當偏壓小於55 V時,量子效率基本保持為40%,隨偏壓升高,量子效率迅速增大,對應80 V的量子效率為9.457%,圖7給出不同偏壓下的脈衝響應,條件

同圖4。由圖可見,隨偏壓的增大,響應幅度增大,FWHM增大,這是由於雪崩效應造成的。當偏壓接近擊穿電壓時,該器件已不能響應這樣短的脈衝。

雪崩光電二極體的保護

雪崩光電二極體是一種p-n結型的光檢測二極體,其中利用了載流子的雪崩倍增效應來放大光電信號以提高檢測的靈敏度。其基本結構常常採用容易產生雪崩倍增效應的Read二極體結構(即N+PIP+型結構,P+一面接收光),工作時加較大的反向偏壓,使得其達到雪崩倍增狀態;它的光吸收區與倍增區基本一致(是存在有高電場的P區和I區)。

P-N結加合適的高反向偏壓,使耗盡層中光生載流子受到強電場的加速作用獲得足夠高的動能,它們與晶格碰撞電離產生新的電子一空穴對,這些載流子又不斷引起新的碰撞電離,造成載流子的雪崩倍增,得到電流增益。在0.6~0.9μm波段,矽APD具有接近理想的性能。InGaAs(銦鎵砷)/InP(銦磷)APD是長波長(1.3μn,1.55μm)波段光纖通信比較理想的光檢測器。

光的吸收層用InGaAs材料,它對1.3μm和1.55μn的光具有高的吸收係數,為了避免InGaAs同質結隧道擊穿先於雪崩擊穿,把雪崩區與吸收區分開,即P-N結做在InP窗口層內。鑑於InP材料中空穴離化係數大於電子離化係數,雪崩區選用n型InP,n-InP與n-InGaAs異質界面存在較大價帶勢壘,易造成光生空穴的陷落,在其間夾入帶隙漸變的InGaAsP(銦鎵砷磷)過渡區,形成SAGM(分別吸收、分級和倍增)結構。在APD製造上,需要在器件表面加設保護環,以提高反向耐壓性能;半導體材料以Si為優(廣泛用於檢測0.9um以下的光),但在檢測1um以上的長波長光時則常用Ge和InGaAs(噪音和暗電流較大)。

這種APD的缺點就是存在有隧道電流倍增的過程,這將產生較大的散粒噪音(降低p區摻雜,可減小隧道電流,但雪崩電壓將要提高)。一種改進的結構是所謂SAM-APD:倍增區用較寬禁帶寬度的材料(使得不吸收光),光吸收區用較窄禁帶寬度的材料;這裡由於採用了異質結,即可在不影響光吸收區的情況下來降低倍增區的摻雜濃度,使得其隧道電流得以減小(如果是突變異質結,因為ΔEv的存在,將使光生空穴有所積累而影響到器件的響應速度,這時可在突變異質結的中間插入一層緩變層來減小ΔEv的影響)。

淺說雪崩光電二極體

光電二極體模式—光電流在圖2所示環路中流動,從而正向偏置二極體。根據二極體對數正向V-I特性,卸載輸出電壓與光電流差不多成對數關係(極低電流下由RD改動)。因此,輸出電壓隨輻照度而呈現高非線性變化。這種特點有益於一些應用,因為在整個寬範圍內光線「亮度」的明顯變化(眼睛就是完美的對數)產生類似的電壓變化。由於二極體V-I特性的溫度依賴性,電壓與輻照度的絕對關係關不理想。

二極體電容限制了光伏模式的頻率響應。輻照度的迅速變化必會對CD充電和放電。這不是快速響應所使用的模式。

利用一個簡單的非逆運算放大器電路,我們可以緩衝或者放大輸出。使用低輸入偏置電流的CMOS或者JFET運算放大器,這樣您就可以不在低輻照度水平下給光電二極體施加負載。

為了在光伏模式下發電,我們需要加載輸出,然後大幅降壓。最高功率輸出的負載情況取決於輻照度。

光電導模式—二極體電壓保持恆定不變(常常為0V,如圖3所示)。跨阻抗放大器(TIA)常用於將光電流轉換為電壓。可以在光電二極體上使用反向偏置來降低其電容,但這會構成「暗電流」漏電流。由於在二極體上沒有形成正向電壓,因此響應隨輻照度的變化非常線性。另外,二極體電容的電壓不隨輻照度的變化而變化,因此頻率響應得到極大改善。低電容仍然很重要,因為它在反饋通路中形成一個極。它一般會要求使用一個反饋電容器CF,以獲得穩定性。

只需通過一個低值(約50歐姆)電阻器增加光電二極體負載,您可以得到光電導模式的諸多好處。如果二極體電壓不超出20mV,則您無需極大地對二極體正向偏置,並且響應也相當地線性和迅速。但是,敏感度非常低。

雪崩光電二極體為一些特殊二極體,其作用是工作在高反向偏置電壓下(接近二極體擊穿電壓)。這樣可放大低輻照度下的輸出電流。

選擇一個光電二極體有許多複雜的權衡過程,包括光電二極體大小尺寸、電容、噪聲、暗電流洩露和封裝類型。總之,最好使用一個小型光電二極體,並通過反射鏡或者透鏡集中有限光源。TI不單獨生產光電二極體,但是就許多基礎應用而言OPT101提供一整套解決方案,把光電二極體和TIA集成到同一塊IC上。

結語

關於雪崩光電二極體的相關介紹就到這了,希望本文能讓你對雪崩光電二極體有更深的了解。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雪崩光電二極體電路圖 雪崩二極體的工作曲線分析
    打開APP 雪崩光電二極體電路圖 雪崩二極體的工作曲線分析 工程師譚軍 發表於 2018-08-20 09:25:19 本文主要是關於雪崩光電二極體的應用介紹,淺談了它在電路中的作用,並詳細介紹分析了雪崩二極體的工作曲線。
  • 雪崩光電二極體——雷射雷達與雷射通訊標檢測器件
    在以矽或鍺為材料製成的光電二極體的P-N結上加上反向偏壓後,射入的光被P-N結吸收後會形成光電流。加大反向偏壓會產生「雪崩」(即光電流成倍地激增)的現象,因此這種二極體被稱為「雪崩光電二極體」。雪崩光電二極體是一種p-n結型的光檢測二極體,其中利用了載流子的雪崩倍增效應來放大光電信號以提高檢測的靈敏度。
  • 光電二極體工作原理
    :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4346.htm一、光電二極體工作原理- -簡介  光電二極體,英文名稱為Photo-Diode,是二極體的一種,因此具有和普通二極體相同的結構,即由一個PN結構成;具有和普通二極體相同的工作特性,即具有單向導電性;但光電二極體的用途與普通二極體不同,光電二極體並不作為整流元件存在於電路中,
  • HgCdTe雪崩光電二極體的研究進展
    宋淑芳,王小菊,田震 華北光電技術研究所摘要:碲鎘汞紅外雪崩光電二極體(APD)陣列作為最近十多年來發展起來的新型探測器,以其高增益、高靈敏度和高速探測的優點,成為未來微弱信號探測、二維/三維成像、主/被動探測應用的重要器件。
  • HgCdTe雪崩光電二極體的研究進展
    本文重點闡述了雪崩光電二極體的基本原理、以及HgCdTe雪崩光電二極體材料和器件的研究,結合應用方向對其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性介紹。其中HgCdTe紅外雪崩光電二極體(APD)陣列作為最近十多年來發展起來的新型探測器,以其高增益、高靈敏度和高速探測的優點,成為未來微弱信號探測、三維主/被動探測應用的重要器件。在可見光波段,矽APD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基本上取代了傳統的光電培增管(PMT),但是矽材料在紅外波段探測效率低。
  • 光電倍增管暗電流產生的原因_減少光電倍增管的暗電流方法
    打開APP 光電倍增管暗電流產生的原因_減少光電倍增管的暗電流方法 發表於 2019-06-28 09:42:53
  • First Sensor為LiDAR傳感器應用優化雪崩光電二極體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 First Sensor為雷射雷達(LiDAR)傳感器應用優化了雪崩光電二極體產品,提供在近紅外(NIR)波長範圍內,特別是在905 nm波長具有非常高靈敏度的系列矽雪崩光電二極體(APD)——Series 9。
  • 光模塊:PIN光電二極體和APD光電二極體
    我們常用的PIN光電二極體和APD(雪崩)光電二極體就屬於光電探測器。要說探測器,就必須說說探測器基本的結構PN結。PN結PN結,指的將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製作在同一塊半導體的基片上,在這兩個半導體的交界處形成的空間電荷區。我們先看看什麼是P型和N型半導體。
  • 美國研發新型雪崩光電二極體 可改進雷射雷達接收器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美國維吉尼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UVA)和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電氣和計算機系的工程師研發了一款雪崩光電二極體,實現了創紀錄的性能,有能力變革下一代夜視成像和雷射雷達的接收器
  • 卡迪夫大學研發出超敏感雪崩光電二極體 可應用到未來光學通信系統
    英國卡迪夫大學複合半導體研究所(ICS)的一個研究小組最近研發出了一種速度超快且超敏感的雪崩光電二極體,相比傳統的矽二極體,它的電子噪音更小
  • 基於80C52的光電二極體陣列驅動電路設計
    測試樣品在雷射的照射下發出微弱的光信號,經過光學分光系統分離出不同波長範圍的光,由光電二極體陣列接收處理。1.2 光電二極體陣列驅動的設計圖2為光電二極體的驅動電路,通用驅動信號由單片機的輸入/輸出口直接產生驅動脈衝,由軟體控制脈衝的時序,該方法的優點是脈衝產生靈活方便。
  • 光電二極體及相關電路問題知識分享
    一個典型的光電二極體模型包含以下關鍵元素,一個二極體並聯一個電流源,並且電流源與光強成正比。寄生元件CD和 RD 會影響器件性能。可以通過對光電二極體加反向偏置的方法來降低它的電容,但這會造成暗電流的洩露。當二極體兩端沒有正向電壓的時候,響應與光強之間是成線性關係的。此外,二極體電容兩端的電壓不會隨著光強的改變而改變,因此頻率響應大大改善了。由於電容在負反饋的迴路中形成了一個極點,因此很有必要降低電容的值。為了實現穩定性的,通常引入一個反饋電容CF。
  • 動態光電二極體點燃可穿戴應用新亮點
    想像一種不需要使用放大器的光電二極體。理論上,我們不必為了增強訊號而在光電二極體周圍加上複雜的模擬電路,就能直接將這種光電二極體設計於穿戴式SoC中,並連接至數字電路,從而節省了晶片的尺寸和成本。
  • 光電二極體原理及前置放大器電路解析 —電路圖天天讀(240)
    在此配置中,光電二極體發現輸出間存在短路,按照公式 3 (Isc =Ilight),基本上不存在「暗」電流。  光電二極體暴露在光線下且使用圖 2c 的電路時,電流將流到運算放大器的反相節點,如圖 3 所示。若負載(RL)為 0 Ω且 VOUT = 0 V,則理論上光電二極體會出現短路。實際上,這兩種狀況都絕對不會出現。
  • 光電二極體和光電池的區別
    光電二極體與光電池都是具有 PN 節的光電器件,都可以把光的能量轉換為電的能量,但作為傳感器時卻有較大的不同。
  • 矽光電倍增管(SiPM):新奇的光電生物傳感器
    前言矽光電倍增管(SiPM)是一種創新的Geiger模式的固態光電檢測器。矽光電倍增管結構是若干個相等的單個像素並排組成的陣列,每個像素都是一個集成降壓電阻的矽p-n結雪崩光電二極體(SPAD) [1]。所有像素都並聯至一個統一的輸出點,因此,輸出信號是各個像素產生的信號的總合,並與光子碰撞的單元數量成正比[2]。
  • 作為雷射雷達核心元件,雪崩光電二極體(APD)水漲船高
    據麥姆斯諮詢介紹,光電二極體或光電探測器是能夠將光能轉換成電流的PIN半導體器件。雪崩光電二極體(Avalanche Photodiode,APD)是一種高靈敏度光電探測器,具有內部增益機制和快速上升時間,可在高反向電壓下工作。APD可用於那些需要高帶寬/高調製頻率、較少電子信號放大或低光信號強度,以及低電子噪聲的高靈敏探測器和應用。
  • 英國研發超快且超靈敏雪崩光電二極體 可用於自動駕駛汽車雷射雷達...
    英國卡迪夫大學複合半導體研究院(Cardiff University's Institute for Compound Semiconductors,ICS)的一組研究人員與其他人合作,創造了一款超快、高度靈敏的雪崩光電二極體(APD),該款二極體產生的電子「噪音」與其他矽競品的要小。
  • 二極體工作原理
    PN結電擊穿從其產生原因又可分為雪崩擊穿和齊納擊穿兩種類型。當反向電壓增大到某一數值後,載流子的倍增情況就像在陡峻的積雪山坡上發生雪崩一樣,載流子增加得多而快,使反向電流急劇增大,於是PN結就發生雪崩擊穿。  雪崩擊穿多發生在雜質濃度較低的二極體,一般需要比較高的電壓(>6V),擊穿電壓與濃度成反比。
  • 光敏二極體的工作原理_光敏二極體的應用
    它的核心部分也是一個PN結,和普通二極體相比,在結構上不同的是,為了便於接受入射光照,PN結面積儘量做的大一些,電極面積儘量小些,而且PN結的結深很淺,一般小於1微米。   光敏二極體是在反向電壓作用之下工作的。沒有光照時,反向電流很小(一般小於0.1微安),稱為暗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