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類有文明以來,就一直沒有放棄過想要生出翅膀,登上藍天的努力。1903年,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人類從此可以登上頭頂的藍天;現如今,人們更是可以衝出大氣層,直面浩瀚的宇宙。1957年,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斯帕特尼克1號」,從此,人類開始了通往宇宙的徵程。自從人造衛星出現,人們就知道它將會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發揮重要的作用,所以就在蘇聯發射人造衛星後,美國也不甘示弱,於1958年也發射了自己的人造衛星。在那之後,人造衛星也成為了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重要標準。
地球是一個球體,在同一高度上圍繞地球運行的人造衛星軌道自然也是有限的。而離地球越遠,想要發揮衛星的功能就越難,所以衛星的數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科學成就、技術能力、經濟實力等多個方面。
在當今世界,要論經濟實力,那中美無疑是佼佼者;而要論軍事實力,那就是中美俄「三方會談」了。因此在人造衛星這種同時涉及到兩個方面的發明上,自然也離不開中美俄三國的對比。
曾經的蘇聯一直對航天事業非常重視,將其視為壓制美國的重要手段,更是發明了第一顆人造衛星。但鮮有人知的是,在發射「斯帕特尼克1號」的同一年,蘇聯就又發射了「斯帕特尼克2號」,比美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還要早。而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也是蘇聯的太空人加加林。按理說照此發展,蘇聯的航天事業應該更加發達,不過由於經濟上的困難,蘇聯的航天事業在20世紀後期就慢了下來。
而俄羅斯作為蘇聯遺產直接繼承人,也基本接管了蘇聯時期的人造衛星。俄羅斯比起蘇聯的航天工業更是發展緩慢,事故率也有所增高。目前,俄羅斯在太空中一共有130顆人造衛星運行。
相對於蘇聯和俄羅斯的動蕩,美國在經濟和軍事的發展可謂是順風順水。光是2018年一年,美國就往太空中發射了30枚火箭。截至目前,美國在軌道上已經有超過600顆衛星了,佔了全球在軌衛星數量的一半以上,還擁有目前世界上最成熟的GPS衛星導航系統。
那麼中國的衛星數量是多少呢?1970年,中國發射了自行研製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標誌著我國的航天事業進入了新的階段。相對於美、俄來說,中國的人造衛星發展較晚,但發展勢頭相當迅猛,一直在加速前進,如今的在軌衛星已經達到了200多顆,超越了俄羅斯。
如今,我國自行研製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也已經正式投入使用,成為了美、俄及歐盟後第四個獨立的衛星定位系統。種種跡象都表示,中國的航天事業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並且還在不斷向前發展中,這是值得每一個中國人驕傲的。