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孔是鴿眼最內的一個黑色物體
瞳孔是鴿眼最內的一個黑色物體,是用於視物及調節光線進入眼球內部的一個重要關口。
瞳孔太大及呆板者,說明這隻信鴿比一般信鴿需要更多光線進入瞳孔,才能看清外界景物,一方面給人其呆板木訥不聰明的感覺,另一方面這種瞳孔因進入的光線過強,容易產生疲勞。
這種瞳孔的信鴿,參加競翔,往往是"泥牛入海",偶有歸巢者也是"拖拉機".好的瞳孔要求收放靈活,在強光下收縮約達0.8毫米即可。鴿眼瞳孔可分為兩色、三型。
(一)鴿眼兩色瞳孔 到目前為止,已見到的鴿眼瞳孔色彩有二種:一種為紅色,另一種為黑色。
紅色瞳孔大多出現在白色羽毛及灰白色羽毛信鴿身上。由於出現紅色瞳孔信鴿的機率較小,對其功能作用少有研究,不去贅述。
(二)信鴿瞳孔的三種形態 信鴿瞳孔分為三種形態:一種是正圓型,二種是橢型,三種是不規則型。
1、正圓型瞳孔。
正圓型瞳孔在信鴿眼中屬於比較普通的一種,只要是收得細小,收放靈活,就算合格。
2、橢型瞳孔。
橢型瞳孔是競翔鴿種比較理想的一種,其形態似鴿蛋樣,通常以45度左右角傾斜在鴿眼中,略偏於嘴角方那就更加理想。
瞳孔如果是橢型,那收放靈活、細小就不成問題。獲獎及歸巢鴿中大多屬於橢型瞳孔,故人們又稱其為競翔型瞳孔。
橢圓瞳孔理論在20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曾風靡歐洲鴿壇一時,因當時人們發現遠程獲獎及歸巢鴿瞳孔絕大部分為橢型。
3、不規則型瞳孔。
不規則型瞳孔有兩類,一類為斜角型或三角型,這一類型的瞳孔,只是偶然有出現,故未放在競翔及育種中去細究,不加妄議。
另一類是八菱型及多型,這類型的瞳孔較為常見,一般多產生在三歲以上老鴿眼中,究其成因,多系不規則大皺紋型及八菱型內線口向外突出擠壓眼志圈而形成。
故不規則型瞳孔育種價值較高,人們將其稱之為優良種鴿型。無論何種瞳孔,均應能快速收放為佳。
【信鴿小知識】體態鑑別
詞語釋義:
體形:一般我選擇種鴿的體形以中等體形為準,大不大小,體形不要過長、過重、要呈流線型!
羽毛:一羽出類拔萃的鴿子必須具備一身好毛皮,貼身要緊而且要薄,上手有一種滑脫的感覺!
龍骨:龍骨要選擇硬朗、強壯,而且有弧度,像耐克標誌那樣!
恥骨:恥骨一定要硬實,和龍骨間隙要小,閉合要緊,雄鴿子閉合要緊!
頭部:各種品系不同,頭型也都不同,本人對頭型沒嚴格要求(這裡不做解)!
鼻瘤:鼻瘤與頭部相接處要緊湊,收的要緊,顏色要潔白!
頸部:不要過長,適中為好,要粗壯有力!
胸部:胸部要飽滿,這樣氣囊好,飛行時有利!
翅膀:翅膀肌肉要厚實,展開時柔韌性要好,不能僵硬,羽條要有間隙,破風要好,成百葉窗狀,羽莖要有彈性不能過硬!
腰部:腰部要結實有力!
尾巴:尾巴大小要適中,收的要緊,一字尾較佳,尾羽要下壓或者微翹的要好,這樣腰部有力!
腳部:雙腿要短而粗實有力!
肌肉:肌肉要飽滿、有彈性不要僵硬!
肉鴿,信鴿,和觀賞鴿
雖然將原鴿馴化成為家鴿的過程很簡單,但其實人類對這些鴿子所做的事情,遠不止簡單地把野生的變成家養。
正如人類生生地把野豬養成了肉豬那樣,我們也選擇性地把一些原鴿培養成了胖乎乎的肉鴿。我曾經試過用手託起一隻肉鴿寶寶,那真是沉甸甸的一整坨都是肉!
肉鴿寶寶的最終結局--各種各樣的美食。
有一些則被選擇性地培育成了信鴿:雖然是只家鴿都會飛,而且歸巢性都很強,但總有一些回家的速度會快一些,人類就挑選出這些鴿子,並將它們的後代培育成為了專門的信鴿。
雖然古裝電視劇裡演得好像我們想讓它們飛哪兒,它們就會飛哪兒一樣。但其實信鴿真的只是自己急著回家,順便給人類帶個信而已。
要是當天空氣品質不好的話,信鴿回家還會飛得更快:有關學者在研究了415場信鴿比賽的平均成績和空氣品質指數的關係後發現,空氣汙染並不像一開始他們猜想的那樣,減緩信鴿的回巢速度,反倒是會加速它們的回巢。
至於具體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改變,我們目前還不得而知。
信鴿,綁腳上也行,背身上也行。
還有一些則被非常特別地培育成了各式各樣的觀賞鴿,什麼凸胸鴿(pouters)啊、扇尾鴿(fantails)啊、短臉翻頭鴿(short-faced tumblers)啊,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基因突變+定向選擇"做不到的。
歷史上曾經有一位叫查爾斯·達爾文的鴿友非常沉迷於觀賞鴿的培育。是的,就是你想的那個達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