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滲透又稱逆滲透,一種以壓力差為推動力,從溶液中分離出溶劑的膜分離操作。對膜一側的料液施加壓力,當壓力超過它的滲透壓時,溶劑會逆著自然滲透的方向做反向滲透。現如今,絕大多數水處理設備均採用反滲透工藝技術作為主要處理工藝,因此,卷式反滲透膜就成為設備中重要的過濾元件,但卷式反滲透膜應用一段時間會被截留的汙染物所汙染,就需要及時更換,保證其使用效果。那麼,怎麼判斷卷式反滲透膜是否已經汙染了呢?
當水處理設備出現產水量下降,產水水質變差等情況時很有可能是因為卷式反滲透膜已經受到了汙染,或者我們也可以採取目測檢查方式。目測是指從膜殼中卸載下進水端和濃水端的兩隻膜元件,檢測其外觀,判斷是否發生以下狀況:
檢查卷式反滲透膜外殼是否完整無損壞,因為有的水處理設備發生水錘現行或膜元件堵塞,會使膜元件進水端和濃水端的壓力差增加,導致膜元件玻璃鋼外殼破裂。
檢查卷式反滲透膜外殼及端蓋上是否有泥沙等附著物,檢查進水端膜元件的進水端面是否有異物,如較大的顆粒物、活性炭顆粒物等。
檢查卷式反滲透膜濃水端是否有隔網被衝出。發生這一現象說明膜元件進出水兩端的壓力差過大,可能會發生望遠鏡現象,說明膜元件的汙染已經很嚴重,需要立即清洗。
檢查卷式反滲透膜濃水端看是否有沉積物。如果膜元件的濃端有明顯白色顆粒狀沉澱物,則可以斷定為無機鹽結構汙染,表明進水的LSI指數大於0,或者阻垢劑添加量不足以阻止無機鹽結垢,系統有結垢的風險。
上述就是水處理設備的汙染特徵,望大家能夠詳細掌握,這樣才能夠確保問題能夠得以有效解決,提升設備產水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