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4日的南非埃利斯公園球場,當西蒙尼·佩佩後點包抄偏出球門沒能扳平比分之時,所有義大利球迷都明白了:作為衛冕冠軍的他們真的要小組出局了。當鏡頭給到37歲的老隊長卡納瓦羅時,他還對著替補席指著手腕詢問著比賽剩餘時間,得到的結果是他們已經沒有時間了。隨著主裁判韋伯的終場哨,卡納瓦羅安慰著傷心的誇利亞雷拉,他拒絕了斯洛伐克球員交換球衣的請求,徑直走向更衣室,並在最後一個鏡頭裡留下了淚水......
早在世界盃開賽前的那個賽季,卡納瓦羅乃至整個義大利隊的狀態就已經讓球迷和媒體擔心:義大利國家隊後防為班底的尤文圖斯,賽季38場進55球,丟56球,淨勝球上寫著慘澹的-1,前十名裡丟球數排名第一,甚至連降級的亞特蘭大丟球數都要比尤文少3個;義大利國家隊平民化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隊內尤其是攻擊線缺少大牌球員壓陣,一年前聯合會杯早早地小組出局......如果不是和巴拉圭、紐西蘭、斯洛伐克分到一組,可能按照當時的隊內狀態,沒多少球迷認為義大利會獲得好成績,在一片質疑聲中,義大利隊踏上了南非的大地,卡納瓦羅也開始了他球員時代最後一屆世界盃。
首戰面對有著「南美義大利」之稱的巴拉圭,在冰雹與雨水之中,義大利並沒有拿出像樣的表現,在皮爾洛缺陣的情況下,義大利的進攻組織顯得雜亂無章,雙前鋒之一的亞昆塔在禁區裡被完全凍結,算是鋒線最大牌的吉拉迪諾更是沒什麼拿的出手的表現,而巴拉圭隊反而利用防守反擊一次次嘗試衝擊著義大利的球門,上半場臨近結束之時,阿爾卡拉茲力壓卡納瓦羅頭球破門,這是那屆杯賽卡納瓦羅第一次因為個人防守而丟球,而對防守來說雪上加霜的是,布馮因傷被馬爾凱蒂換下。下半場義大利扳平比分的進球也僅僅是德羅西利用巴拉圭門將比利亞爾的失誤搶點破門,「攻不上去,守不下來」「37歲的卡納瓦羅已經跳不動了」,這些標題開始出現在媒體上,不知道他有沒有懷念四年前的自己......
如果說首戰巴拉圭的平局還能以天氣、對手實力為理由,那麼第二場被魚腩紐西蘭逼平就是自身問題暴露的最大證明。開場不到十分鐘,卡納瓦羅的一次停球失誤,烏龍助攻給了斯梅爾茨,這位和山東魯能有過關係的前鋒笑納大禮,這也直接導致了義大利再一次上半場落後,而下半場輕鬆被伍德晃過差點絕殺的鏡頭,讓卡納瓦羅賽後再一次陷入媒體的質疑與批評中。另外義大利隊全場23次射門的進攻數據僅僅收穫1粒點球,直接讓吉拉迪諾、馬爾基西奧離開首發,第三場被迪納塔萊和加圖索替換。
第三場面對斯洛伐克,雖然前兩場僅積2分,但面對世界盃新軍斯洛伐克,球迷對義大利出線依舊抱有很大希望,而賽前卡納瓦羅咬了每位隊友的肩膀,也是在提醒隊友這場比賽的重要性。然而四年前7戰僅丟2球的義大利,這場再次失誤送對手1球,而下半場皮爾洛、誇利亞雷拉等人上場改善進攻之後,義大利後防接二連三的失誤,維特克、科普內克先後利用德羅西和卡納瓦羅的失誤破門,讓比分鎖定在了2:3,至此06年冠亞軍先後出局,而卡納瓦羅也在此之後告別國家隊,一年之後退役。
記得當初在某停刊的雜誌上看過:卡納瓦羅這時是孤獨的,託蒂不在了,內斯塔不在了,因扎吉不在了,從國青隊一起成長的隊友們都不在了......急流勇退也許是卡納瓦羅當時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