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超級高鐵公司HTT與貴州省銅仁市舉行「真空管道超級高鐵研發產業園項目」籤約儀式。雙方將按照1∶1出資、各佔50%股權組建合資公司,在銅仁市建設一條10公裡長的超級高鐵線路。同時,雙方將共同推進建設一個500—1000畝的超級高鐵產業配套園區。被稱為「高鐵大國」的中國,為何要引進美國超級高鐵,中國人造不出超級高鐵嗎?超級高鐵會不會是下一個「巴鐵」騙局?(7月24日《科技日報》)
在很多人的眼裡,超級高鐵是一項高科技項目,適合在經濟發達地區運營,可居然首先落地在經濟落後的貴州,簡直不可思議,質疑之聲不絕也是正常的。其實,貴州此次引進的超級高鐵項目,乃是以實驗為主的線路,離商業化規模量產還早。而且,貴州近年來大力發展大數據、新能源、電子信息等產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高科技基礎,產業升級勢頭良好,引進超級高鐵也不是啥特別的事了。
超級高鐵的概念已推出數年,經過馬斯克的不懈鼓吹,成為大眾知曉的「黑科技」,更早些的雛形,則存在於科幻小說和電影裡,對於科幻迷來講,並非新鮮事了。從科幻概念走向現實技術,到真正成熟商業化運營,則需要很漫長的時間,中間會歷經各種波折、失敗,不可能一蹴而就。不過,每一項劃時代的重大科技,所經歷的發展過程都類似,都要反覆折騰許多次,才迎來真正的曙光。
目前研究超級高鐵的國家和企業很多,中國版的超級高鐵也在多地進行中,馬斯克提出的管道式膠囊車廂設計,只是其中一種方案,也是較為可行的技術。去年5月HTT在北拉斯維加斯的開發測試跑道上完成了首次全系統測試,運用磁懸浮技術,在實驗跑道上時速達到70英裡(約為113千米/小時),而且是在真空環境下進行,引起了全球輿論關注。
與原先設想至少750英裡/小時的速度相比,儘管該次實驗還不到1/10,還不及目前已經商用的中國高鐵「復興號」的1/3,不過,所有偉大的創新都是從很小的改變開始,假以時日,技術逐步成熟後,速度和穩定性都會不斷提升。HTT已在美國、阿聯、印度、巴西、法國等國籤署協議,與中國貴州籤署的協議是全球範圍內第12份協議和第3份商用協議。
顯而易見,HTT確實在研發超級高鐵技術,並非搞虛假動作,至於未來是成功還是失敗,則就很難預判了。畢竟對於此類顛覆性的「黑科技」來講,科技研發和商業化的進程難度都很大,失敗的概率還是很大的,很多企業都變成了先烈,但並未阻擋科技進步,反而為後來者提供了借鑑經驗。
就如愛迪生所言,其在發明燈泡時經歷了上千次的失敗,但那些不是失敗,只是驗證了那些材料不適合罷了。因此,大眾不要習慣性潑冷水,對「超級高鐵」應寬容以待,尊重企業和地方政府的創新探索精神,給「黑科技」一個良好發展的空間,無論是失敗還是成功,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