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有過這樣的經歷,在穿越叢林或下地幹活兒的時候,突然被什麼東西蟄了一下,很是刺痛,仔細一看,是個渾身長滿刺的毛毛蟲。其實這毛毛蟲學名叫刺蛾,又名洋辣子。下面,小編詳細的介紹下這個小蟲子,朋友們下次見到可要遠遠的避開。
【1】分布與危害
刺蛾的分布幾乎遍及全國。是一種雜食性食葉害蟲,主要危害重陽木、香樟、刺槐、梧桐、梅花、月季、海棠、紫薇、楊、柳等120多種植物。初齡幼蟲只食葉肉,4齡後蠶食葉片,常將葉片吃光。
【2】形態識別
成蟲體橙黃色。觸角絲狀。前翅黃褐色,基半部黃色,端半部褐色,有兩條暗褐色斜線,在翅尖上匯合於一點,呈倒「V」字形,內面一條伸到中室下角,為黃色與褐色的分界線,後翅灰黃色。
老熟幼蟲體長16~25mm,黃綠色。體背面有一塊紫褐色「啞鈴」形大斑。
蛹黃褐色,繭灰白色,繭殼上有黑褐色縱條紋,形似雀蛋。
【3】生活習性
1年1~2代,以老熟幼蟲在枝叉等處結繭越冬,翌年5~6月份化蛹,6月出現成蟲,成蟲有趨光性,7月為幼蟲危害盛期。卵散產或數粒相連,多產於葉背。卵期5~6 d。初孵幼蟲取食卵殼,而後在葉背食葉肉,4齡後取食全葉。8月份老熟幼蟲吐絲和分泌粘液做繭化蛹。
【4】危害特點
(1)取食葉片。
(2)蟲口密度變動大,大多裸露生活。
(3)多數種類繁殖能力強,產卵集中,易爆發成災,並能主動遷移擴散,擴大危害的範圍。
【5】刺蛾防治措施
(1)消滅越冬蟲繭,可結合撫育修枝、冬季清園等進行。
(2)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
(3)初孵幼蟲有群集習性,人工摘除蟲葉。
(4)藥劑防治:中、小齡幼蟲,可噴施0.3%苦參鹼1000倍液、樹蟲一次淨1000倍液、50%馬拉硫磷000~1500倍液、或毒死蜱1500倍液進行防治。
(5)保護天敵,如上海青蜂、姬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