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方亦落
最近,劍橋大學和3D圖像分析公司Lume VR合作開發了一款VR軟體,可以通過VR觀察腦細胞,以便找出感染和患病時細胞是如何變化的,從而找到更加有針對性的治療手段。這款軟體被科學家寫進了論文發表在《自然醫學》雜誌上,醫生只需要戴上VR設備,通過VR軟體就能將2D數據變成3D沉浸式體驗,以便更好地理解細胞內部是如何工作的,那麼尋找起治療方法來也能簡單一些。
人體是非常複雜的構成,了解我們自己並不比了解宇宙更容易。而VR在這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除了能觀察腦細胞,VR還能修復大腦,並且該技術已進入應用階段。
例如一家在2012年成立的瑞士科技公司MindMaze,專注於醫用VR技術。該公司曾推出「神經虛擬實境平臺系統」,就是專門為中風患者營造一個虛擬環境,連接大腦和被其遺忘的肢體,利用VR硬體和軟體重新激活機動性。2016年2月,該技術獲得了由印度HindujaGroup領投的1億美元融資。
通過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到,VR在醫療方面已經有相當深入的應用。VR沉寂幾年之後正在逐漸回暖,在許多領域都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關乎全人類健康的醫療領域,具有更為重大的意義。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VR就已被用於幫助恐懼症患者克服他們的恐懼,比如有些人對蜘蛛恐懼,VR可以幫他們消除這種情緒。
如今,急救室的醫生可以藉助VR設備和軟體預先演練那些高風險、高投入以及無法在真實生活中再現的情況。例如醫學院在給學生上課時,可以讓他們藉助VR來實現模擬手術,不用真的患者。這樣就減少了許多風險,還能給他們以沉浸式的體驗。
VR提供零風險的環境來進行培訓,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例如在恐懼症治療中,VR可以提供受控的環境,患者能直面恐懼,並且可以準備好相應的策略,所有的模式都是在安全、私密並且可隨時停止的狀態下進行的。
對於身上有傷痛的病人而言,疼痛無法避免,醫生就會通過VR實施「分散注意力」療法,有效減輕病人的疼痛。華盛頓大學開發的VR遊戲SnowWorld就是利用此種方法,這些方法可以像傷口護理或物理治療那樣,通過壓抑感官和疼痛通道的方式緩解痛苦,而且比藥物對身體的傷害更小。
另外在現代社會,孤獨症患者數量增加。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的教授們設計了一個VR訓練項目,以幫助患有孤獨症的年輕人培養社交技能。具體方法是利用VR將年輕人處於約會或工作的情境中,鼓勵年輕人閱讀社交線索和展現合適的社交行為,以此來提升大腦中社會理解區域的活躍度。
這樣看來,VR似乎能「包治百病」,而且比起藥物來說副作用更小,比起手術來說更加安全。隨著VR的技術愈發成熟,設備逐漸進入消費級市場,相信VR在醫療方面也會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也許在不久的將來,VR就會像智能手環、血壓計或是已經在醫療領域廣為應用的AI那樣,成為發現問題、治療疾病的一種常規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